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码头
民生码头 |
---|
图片来自WEHOUSE 分类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 20世纪10年代 |
民生港码头、又称民生码头,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浦东新区民生路3号。 民生码头位于黄浦江下游南岸,建于光绪34年,是当时亚洲大型码头之一,旧称英商蓝烟囱码头。2014年4月4日,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陪伴好几辈儿上海人的民生码头,有着曾是亚洲最大粮仓的“8万吨筒仓”,如今是工业风满满的艺术馆秀场,很有个性!
民生码头不仅历史底蕴深厚,所以整个项目东起洋泾港,西至民生路,南至滨江路,北连黄浦江,占地约10万平方米,沿黄浦江岸线全长约739米;民生码头被命名为“民生滨江文化城”,并揭牌成为首个“浦东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目录
特点
民生港码头现存有厂房、仓库、别墅、办公区以及高48米的8万吨筒仓等共十一栋建筑。8万吨筒仓曾经是亚洲最大的粮仓[1]。民生港码头其前身为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成的英商蓝烟囱码头,有个万吨级泊位。民国十三年(1924年),当地政府完成二期工程两个万吨级泊位,成为远东设施最先进的码头。民生路轮渡站在民生路的最北端,来往于浦东浦西的渡口南接浦东民生路,北接浦西的丹东路,有对开轮渡,称民丹轮渡线[2]。上海战役结束后,1953年码头划归上海港务局经营[3],属第二装卸作业区。1986年1月16日,第二装卸区改称民生装卸公司,即包括民生港码头、洋泾港码头和朱家门码头。2014年4月4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4][5]。
民生码头现状轨道
民生码头的改造方案,是由6家中外设计单位组成的联合工作组设计的。第一阶段,中方团队(致正建筑工作室、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日方团队(安田幸一研究室、日建设计),以及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从不同的方向进行了前期调研,并共享成果。第二阶段由三方平行推进三个概念规划方案。第三阶段通过工作坊的形式,与业主、政府讨论,并确定开发与设计方向,再将前期的设计整合,分栋进行建筑改造设计。
在工业码头向艺术港的转型过程中,提出“艺术+日常+事件”的总体设计理念,将民生艺术港区域打造成既适合平日休闲、游憩活动,又满足艺术、创意需求,同时可承接大型文体、节庆活动的综合区域。民生艺术港的户外场地处理形式丰富多样——由开放广场形成空间序列,打造连续的场地绿轴和滨水带,并连通屋顶形成“高线公园”。[6]
具体的建筑改造
首先是功能连接——通过一系列新体量将场地现有的建筑和开放空间重新组织起来,使其更紧密地连接为一体; 其次是新旧融合——新增的建筑均“飘浮”于旧建筑上方,形成统一的姿态; 最后则是落在地面的棚状结构,以轻盈的“覆盖”姿态定义新的公共空间。通过对保留工业建筑的改造与更新,民生码头区域将建成集艺术会展、时尚中心、美术馆、景观餐厅、实验剧场等文化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中心。 景观总体规划采用了“一环二脉四景”的概念:
一环:呼应规划设计中巨构尺度的空中圆环,形成承载多重休闲功能的环状连接。
二脉:具有日常功能的分叉流线同汇聚的节庆流线抽象成贯穿的二脉。
四景:出于对自然环境的珍视,并结合民生艺术港的特质,将“森林、阳光、空气、艺术”四大场景呈现于大江大岸。
采用“新旧景观共生”的策略,对民生码头产业遗存进行更新和利用,改造设计出连接历史与艺术文化的都市滨水空间,自西向东依次为滨水廊道景观区、中央休闲广场区、运动绿坡河岸区。
视频
参考资料
- ↑ 浦东. 上观新闻. 已忽略文本“ 亚洲最大粮仓完成超级变变变,明起免费开放! ” (帮助)
- ↑ 水石国际编著. 城市主题产业园设计与开发.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1.10: 54. ISBN 978-7-5608-4685-9.
- ↑ 严爱云主编;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峥嵘岁月 1949-1978.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2.12: 88. ISBN 7-5427-2353-7.
- ↑ 上海市浦东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编. 浦东文化遗产 不可移动文物.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10: 14. ISBN 978-7-5325-8039-2.
- ↑ 国家文物局主编. 中国文物地图集 上海分册. 北京:中华地图学社. 2017.01: 136–140. ISBN 978-7-80031-643-2.
- ↑ 民生艺术码头的蜕变,每日头条,2018-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