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玄妙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据《南阳民族宗教志》记载[1]东汉建武年间光武帝刘秀湖阳公主在裕州(今方城县)建炼真宫一座,是为道教南阳活动的滥觞。该县三贤山庙黄石山仙翁观南召县九分垛祖师庙和皇后铁牛庙、南阳县老君堂等,均建于东汉时期东汉桓帝延熹六年(163年),南阳太守中山卢奴到桐柏县固庙祭祀并扩建、重修淮渎庙。

汉朝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三月,黄巾军首领张曼成"攻杀郡守诸贡,屯兵宛下……六月,赵宏率众十余万据宛城"(《后汉书》)。这支以太平道为号召的农民起义军在南阳声势浩大的武装斗争活动,充分反映出道教在南阳的传播之广泛和群众基础之深厚。

东晋

东晋孝武帝太元年(384年),麻衣子修道于内乡 石堂。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南朝齐明帝倡建桐柏山 金庭馆,名列当时五大道观之三。永泰元年(498后),又命沈约来此建馆并担任首任主持,置道士十人,"用祈嘉祉"。

明朝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令颁布设立道教管理机构:府设道纪司,置都记、副都记各一员;州设道正司,置道正一员;县设道会司,置道会一员。南阳府道纪司常设于玄妙观,由方丈担任都记。崇祯十三年(1640年),道纪司移武侯祠邓州裕州各置道正一员;淅川新野两县各设道会一员;南阳县治因同在府城,附属道纪司,不另置员;其他诸县均无道会机构。由于明代重藩诸王及权贵们崇奉道教,营建或重修宫观的风气浓厚,南阳各地新建宫观54座,裕州的三贤山仙翁观,镇平县的城隍庙卢医庙高丘城隍庙南召县的九垛祖师庙、山陕庙龙洞仙人洞,南阳县的玄妙观武侯祠医圣祠桐柏县城的淮渎庙金庭观内乡县的普济宫等道教宫观均得到重修。万历年间,南阳地方政府曾动用南召、南阳两县军民,连续三次对四棵树乡的五泉山庙宇进行大规模修葺。尤其是玄妙观经洪武四年增建、正统二年扩建及嘉靖、万历年间增修,逐渐成为豫西南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道风大振、道人盛行",可谓是明代南阳道教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南阳全区仅存道观57座,有道士233人、道姑39人。为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正常的宗教活动,1953年,南阳地委设立宗教工作事务处。1955年,南阳专员公署正式设立宗教事务处。此后,各县相继设立相应的机构,以处理宗教工作具体事务。专署宗教事务处要求各县认真做好宗教上层人士的团结教育工作,全力解决好僧道人员的生活困难,积极培养中上层人员;对现存寺庙,特别是确有文物价值,或者政治影响较大的庙宇加以保护;对原住僧道人员的生活亦妥善安置,使这一时期各地寺庙房产、文物保护及僧道人员生活安置等项工作有章可循,道教活动处于稳定状态。

  1961年11月,南阳武侯祠道人朱宗常作为南阳地区代表,参加了全国第二次道教代表会议。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道教宫观和道教活动遭到冲击。道教活动被迫中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重新得以贯彻、落实,正常的道教活动得到恢复。

  1979年开始,方城镇平桐柏南召四县陆续有50名道人回到宫观,他们自筹资金,重修重建庙观,开展道教活动。

  至1985年底,全区道人营建道观7处,房屋达130余间,恢复道观20处,在观道士有48人。

  2001年,南阳道教开放宫观达65处,道人537人。

  目前全市已有西峡内乡镇平邓州方城唐河南召7个县市建立起道教协会,卧龙区和其它县区道教协会亦在积极筹备建立中。南阳道教正步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景区图库

参考来源

  1. 【罗兵】苏州过客-玄妙观, zol论坛,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