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歙硯是指出產於歙州(徽州)的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與甘肅洮硯、廣東端硯、山西澄泥硯齊名。

目錄

產地

歙硯石產出地點較多,基本上分布於黃山山脈南麓、天目山與白際山西麓,而以婺源與休寧交界處的龍尾山(亦叫羅紋山,在現今的婺源縣溪頭鄉境內)下溪澗中所產為最優,稱為「龍尾硯」。宋曹繼善《歙硯說》載:「龍尾山亦名羅紋山,下名芙蓉溪,石坑最多種,延蔓百餘里,取之不絕。」

歙硯為中國地理標誌產品[1],產地範圍為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休寧縣祁門縣、黟縣、屯溪區、徽州區、黃山區的湯口鎮和宣城市績溪縣,江西省婺源。

歷史

一般認為歙硯的開採製作始於唐開元年間,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北宋治平年間婺源縣令唐積《婺源硯圖譜》載:「婺源硯在唐開元中,因獵人葉氏逐獸至長城裡,見疊石如城壘狀,瑩潔可愛,因攜之以歸,刊粗成硯,溫潤大過端溪者。後數世,葉氏諸孫持以與令,令愛之,訪得匠手琢為硯,由是天下始傳。」也有人認為歙硯起源於漢代,而龍尾山歙硯則起源於唐代。

到南唐元宗李璟時已由官方組織開採製作,並設立硯務官。李煜稱讚「歙硯為天下冠」[2]

北宋從景祐年間開始進行了幾次規模較大的硯石開採,歙硯的影響越來越大。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人均有賦詩稱讚。南宋以後石盡山頹,開採量逐漸減少,時斷時續。清乾隆四十二年的官方採石是清代唯一一次有記載的開採。直到1963年歙縣工藝廠(安徽歙硯廠)根據歷史記載的地點重新開採。

礦物學

對婺源產歙硯的研究結果表明,其主要礦物為絹雲母,還含有石英、綠泥石以及少量的鋯石、正長石、高嶺石和斑銅礦等,樣品的平均摩氏硬度為4.45,平均密度為2.7485g/cm3。

特點

歙硯的特點是質地堅潤不吸,發墨如油不損毫,「澀不留筆,滑不拒墨」,而且「多年宿墨,一濯而瑩」。具有「堅、潤、柔、健、細、膩、潔、美」八德。

製作

歙硯製作技藝已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中。

視頻

歙硯 相關視頻

傳習錄|千年遺古石 一生為歙硯 安徽歙縣的歙硯
非遺之美 歙硯:千年遺石生生不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