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烤豆腐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烤豆腐果

贵阳特色小吃,是将发酵好的豆腐排放在专制的木炭渣铁灶上烘烤,烤至豆腐两面皮黄内嫩、松泡鼓胀后用竹片划破侧面成口,舀入拌好的辣椒酱油等佐料即成,表面微黄,辣香嫩烫,开胃生津。

  • 中文名:烤豆腐果
  • 性质:贵阳特色小吃
  • 主料:酸汤豆腐500克,折耳根150克
  • 制作难度:一般

基本概述

烤豆腐果在贵阳人中被戏称为“恋爱豆腐果”,将豆腐果放在带有小孔的铁盘上,用小铲不断翻动烤煎,烤到表面黄亮鼓起时,用竹片将豆腐果当腰剖开,加入辣椒、蒜、酱油等佐料,咸辣嫩烫,满口喷香,那滋味真的好诱人。特别是在寒冬,几个香辣豆腐果入口,额头上便沁出一层毛汗,那份享受才真叫安逸。一般在贵阳各小食街上,农贸市场均有售。

制作方法

制作材料原料:酸汤豆腐500克,折耳根150克。

调料:煳辣椒粉、酱油、盐、味精、麻油、苦蒜木姜子、花椒粉、姜米、葱花、碱水等适量。[1]

制作过程将豆腐切成5厘米宽、7厘米长、3厘米厚的长方块,用碱水浸泡一下,拿出放在竹篮子里,用湿布盖起发酵12小时以上。再将折耳根、苦蒜切碎,装入碗中加酱油、味精、麻油、花椒粉、煳辣椒粉、姜术、葱花拌匀成佐料待用。将发酵好的豆腐排放在专制的木炭渣铁灶上烘烤,烤至豆腐两面皮黄内嫩、松泡鼓胀后用竹片划破侧面成口,舀入拌好的佐料即成。

技术要领

豆腐发酵时间不能过长,用手触摸有粘性感觉即可。<ref>[

相关传说

  • “恋爱豆腐果”是烤豆腐果的雅号。它之所以有这样一个雅号,是因为它的流行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浪漫故事有关。1939年,我国北部、东部、中部的大片国土已沦丧日本侵略军铁蹄之下,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日军还对西南大后方进行空袭。当时,贵阳也是他们袭击的重要目标。贵阳自被空袭后,警报频繁,有时一天几次。市郊东山、彭家桥一带是人们躲避空袭的藏身之地。彭家桥附近有一对年近半百的张华丰夫妇,在菜地里搭了数间茅屋,作为制造“烤豆腐果”场地,在这里做好的烤豆腐果拿到别处设摊和沿街叫卖。空袭开始后,这几间茅屋成了避空袭的场所,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张华丰夫妇因为空袭也不上街做买卖,他们发现躲警报的人往往腹中饥饿,又无法回家就餐,就将这几间作坊辟成店铺,向躲警报的人出售烤豆腐果。由于烤豆腐果速度快,吃起来简单,价格便宜,又能充饥,很快就打开了销路。
  • 一般人吃豆腐果往往是解馋或充饥,吃完了便走。唯有一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却买一盘豆腐果,蘸着辣椒水,细嚼慢咽,谈天说地,一坐就是半天。还有一些青年,也经常在此相聚,逐渐谈起恋爱来。他们似乎忘记了空中的威胁,把张家店铺当成谈情说爱的场所,显得更加浪漫,一时成了街谈巷议的佳话。久而久之,人们常说吃烤豆腐果为吃恋爱豆腐果,张氏夫妇干脆就把烤豆腐果改名为“恋爱豆腐果”。这一浪漫很快影响到全贵阳的青年人,他们纷纷前来品尝。
  • 抗战结束后,吃恋爱豆腐果的人仍有增无减,他们虽然没有过去那样浪漫。但却饱尝了美味的小吃。以至于在今天的贵阳,恋爱豆腐果仍是当地名小吃,不仅深受当地人喜爱,而且还得到过往的外地人的青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