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沙与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沙与沫》内容简介: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画家,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同时,他又是阿拉伯近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二十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

作者简介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小说家,画家。曾留学法国,后长期侨居美国。作品多歌颂自然景色和爱情,流露伤感情绪。诗集有《先知》《沙与沫》《泪与笑》等。他开拓了二十世纪阿拉伯现代小说与艺术散文的创新之路,以独树一帜的散文诗创造了“纪伯伦风格”。

目录

沙与沫音乐短章先知(节选) 船的来临 爱 婚姻 孩子 施与 劳作 罪与罚 自由 理性与热情 友谊 美先知园(节选)母亲颂孤独我的心重负着累累果实我的心灵告诫我大地啊!完美我爱我的祖国当我的欢乐降生时当我的忧愁降生时盲诗人“完美的世界”大地我们都在祈祷另一种语言更辽阔的大海深切的渴望钉于十字架七个自我上帝你们有你们的思想,我有我的思想你们有你们的语言,我有我的语言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我有我的黎巴嫩呼唤自由存在与永恒麻醉剂和解剖刀独立与红毡帽新时代皮壳与内核我喜欢“走极端”的人上帝在风暴中新闻业的职责人有四类生活多么慷慨!我爱劳作者掘墓者与焚香者纪伯伦的话世界的良心喂,我的兄弟!语言的前途与民族的创造力在西方文明面前是混乱还是厌倦?不再吞咽施舍的面包语言的生存法则创造者与模仿者我们的新居真正的悼念书写人类之诗东方精神武器中的剑与予叛逆诗人麦阿里自由的勇士雪松青年真理是不会被杀死的从灵魂的烈酒中取饮艺术与自由断想 良心 幸福 朋友 死亡 诚实 真理需要力量岸边一捧沙掘墓人节日之夜神庙,一片可怕的寂静思想的倩影情与思(纪伯伦格言警句集锦)

原文摘录

“曾有七次我鄙视了自己的灵魂:   第一次是在她可以上升而却谦让的时候。   第二次是我看见她在瘸者面前跛行的时候。   第三次是让她选择难易,而她选了易的时候。   第四次是她做错了事,却安慰自己说别人也同样做错了事。   第五次是她容忍了软弱,而把她的忍受称为坚强。   第六次是当她轻蔑一个丑恶的容颜的时候,却不知道那是她自   己的面具中之一。 第七次是当她唱一首颂歌的时候,自己相信这是一种美德。” 我像一面镜子立于你的面前,此时你注视着我,看到了自己的形象。 于是你说:“我爱你。” 其实你爱的是我中的你。

书评

有些书正如有些人,你遇到的时候,总是觉得太迟。 一度我以为,如果早一点读纪伯伦的《沙与沫》,读到先知对“自由”、“宽恕”、“平等”、“尊重”、“人性”……这些美好字眼的阐述,也许人生会有不同。 想象过一万种如果,以为恰年少时相遇才是最好。风起云停,方知其实没那么多如果。如果就是,人生改写的缘由千千万,但绝非你想到的那个。只要遇到了,就对了。 这般时节,读《沙与沫》,也算晴方好,不计雨亦迟。

“每一粒种子都是一个愿望。” ——窗外是春天。先知这一句也是春天,看在眼里,都是一个好。微微吐绿的树,怯怯生芽的草,忍不住欢喜起来。 种子,随蝶舞,随风扬,随农人播撒,深深浅浅地落下,落在泥里,却不甘就此被黑暗紧紧裹住。它相信愿望的力量,它向往自由的生长。它努力地、默默地、不露声色地,复苏,积聚,等待,奋起一跃,于是,破土而出。它与笑意盈盈的太阳打了照面,它又被柔软湿润的春风麻酥酥地掠过。从此,它有了体面的尊严,成为有名有姓的“生命”。 愿望一手推生的奇迹,此起彼伏地在春天上演。人们把这个季节,当做一切的开始。

“天堂就在那里,在那扇门的后面,在隔壁的房间里;可是我把钥匙丢了。也可能我只是把它放错了地方。” ——天堂在哪里?我以为,它不会在哪扇门的后面,更不会在隔壁的那个房间。天堂不会这么轻易地,让我们找到,没有人,能随随便便踏进天堂之门。 先知的意思,身边处处是禅机,舍得,放下,出世,脱尘,往天堂去。心智的顿悟,是开启天堂之门的钥匙。这把钥匙,只能也只会在自己身上,丢了要去寻,错了从头找。 向往天堂,就是天堂。我们纠结的莫过于,不知道走到何处,才是路的尽头。先知也没有说。他只告诉我们,天堂,也许在信手可得的眼前,也许在蓦然回首的瞬间,也许还在了无止境的天边……也许,这一生,都在寻找天堂的路上。 但我相信,一定有人寻到了天堂。一定有。

“人的理想和成就之间有一段距离,只有靠热情才能跨越。” ——先知把热情定义在了成就理想的高度。专注、毅力、执着,成功的基座都与它相关,甚至不可捉摸的运气,似乎也更青睐热情的人。 热情,一种与生俱来的本领,藏在心的深处。唤醒它,它才能熊熊燃起,激起炽热的斗志。呵护它,它才不会被冷风冷雨熄灭,攒起前行的力量。舍得用它,它便会再生、源源不断、永不枯竭。不舍得用它,它便会减退、消失弥散、再难聚拢。它还有奇特的气场,温暖自己,照亮他人。 我愿我的热情之火生生不息。不为理想,不为成就,只为保持生活的热度。多一点热情,多一层好奇,多一分念想,是谓快意人生。

“诗并不是表达见解,它是从带血的伤口或微笑的唇间涌出的一首歌。” ——没有读过纪伯伦的诗,却把他的这句话,当作对诗最知己的意会。 对诗的所谓解读,大多不知所云。题中的主旨、隐晦的暗喻、要义的分析……一一剖开来,零碎地肢解了。诗蜕成寡淡没有性别的见解,失去了引以为傲的美感。 像先知说的,诗本是一首歌。我们碰到诗的时候,最好什么也不想,一字一顿,和着它的韵律和节奏,体会带血的伤口涌出的汩汩的痛楚,微笑的唇间涌出的隐隐的欢乐。我们从诗里,读出“一灿一烂”的颤栗,已足够。 诗,从来不缺读者,缺的是这样的知己。为知己者死,诗肯定想过。 “你欠那个服侍你的人的不仅仅是金钱。把你的心交给他,或者为他服务吧。” ——感恩,两个字都有一个“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父母对子女,爱人对爱人,朋友对朋友,不怕付出,最怕的是“负心”。 付出与回报,是世间最泾渭分明的计算,孰多孰少,心中自知。付出与回报,也是最复杂的计算,一个温热的荷包蛋、一床暖和的棉被、一杯温开水……这些,怎会有现成的折算公式? 就这样,一天天、一点点地欠下了。欠下的,只有回报才心安,才不会午夜梦回暗自惊心。对傻傻地问“拿什么回报?”的人,先知早有答案,“把你的心交给他”。往日他如何待你,日后你如何待他。他会明白你的心,然后,待你更好。

“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当你们带着爱工作时,你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上帝合为一体。” ——关于生活关于理想关于知识关于工作关于爱,每一个命题庞大芜杂且令人苦恼,古往今来,说道理的多了去了,但没有先知说得这么简单透彻。 看明白了,照着做就是。为理想去生活,为知识找出口,在工作中发现意义,在“爱”里度过一生。 合上书,真不舍得松开这些智性的语句。有所杂感,只为加深记忆,只想不负春光。 《沙与沫》的作者纪伯伦,生于1883年,1931年去世。在世间的48年,我猜想,或许是先知扮成了他的模样,借他的手,掬一捧沙入怀,撒一把沫遍地,就此,普渡众生。一沙,一沫,一世界。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