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簡稱法國大革命(法文: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英文:The French Revolution,1789年7月14日-1830年7月)是法國爆發的資產階級革命,這次大革命瓦解了波旁王朝,同時較為徹底地摧毀了法國封建制度。 法國大革命使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衝擊,舊觀念逐漸被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民主思想所取代,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1]

革命背景

18世紀資本主義在法國部分地區已相當發達,幾乎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資產階級成為經濟上最富有的階級,但在政治上仍處於無權地位。所以,封建王權已經嚴重阻礙了資產階級的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為了尋求進一步發展,推翻封建統治、尋求自身發展成為了資產階級的主要任務。農村絕大部分地區保留着封建土地所有制,並實行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由天主教教士組成的第一等級和貴族組成的第二等級,是居於統治地位的特權階級。資產階級、農民和城市平民組成第三等級,處於被統治地位。特權階級的最高代表是國王路易十六。特權階級頑固維護其特權地位。18世紀末第三等級同特權階級的矛盾日益加劇。在第三等級中,農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眾,是後來革命中的主力。資產階級則憑藉其經濟實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識處於領導地位。

革命經歷

共和國的建立和吉倫特派的統治 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後吉倫特派取得政權。9月20日法國軍隊在瓦爾米打敗外國干涉軍。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於9月21日開幕,9月22日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吉倫特派執政期間頒布法令,強迫貴族退還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將沒收的教會土地分小塊出租或出售給農民,嚴厲打擊拒絕對憲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貴族。1793年1月21日,國民公會經過審判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

吉倫特派把主要力量用於反對以M.F.M.I.de羅伯斯比爾為首的雅各賓派巴黎公社巴黎無套褲漢。從1792年秋季起,要求打擊投機商人和限制物價的群眾運動高漲起來。以忿激派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嚴懲投機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價格,以恐怖手段打擊敵人。吉倫特派卻頒布法令鎮壓運動。1793年2~3月,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各國組成反法聯盟,加強武裝干涉;國內也發生大規模王黨叛亂。4月,前線的主要指揮、吉倫特派將領C.F.迪穆里埃叛變投敵。在革命處於危急的時刻,巴黎人民於5月31日~6月2日發動第三次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的統治,建立起雅各賓派專政。

雅各賓專政新政權面臨嚴峻局面,被推翻的吉倫特派趁機在許多地區煽起武裝叛亂。雅各賓派政權聯合廣大人民群眾,採取激烈的革命措施,6月3日~7月17日頒布3個土地法令,廢除農村中的封建特權,以有利於農民的方式拍賣沒收的封建地產,大批農民得到土地。6月24日公布的憲法即1793年憲法是法國第一部共和制的民主憲法(由於戰爭未能實施)。7月,改組並加強作為臨時政府機關的救國委員會。嚴禁囤積壟斷,對投機商人判處死刑;號召人民武裝起來保衛祖國。9月,國民公會把「恐怖」提上議事日程。由無套褲漢組成的革命軍下鄉征糧打擊投機商。國民公會先後頒布嫌疑犯法令和對生活必需品和工資實行限價的法令。10月底,一批吉倫特派被處決。由於實行這些措施,革命力量加強,形勢迅速好轉。1793年底~1794年初外國干涉軍全部被趕出國土,國內的叛亂基本平息。 隨着勝利的取得,「平民方式」的革命完成了使命。以G.-J.丹東為首的一部分雅各賓派要求停止實行恐怖。以巴黎公社副檢察長J.-R.埃貝爾為首的一派則堅持繼續加強恐怖統治,進一步限制和打擊資產階級。受到兩面夾攻的以羅伯斯比爾為首的執政派,於1794年3~4月先後逮捕並處死兩派領導人,繼續擴大執行恐怖政策。

1794年6月法軍在比利時境內的弗勒呂斯取得重大軍事勝利。國內反對恐怖統治的勢力加強,國民公會中占多數的平原派同原丹東派、埃貝爾派以及一切反羅伯斯比爾的勢力聯合在一起,於1794年7月27日發動熱月政變,推翻雅各賓專政;7月28~29日處死羅伯斯比爾等90人。

熱月黨的統治和督政府熱月黨人原是反羅伯斯比爾的各派人物的暫時結合,並無統一綱領。他們代表在革命中形成的資產階級暴發戶的利益,執政後實行的主要是原丹東派的主張。熱月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J.L.塔利安、L.弗雷隆、P.-F.-J.-N.de巴拉斯等。他們廢除雅各賓派限制和打擊資產階級的政策,封閉雅各賓俱樂部,使資產階級解脫恐怖時期的束縛。熱月黨一面鎮壓1795年4~5月兩次巴黎無套褲漢的反抗運動,一面粉碎逃亡貴族的武裝進犯和國內王黨叛亂。根據1795年制定的共和三年憲法,10月解散國民公會,成立新的政府機構督政府。

督政府由5個督政組成,其主要領導人是發動熱月政變的巴拉斯。督政府一建立就宣布要穩定秩序,但收效不大。1796年發生F.-N.巴貝夫領導的平等派運動,但運動很快被鎮壓。1796~1797年,督政府派拿破崙·波拿巴遠征意大利,取得重大勝利,軍人勢力開始抬頭。政府通過發行強制公債、增加稅收、舉辦工業博覽會等方式,在經濟上取得一些成就。1797年立法機構選舉時,許多王黨分子當選。督政府為打擊王黨勢力,宣布選舉無效。1798年立法機構選舉時雅各賓派的殘餘勢力大批當選,督政府再次宣布選舉無效,並趁機鎮壓雅各賓派。這種忽而打擊王黨,忽而打擊民主派的政策,歷史上稱為鞦韆政策,反映出政局不穩。1799年英國又組成第二次反法聯盟,法國在軍事上面臨困難。7月雅各賓派又活躍起來,俱樂部紛紛恢復,要求執行共和二年的戰時政策。在這種形勢下,以E.-J.西哀士為首的資產階級右翼勢力要求藉助軍人力量控制局面。1799年11月9日(共和八年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將軍發動政變,結束了督政府的統治,建立起臨時執政府。

革命影響

1.拿破崙稱帝:拿破崙掌握政權以後,在1804年稱帝,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但是帝國並不是封建的君主政體,拿破崙不是封建皇帝,而資產階級的皇帝,是為資產階級效勞的。這一點從他的對內對外政策可以得到說明。拿破崙制定和頒布了《法典》,用法律形式把資產階級的革命成果固定了下來,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外通過戰爭保護法國革命成果,同時滿足資產階級對外侵略掠奪和擴大市場及稱霸歐洲的要求。

在拿破崙稱帝前,貝多芬本來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打算獻給拿破崙,但聽說拿破崙稱帝以後非常生氣,便只是說「謹此獻給一個偉大的英雄」。

2.拿破崙對外戰爭的性質和作用:拿破崙發動的一系列對外戰爭,吞併歐洲廣大土地,好幾個國家都成了法國的附屬國。法國對外戰爭,有進步的一面:這就是它客觀上起到了保衛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成果,防止波旁王朝復辟的作用;同時也促進了歐洲封建君主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動搖了這些國家的封建統治秩序。隨着法國日漸強盛,歐洲封建反動勢力對法國威脅的逐漸減少,拿破崙統治歐洲、稱霸世界的野心就越來越大,法國對外戰爭的非正義性、侵略性的一面就占了主地位。1808年,法軍侵入西班牙,法軍排槍所指,陳屍狼藉、血流滿地,起義者憤怒相向,老年人掩面慘不忍睹。面對法軍的暴行,西班牙人民、歐洲各被壓迫民族都起來反對拿破崙的統治,拿破崙帝國的瓦解已不可避免。1812年拿破崙又發動對俄戰爭,侵俄戰爭失敗,加速了帝國的崩潰。

(可運用《法蘭西第一帝國極盛時的歐洲》《法軍槍殺西班牙馬德里市民》圖,解釋拿破崙對外戰爭的性質和作用)拿破崙的對外戰爭最初具有保衛法國革命果實、反對封建復辟的性質,但是隨着戰爭的不斷擴大,拿彼侖統治歐洲的野心越來越大,戰爭的非正義性、侵略性成為主要方面。

拿破崙的對外戰爭粉碎了歐洲反法同盟復辟波旁王朝的陰謀,具有進步作用。但是應該看到他的對外戰爭也給被侵略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激起了反法鬥爭和反對拿破崙帝國的民族解放戰爭,這對於最後推翻拿破崙統治起了重要作用。

3.1814年法蘭西帝國結束,波旁王朝復辟:法軍在俄國戰場上慘敗的消息傳開,歐洲"反法同盟"國家,趁機聯合起來,糾合上百萬人的軍隊,大舉進攻法國。在受到法國侵略的國家和地區,一股強有力的反法民族運動也在興起。1813年,在來比錫戰役中,法軍又遭失敗,拿破崙四面受敵。1814年反法盟軍乘虛進入巴黎,無力再戰的拿破崙被迫宣布退位。法蘭西第一帝國覆亡。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在外國軍隊的保護,耀武揚威地坐"外國大逢車"返回巴黎復辟。法國人民又處在波旁王朝的奴役下。

歷史意義

本課介紹了波瀾壯闊的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對革命成果的鞏固,而最終封建王朝的復辟再次告訴我們社會發展的道路是曲折而又是不斷前進的。一種新的社會制度的確立往往要經過反覆鬥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