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王培生,出生于1919年3月24日 ,名力泉,号印诚,1919年3月24日生人,原籍河北武清县小韩庄,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武术家[1]

王培生

目录

详细介绍

王培生原名王力泉,1919年出生在河北省武清县。五六岁时随父母迁居到北京。当时父亲在协和医院当管子工,住在东四演乐胡同。胡同里有座大庙,庙里有经常住着沧州吴桥马戏团的把式。马戏团里有位朱师傅,身怀绝技、擅翻筋斗,就在大庙里练功。王力泉自幼喜欢舞枪弄棒,经常跑到大庙去看马戏团练武,马戏团里的小伙子们平时主要练翻筋斗,大师兄还练蹿房越脊。小力泉也跟随着学,有时摔得鼻清脸肿。朱师傅见他喜欢此道,就指点他翻筋斗,初时总翻不好,朱师傅就用一根小棍在他腰上一挑,就轻松地翻过。到后来,师傅告诉他,向后翻要“直腰抬眼”。因此王力泉领悟到凡事皆有要领,而要领就是诀窍,循此以往,无有不得。 这个简单的要领为他以后领悟拳理打下了一个牢固的基础。王力泉在朱师傅的指导下,很快就崭露头角。有一次跟随伙伴比武,他竟在一米见方的八仙桌上一连翻了36个筋斗,得到观众的不停喝彩,称赞他是个小武术家。[2]

螃蟹马”是八卦掌名师马贵的别名。马贵字世清,因开木材厂,又称“木马”。早年从师八卦掌祖师董海川,后来拜尹福为师,是尹氏八卦掌第二代传人。他为了学武把木材厂都卖完了,到晚年以卖螃蟹为生,故得此雅号。他武艺虽精却未开山收徒。当时他已70多岁了,平时爱到东四甘雨胡同亲戚家串门。可巧王培生一家也搬到甘雨胡同,跟马贵的亲戚同住在一个院子里。有一天王培生正在院子里耍桃木枪,得意之时忘乎所以,一枪向大门口刺去。可巧马贵来串门,刚刚要进大门 口,冷不丁地一杆枪尖直奔他喉咙扎去,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老人闪身一捋,那条桃木枪飞向大街对面的影壁墙上,嘭的一声戳进砖缝,眼见得木棍还忽悠悠地擅抖。老人发怒了大喊:“谁家的孩子,这么淘气,要伤人了!”王培生的父母赶快跑来赔礼,马贵的亲戚也来劝解。等马贵消了气,上下打量了王培生几眼,觉得“孺子可教也”,反怒为喜。后来,经马贵亲戚介绍引荐,王培生遂拜马贵为师从学八卦掌。武林人士都知马贵一生不轻易收徒,而一根桃木枪,竟成了王培生入门八卦掌的“领路人”。

刻苦练功

王培生12岁时又向张玉莲学教门弹腿,同年底,拜杨禹廷为师学太极拳。王培生刻苦练功,三门一起学。

每天天不亮即起,由东四步行到中华门(今天安门广场)先练硬功,而后演练十路查拳,十路弹腿,再练八卦掌。等到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开门,又转入那里和大家一起再练太极拳。那时,北平太庙成立了太极拳研究会,王培生的师爷王茂斋和师傅杨禹廷都在此任教。王培生就在这里跟杨老师学太极拳。当时,太庙里太极推手特别盛行,众学子里有两名高手,一个是西单商场明明眼镜公司经理张柏久,一是火车站的杨玉琦。1934年阴历六月的一个早晨,这两位高手双双被王培生推出圈外摔倒在地,因夜里下雨,地还未干,张经理的大褂都弄上了泥水。这回王培生可出了名,北平城里都知道太庙出了个“推手神童”。王茂斋见他实在是个练武的苗子,就打破了“隔辈不传艺”的老规矩,把王培生接到店里(当时王老先生在东四北钱粮胡同开建材店)每天晚上下班给他单独开小灶,传太极真功。并将师传秘籍要王培生抄写。王培生聪明好学深得太极真谛。有一次,王培生去天津探亲,路过一武场,见一壮汉演练形意拳,看到妙处不禁脱声喊好。不料那壮汉以为是嘲笑他,一定要与王培生比试一下。王培生无奈只得应允。说时迟那时快,壮汉飞身来个饿虎扑食,王顺其来势用个太极下势,使其重心前倾,紧跟着上步七星轻巧地交壮汉打倒台。王培生虽年龄不大,但太极功夫 已运用到纯熟自如的地步。

王培生在太庙边学边教,功夫日精。杨禹廷老师见他足可独立施教,遂将北平第三民众教育馆武术教练的职务让与王培生担任。这年王培生年仅18岁。不久王 培生又开始教授家馆。当时慕名而来向王培生学拳的人很多,如冯玉祥下属混成旅旅长许明山,抗日将领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属下八大处长、原北平警察总监金互等人都曾在太庙向王培生学过太极拳。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北平沦陷后,街头到处可见持枪佩刀的日本兵。国人受压迫连出个大气都恐遭不测。而年轻的拳师王培生却寻找机会痛打日本兵。一天,王培生前 往太庙后河拳社拜访王芗斋老先生,恰遇五六个日本兵尾随其后,来到拳社。王老先生不在,其徒洪连顺正在练虎头双勾,见王身后有五六个日本兵,以为是王培生 带日本兵前来寻衅,不禁面呈怒色虎目圆睁。日本兵受此敌视,以为是王培生引他们到此,而迁怒于他。当王培生告辞,转身回走时,一个日本兵突然用刺刀扎向王的腹部。王镇静自若,看准时机,一个“抱虎归山”,右臂向日本兵腰部捋去,扑通一声,这个日本兵便仰面跌出;紧接着又一个日本兵扑了上来,刺刀直刺王的胸膛,王闪身一躲,跟着蹿上一步,一个“进步栽锤”使其跪倒在地;第三个日本兵从背后袭来,王培生异常敏捷,一转身,用八卦散手的“周仓扛刀”将其撅起腾空 甩了出去,来了个大仰壳。在短短的几秒内,连续打倒三个日本兵,动作干净利落,旁观者莫不高声喝彩。剩下的鬼子见王的功夫了得,不敢再动,悻悻而去。王培生此举,陡然增长了中国人的威风,体现了中国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从此,王培生的名字传遍了北平武林,传到了华北各地。唐山鹰爪拳大师安宾亭佩服 王培生的勇气和技艺,专程接王培生到唐山家中,切磋武功。这位50岁的老拳师与20岁的王培生结下了忘年之交。

王培生虽然技艺大成,但仍好学不倦,他在几年间又先后拜赵润庭为师学形意拳、拜吴秀峰为师学八极拳、拜梁峻波为师学通臂拳。1946年,八卦大师韩慕侠由天津来北平(曾教过周恩来武术),王培生又从学于彼处。广采博纳的王培生又蒙韩先生指点,武功臻于化境。

1947年,王培生与几位武术家结盟在鸡狮滩(今积水潭)成立“汇通武术社”,不拘门派传播武艺。他们是“神枪”李书文之弟子张立堂、“鼻子李”京东李瑞东之弟子高瑞周韩慕侠之女婿马逸林。他们研究武学、广招门徒,为发扬国术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王培生全身心投入到群众体育运动中,长期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等十余所大专院校及中国科学院、人民日报社等机关任武术教练,又 创办群众武术社并任社长。跟他学拳的有工人、学生,也有老红军干部、大学校长,著名的舞蹈家戴爱莲、画家叶浅予、京剧大师侯喜瑞都曾虚心向他求教。

1953年,他代表杨禹廷大师,应邀担任华北地区民族形式体育大会的评判员。当时,他是评判人员史最年轻的一个,这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跻身于老拳师之列, 受到了副总理兼体委主任贺龙元帅及乌兰夫等同志的亲切接见。

1957年,在全国武术射箭观摩交流比赛大会上任武术比赛裁判长,他辛勤耕耘,为国家培养出一 大批武术人才,他的弟子中有数人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获金牌。

南吴北王

从20世纪80年代起到90年代末,王培生作为北京吴氏太极拳掌门人他与上海鉴泉拳社吴英华社长,一南一北相互呼应,形成吴氏太极拳历史上的第二次“南吴北王”,对吴氏太极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武学著作

王培生先生不仅武艺高超,而且非常重视拳术的理论研究,在教学之余,努力探索武学之道,著书立说,决心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回报社会、造福人民。早在 1953年月日他就在传统吴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吴氏太极拳37式,于1958年正式出版。以后又创编了一套适合于老年人运动的太极十六式。他武功上乘、 彻悟拳理,把武术气功同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八卦以及生理学、心理学、医学贯通起来,熔为一炉而治之。他的拳论含有深奥的哲理,富有科学性。80年 代以来,他先后出版了10多部武学著作。其中英文版《吴氏太极拳》(曾维祺合著)在海外流传广泛、影响极大,已被美国宇航局列为宇航员的训练教材。他在 1985年国家教委举办的全国高等院校武术教师培训班上主讲太极拳推手,编出的《太极功及推手精要》被指定为大学武术教师的进修教材。1987年出版的 《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作用》一书精辟地阐明太极拳健身理论,详述太极拳套路之拆招和推手之要诀,将多年来人们没见过的太极拳技击之术公之于众,打破了太极 拳只能健身而不能防暴的误说,还太极拳的本来面目,为太极拳正了名,引起了武术界的高度重视。他总结多年经验,把气功与武术相结合而写成的《三才门乾坤戊 己功》被广大武林人士奉为珍宝。1989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时,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向各国朋友介绍中国武术气功大师的成就,其中就有王培生先生该书 中的武术内功“八桩”的功理、功法。王先生著作颇丰,他的《吴氏太极剑》、《吴氏太极枪》、《健身祛病小功法》、《八卦散手》等都是难得的武学精品。这 10种著作都制成音像制品正式出版。

王培生的武学著作继承发扬了中华传统武术理论,并且有很多创新。比如,太极拳运动中眼神与意念的关系,以前的太极拳著作和老师的口述,都说眼神的方向 和意念的部位是一致的,王培生通过长期的实践纠正了这个说法,提出了“神意不同处”的概念。例如,踢脚时,眼看前手而意想后手,这样发出去的脚才会有力, 并且能保持身体的平衡。王培生把中医经络学运用于太极拳运动中,继承并发扬武医结合的传统,独创“以意行气,按窍(穴位)运身”的理论,以此为太极内功要 义。他教吴氏太极拳,每一动作,甚至屈指、扣腕都要循经走穴。他是当代武坛把中医经络学应用于太极拳健身和技击的第一人。

人物影响

王培生是太极拳大师,同时也精通形意拳、八卦掌,对内家拳理无不通晓。有位记者为了弄懂内家拳几大家之异同,到处请教而不得其要。他采访王培生,听到真言:“形意拳以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制敌取胜,称之直劲;八卦掌主变动如鱼撞网,即动则变,变则化,变化无穷,故称变劲;太极拳一举手一投足周身具要轻灵, 使人看着有摸不着,有处处落空之感,尤能使人心悦诚服,故称空劲。”这位体育报刊记者听了王培生这段话顿开茅塞,对王老师敬佩无比。他写出文章说:“王培生几句话就把内家拳几大派的特点说得明明白白,真不愧为一代武学宗师!”

教学授徒

王培生从事武术教学和科研工作60余年,传功六代、弟子千人,有的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得金牌,有的在武术教学科研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其中被编入《中国当代武术家辞典》等大型辞书的有:张旭初马金龙张耀忠李和生高壮飞刘峻骧周世勤张鸿诚张全亮关振军等20余人。

出国讲学

为了传播中华武术,王培生先生不顾年高,多次到日本、美国讲学。日本《武术》杂志尊他为吴氏太极拳宗师、尹氏八卦掌宗师而专题报道。他对发展中华武术,把中华武术推向世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