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波兰人民共和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波兰人民共和国

来自 知乎 的图片

本名 波兰人民共和国

简 称 波兰

所属洲 欧洲

首 都 华沙

主要城市 克拉科夫罗兹

弗罗茨瓦夫格但斯克

国庆日 7月21日

国 歌 《波兰没有灭亡

官方语言 波兰语

政治体制 苏维埃制

国家领袖 博莱斯瓦夫·贝鲁特

沃依切赫·雅鲁泽尔斯基

人口数量 37,878,641(1988年)

波兰人民共和国:(波兰语:Polska Rzeczpospolita Ludowa,PRL),位于欧洲中部,北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接壤,南部与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为邻,东面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接壤。 [1]

简介

1944年7月21日宣布成立,当时的国名是波兰共和国(波兰语:Rzeczpospolita Polska),1952年7月22日正式定国名为波兰人民共和国。是华沙条约组织和经济互助委员会成员。执政党是波兰统一工人党,首都华沙

1956年6月28日,发生“波兹南事件”。1970年12月,格但斯克发生罢工骚动,后来发展成流血冲突。1980年7月,因提高物价导致群众不满引发了全国性的罢工。1980年10月,东欧第一个独立的工会组织——“团结工会”在波兰成立,莱赫·瓦文萨当选为团结工会领导人。1981年12月13日,波兰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团结工会被取缔。1983年7月,战时状态结束。

1989年12月29日,波兰人民共和国议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并更改国徽。波兰人民共和国不复存在。

历史沿革

1945年1月,苏联击败了在波兰的德军,占领了波兰全部地区。1952年,宣布成立波兰人民共和国,贝鲁特当选为国家领导人,开始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 战后波兰在经济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波兰统一工人党的领导在政治和经济体制方面沿袭苏联模式,对重工业的投资过多而对人民的物质福利注意不够,人民没有享受充分的政治民主,法制建设薄弱,使得社会主义在波兰的执行显得异常艰难,导致波兰成为冷战期间东欧最为动荡的一个国家。

1956年6月发生了波兹南事件,同年10月波兰统一工人党改组了政治局和书记处,曾经被批判的哥穆尔卡成为领导人。 1970年12月,波兰决定提高46种食品和日用工业品价格,引起格但斯克等沿海城市数十万工人罢工,后波兰统一工人党改组了政治局,盖莱克代替了哥穆尔卡担任第一书记,并取消了涨价的决定。此后又因波兰举借外债过多和在经济发展战略方面的决策失误,又导致了1980年发生的遍及全国的,持续时间达两个多月的大规模的工人罢工事件。

1980年11月,以瓦文萨为首的团结工会成立,这是东欧国家第一个独立的工会。1981年底至1983年7月,全国实行战时状态,取缔团结工会。 1988年5月再度爆发大规模工潮,1989年2月,波兰统一工人党和团结工会举行圆桌会议,达成了团结工会合法化、改行总统制和议会民主等重要协议。1989年6月举行议会大选,团结工会在众议院和参议院分别获得35%和99%的席位。12月29日,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并更改国徽。 1990年1月,波兰统一工人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宣告该党停止活动。

二战时期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纳粹德国占领了波兰全境。1942年5月,波兰工人党组成人民近卫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游击战争。1943年底,以波兰工人党为首的各民主党派在华沙秘密组织了全国人民代表会议,把人民近卫军和各游击队组成人民军。1944年7月22日,波兰人民政权诞生。

政权建立时期

1947年普选后,工人党领袖博莱斯瓦夫·贝鲁特当选为总统。1952年7月通过了《波兰人民共和国宪法》,取消总统一职。同年,亚·萨瓦茨基当选为国务委员会主席,贝鲁特任部长会议主席。1956年3月,贝鲁特病逝于莫斯科,奥哈布继任第一书记。 但波兰的社会结构、政治和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说明在波兰建立社会主义具有先天不足的缺陷。但以贝鲁特为首的波兰政府的教条主义者还是全盘接受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依据苏联模式,波兰制定了把发展重工业放在首位,按“重—轻—农”的顺序进行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结果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片面发展,农业长期落后,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加上波兰人内心深处的反俄叛逆心理,宗教、自由主义的传统和波兰统一工人党执政的失误、官僚腐败现象盛行等等综合因素,使得社会主义在波兰的执行显得异常艰难,导致波兰成为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中最不安定的国家。

社会主义建设

1956年,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的“非斯大林化”,给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波兰就在当时发生了著名的“波兹南事件”。当年6月,波兰西部工业城市波兹南的斯大林机车厂的工人,在要求增加工资、减少税收的经济要求被当局拒绝后,于是在1956年6月28日,波兹南市爆发了10万人的示威活动。后来演变成警察和工人的枪战。坦克和保安部队也参加了对工人的镇压。据统计,仅一天的冲突骚乱,就有54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另有300多人被捕。为了平息业已非常严峻的局势,当局采取了妥协了立场。6月30日,当局采取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原机械工业部部长被降职;向斯大林机车车辆厂征收的税款将分期还给该厂工人;为事件中的受难者举行安葬仪式等,骚动遂平息下去。

1956年8月4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决定撤销1949年11月对原波兰领导哥穆尔卡等人的批判和谴责,并将其从监狱里释放出来。同年10月19日,哥穆尔卡当选为中央委员。在苏波两党会谈中,哥穆尔卡反对苏联对波兰内政的干涉和压力,坚持走“波兰自己的道路”。10月21日,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同年10月举行的党的二届八中全会上哥穆尔卡当选为第一书记,1956~1960年的五年计划,把发展消费品生产和农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主要任务。会议对以前的方针政策进行了批评,提出克服“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加强法制和政治生活民主化,发展经济”,“更快地改善人民生活”的新方针。但由于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无法根本克服,在以后的两个五年计划(1961~1970年)期间,国民经济比例依然严重失调。

1970年12月,波兰格但斯克(原但泽市)等沿海城市的工人、学生、市民抗议政府提高食品和日用品的价格,举行罢工,并导致了一场严重的社会骚动,后来发展成流血冲突。在12月20日举行的五届七中全会上,解除哥穆尔卡第一书记职务,由盖莱克继任党的第一书记。西伦凯维兹改任国务委员会主席,由雅罗谢维奇任部长会议主席。 20世纪70年代,是波兰战后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盖莱克政府踌躇满志地推行闻名于世“高速度、高积累、高消费”的所谓“三高政策”,大量引进外资,大上建设项目,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波兰一派欣欣向荣。然而,欲速不达,在表面繁荣的背后,20世纪70年代末,政府各种补贴达到财政预算的40%,外债高达260亿美元。进入20世纪80年代,政府不得不采取冻结工资和部分商品提价的措施以避免危机,长期习惯于计划价格的波兰人毫无心理准备。当政府在1980年7月宣布“议价商店”肉类价格提高40~60%的时候,群众的不满引发了全国性的罢工。

1980年9月,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八届六中全会解除盖莱克第一书记的职务,由卡尼亚继任。10月,一个在当时声名显赫的工会组织,也是东欧第一个独立的工会组织——团结工会出现了,瓦文萨当选为当时团结工会的领导人。团结工会领导的罢工运动最初采取和平方式,并承认社会主义是波兰的政治基础,承认统一工人党的领导作用和与苏联结盟。1981年在格但斯克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成立全国委员会取代全国协商委员会,通过新的政治纲领,要求在波兰实行多元化,建立“自治共和国”。称团结工会是波兰改革的主力,工会纲领中未提到社会主义及统一工人党的领导作用。在罢工运动中,工会提出要有自己的报刊、有自由出版权,要“自下而上夺权”。工会与政府分庭抗礼。 1981年波兰统一工人党的九届四中全会上,卡尼亚辞职,雅鲁泽尔斯基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

1981年12月13日波兰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团结工会被取缔,瓦文萨等工会领导人被拘禁,部分工会骨干转入地下活动。工会内部分成两派,以瓦文萨为首的缓和派主张避免同政府发生正面冲突,提倡协商对话;激进派则主张通过暴力推翻政府。随之社会上也发生重大分化,原支持团结工会的人转向支持政府。1982年2月议会通过新的工会法,要求重建新的工会。1982年2月议会通过新的工会法,要求重建新的工会,1983年7月战时状态结束。1984年波兰宣布大赦,而瓦文萨等人则努力为使团结工会合法化而斗争。波兰局势进入了短暂的稳定期。 社会主义改革 从1986年开始,由于苏联的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影响,苏联和东欧的局势开始动荡。 1988年,波兰政府的价格改革引起群众不满。

1989年2至4月,波兰统一工人党与团结工会等反对派举行圆桌会议。经讨论,统一工人党同意团结工会合法。6月,波兰举行全国大选,团结工会获99%的参议院席位。9月12日团结工会的马佐维耶茨基组成以团结工会为主导,包括统一农民党和民主党的联合政府。原波兰统一工人党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出任首任总统,任期6年。 1989年12月29日,波兰议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并更改国徽。波兰人民共和国不复存在。

地理

地形地貌

波兰人民共和国位于中欧中北部,领土面积为31.268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90万人(1989年),首都是华沙。

波兰主要山脉是南部边境的喀尔巴阡山脉和苏台德山脉。境内北部埃尔布隆格地区为全国最低点,海拔1.8米;西南部喀尔巴阡山的塔特拉山雷西峰,海拔2499米。主要河流有由南贯北的维斯瓦河(全长1047公里)和奥德河(在波境内742公里)。最大的湖泊是希尼亚尔德维湖,面积为109.7平方公里。

波兰地势南高北低,北部和中部为平原和坡地,占全国总面积的92%;南部有少部分丘陵和山区,占全国总面积的8%。全国平均海拔为174米,75%的国土在海拔200米以下(低于欧洲平均海拔300米的高度),仅有3%的地区超过海拔500米。

参考来源

  1. 波兰人民共和国, 豆瓣电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