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徽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徽之
出生 338年
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逝世 386年(47-48歲)
国籍 中国晉朝
职业 書法家
知名于 东晋名士、书法家,书法得王羲之之势。
知名作品 《承嫂病不减帖》
《新月帖》

王徽之(公元338年-公元386年),出身琅琊王氏。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他卓犖放誕,清高自恃,因此引來很多非議,後世更有人稱他為「偽名士」。

才华出众,却生性落拓,崇尚当时所谓的名士习气,平时不修边幅。他在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时,经常蓬头散发,衣冠不整,对他自己应负责的事情也不闻不问。但桓温欣赏他的才华,对他十分宽容。王徽之生性高傲,放诞不羁,对公务并不热忱,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后世传帖《承嫂病不减帖》、《新月帖》等[1]

书法得王羲之之势

宋入黃伯思《東觀餘論 晉宋齊人書》論這五兄弟的書法與乃父的關係說:「王凝之|凝之得其韻,操之得其體,徽之得其勢,渙之得其貌,獻之得其源。」[2]

「乘興而來」

在他退居山陰後冬天的一個夜晚,屋外白雪皚皚,王徽之一時興致大發,命人置酒,後來想起好友戴逵,但當時戴逵在剡(今浙江省嵊州市),兩人相距甚遠,但王徽之仍然堅持要拜訪好友,於是徽之當晚乘舟而行,第二日中午方至,但到了戴逵門前卻不入。旁人問原因,王徽之:「我本是乘酒興而來,現在興致沒了,自然該回去了。(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戴安道後來得知此事,說:徽之不囿於禮,獨鍾於情,真是我的知心朋友。這就是成語「乘興而來」的由來[3]

「一天不可無竹」

王徽之一生愛竹,曾經暫住別人的空房,當天叫僕人在門前種竹子。有人問:你就是臨時住住,何必這樣麻煩呢?王徽之吟嘯良久,才指著竹子說:怎麼能一天沒有這位先生呢!竹子種好了,忙召集朋友們來飲酒逍遙,嘆一句「何可一日無此君」。

「人琴俱亡」

与弟弟王献之感情甚好,弃官东归後,王徽之王献之都病得很重,王献之先去世。一天王徽之问侍候的人说:“为什么一点也没有听到子敬的音讯?这是已经去世了!”说话时一点也不悲伤。于是就要车去奔丧,一点也没有哭。 王献之平时喜欢弹琴,王徽之便一直进去坐在灵座上,拿过王献之的琴来弹,琴弦怎么也调不好,就把琴扔到地上说:“子敬,子敬,人和琴都不在了!”說著就將琴摔了個粉碎。一口鮮血猝然從胸口噴出,染紅了斷琴……悲痛得昏了过去,很久才醒过来。這也是成語「人琴俱亡」的由來 。

王徽之的生命始終帶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清冷如冰,熱烈如焰。王家信道,給家中子弟起名都要帶上一個「之」字,他承襲了道家的任誕,卻學不來那種蕭然。

總是放不下

他總是放不下,放不下一支曲子,放不下一叢翠竹,放不下許多人,放不下人間事。

所以有時他又常常感到幸運,幸好他生在那樣一個家族,可以放他任性地犯下許多糊塗,揮霍光陰與金錢,折騰性命與精力,逍遙妄為,亦是盡情。但是這樣的逍遙何嘗不是一種無奈,畢竟他再沒有別的事可以做了。

王献之去世一个多月后,王徽之也离世了。王徽之是在這個冬天走的,那是很襯他的季節[4]

参考资料

  1. 书圣王羲之之子,东晋名士王徽之生平简介. 趣歷史. [2019-05-12]. 
  2. 簡墨、陳洪嶺. 百字銘: ——簡墨學人書.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 May 2018: 135–. ISBN 978-957-563-118-5. 
  3. 成語一看通——影響中國的300 則成語故事. google.book.com.tw. [2019-05-12]. 
  4. 王徽之:我只是來人間玩兒一趟. 尋夢新聞. 2018-11-10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