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热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清热药,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清热药药性大多寒凉,少数平而偏凉,味多苦,或甘,或辛,或咸。主能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1]、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等等。要用于热病高热、痢疾痈肿疮毒、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呈现各种里热证候、即是《内经[2]所说“热者寒之”的意义。

分类

(一)清热泻火药:能清气分热,对气分实热症,有泻火泄热的作用。

(二)清肝明目药:能清肝火而明目,常用于肝火亢盛、目赤肿痛等症。

(三)清热凉血药:专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

(四)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的病症。

(五)清热燥湿药:药性寒凉,偏于苦燥,有清热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症。

(六)清虚热药: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症[3]

注意事项

清热药性属寒凉,多服久服能损伤阳气,故对于阳气不足,或虚弱者须慎用,如遇真寒假热的证候[4],当忌用。清热泻火药,能清解气分实热,清热作用较强,适用于高热烦渴、神昏、脉洪实有力、苔黄或燥等里热炽盛的症候。

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使用本类药物时,当考虑照顾正气,勿令伐太过,必要时可与扶正药物配伍应用。

一、清热药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在应用时必须根据热证类型及邪热所在部位,选则相适应的清热药进行治疗。

二、清热药又必须根据兼夹病症予以适当配伍,如表邪未尽里热又盛,可配解表药同用;湿热者可配利水渗湿药;热盛里实者可配攻下药;热盛动风者,可配息风药、热入心包、神志昏迷者,可配开窍药;血热妄行者可配止血药;邪热伤阴者可配养阴药等。此外,如里热气血两燔,又可清气凉血相兼同用。

三、清热药必须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以免伤阳;苦寒燥湿药又可能伤阴,应予慎用。

四、清热药应用时,必须视病情轻重及药物质地,斟酌用量,并注意用法[5]

视频

清热药 相关视频

中药二 故事巧记拿下8分的清热药之清热泻火药
第二章 清热药(二)、第三章 泻下药1
中医中药学-清热药-知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