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柳溪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柳溪乡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城西部。东与石溪办事处接壤,西和百丈山风景区毗连,南与甘坊镇相邻,北和修水县交界。驻地柳溪,距县城62公里。辖8个村,48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420人(2017年)。均为汉族。[1]

中文名: 柳溪乡

别 名: 七里,溜头

行政区类别: 乡

所属地区: 江西省宜春市

面 积: 82.55 km²

人口数量: 3420人(2017年)

方 言: 赣语(奉新白话),客家话

历史沿革

解放前夕属甘坊镇。建国后先后属第六区、第七区管辖,1957年撤区并乡为七里乡。公社化时由店下、球庄等16 个高级社组成七里人民公社。1968年并入甘坊镇,1972年又与甘坊镇分开,仍称七里公社。1984年改叫溜头乡。2004 年再次更名为柳溪乡。

发展成果

经济呈现良好态势着力开辟税源,巩固货运物流公司,壮大公司实力,较好地破解了地方税收缺口较大的难题。实现首季开门红,和财税得到了县政府的通报表扬,全年万元财政任务目标提前实现,在各商场购物款当年全部付清,确保了乡、村二级正常运转,社会公益事业的必要投入,干部及教师工资,政策规定的津补贴全部发放到位。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立足于着手解决群众行路难、饮水难、学校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作为重点项目工程,采取先施工,后报批,先运作,后立项,积极向上跑项争资,引进资金200余万元,着力实施了双坝、港尾村级公路,后湖组水泥公路。灾后重建取得胜利在罕见的冰冻灾害面前,乡村二级干部和人民群众立足自力更生,抓好灾后重建,毛竹加工企业主动与林农实行雪压竹产销对接,就地转化雪压竹30万支,把经济损失减小到了最低程度。同时大力推广竹腔施肥技术,使17300亩受灾竹林面积尽早恢复生长,为抓好灾后重建取得胜利取到了关键的作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00元。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强农惠农业政策,发放惠农各项补贴170万余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夯实,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增强,粮食面积一直稳定在亩以上,农业科技推广,良种优化,粮食质量好于往年,全乡粮食总产达吨,比2007年增产粮食吨。统筹乡村发展增速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了港尾组、枫梢组两个自然村示范点建设工作,农民走上了平坦路、喝上了自来水、住上了新楼房、用上了卫生厕、装上了太阳能,安装了路灯、建起了健身场所和文化活动室,解决了300余群众行路难、饮水难问题,建立了农村卫生保洁机制,农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村组公路建设不断加快,新增组级水泥公路8公里,村级水泥公路5公里。改革创新不断深入。顺利进行了乡财县代管,村帐乡代管的政策,凡涉及农民惠农利益推行了“一卡通”,林业产权主体改革全面完成,各项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在乡政府机关把涉农部门、财政、民政、计生、农技、农医、土地、集镇等单位设立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在一个窗口为群众服务,制订了“双无”(无节假日、无双休日),全天服务的制度,并推出了深入村组上门办,群众来乡快办、马上办、及时办、限时办的服务措施。这些都为方便群众,促进发展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经济建设

全乡总面积82.55平方公里,地貌属中低山地型,地势北高南低,成不规则长方形向南倾斜。是个青峦叠翠、溪涧蜿蜒、梯田环绕、景色宜人的山区乡。境内最高点为五梅山,海拔1516.3米;最低点为外长滩,海拔200米。历年平均气温为15.7℃,一月份平均气温3.8 ℃,七月份平均气温26.8 ℃。年平均降雨量 1998.4 毫米。无霜期248 天。全乡有耕地面积8727亩,其中水田8192亩。过去因这里山高水冷,土质贫瘠,故水稻全部为单季,加上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很低。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落实了党的富民政策,治山治田,兴修水利,生产条件有明显的改善,粮食产量逐步提高,2004年粮食总产达275万余公斤,自给有余。经济来源主要靠林业。全乡山林面积12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0%,活立木蓄积33.4万平方米,活立竹940多万支,年生产木材3000多立方米,毛竹50万余支。林区主要盛产毛竹,是全国十三个毛竹基地之一。尤以毛竹大而著名,素有“中国毛竹王之乡”美称。自1979年发现首代中国毛竹王后已连续出现了九代毛竹王,2001年在港尾林区又发现一株眉围粗63厘米、高25.1米的特大毛竹,经上海世界吉尼斯总部鉴定通过,为目前世界最大的毛竹。还有,东庄林区的翘竹、船坳“竹木奇缘”也堪称奇观。除此之外还生长少量墨竹、龙竹和罗汉竹。树木以杉、松、阔叶杂木为主,兼有部分樟、梓及红豆杉等。新的历史时期,柳溪乡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以丰富的资源优势为依托,致力做大做强特色经济这篇文章。在引进外资、激励民资和全方位提供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壮大个私民营经济。工业依托毛竹资源,以生产半成品竹地板、竹筷等为主,同时利用境内溪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的特点,共兴建大小水电站22座,总装机容量达630千瓦,其中多数为农民自筹资金兴建。农业生产以苗木、茶叶、香菇、养殖业为主,农家手工制作的茶叶清香味醇,享有盛名,其中“古迹茶”更是名扬遐迩,畅销全国各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村组组实现“三通”(通电、通程控电话、通闭路电视),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乡。文化娱乐设施齐全,集镇建有文化活动中心。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交通运输得到相应改善,村级公路改造成效明显。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商业服务点遍布全乡,集镇环境宜人,新区开发建设已初具雏形,花园小区配套设施日臻完善。集镇脏乱差的旧貌,正逐步换上新颜。这里还是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之一,上柏庄有当年湘鄂赣省委会议会址店下桥是该县现有保存较好、规模最大的一座石拱桥,被县政府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视频

奉新县柳溪乡红色家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