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柯云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柯云路
出生 (1946-11-13) 1946年11月13日(77歲)
中国上海
国籍 中国
别名 鲍国路(本名)
职业 作家
知名作品 《新星》《芙蓉国》《曹操与献帝》

柯云路中国著名作家,男,汉族,1946年11月13日生于上海,1983年3月1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柯云路人生最大爱好有三:哲学科学文学。在文学领域,著有长篇小说《新星》、《龙年档案》、《芙蓉国》等二十余部,并多次引起轰动;在文学以外,著有文化人类学专著《人类时间》,历史研究专著《极端十年》,心理学专著《焦虑症患者》、《破译疾病密码》、《走出心灵的地狱》、《工作禅二十四式》、《破译命运密码》,教育学著作《中国孩子成功法》,婚恋研究专著《婚恋潜规则》等,皆受到读者欢迎。2014年2月推出政治军事历史小说《曹操与献帝》。[1]

创造历程

1980年开始写作,处女作《三千万》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并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
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及大型文学刊物《当代》刊登并出版其第一部长篇小说《新星》,这部作品立即引起极大注意。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新星》续集《夜与昼》,1987年,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长篇小说《衰与荣》。这两部作品被称为“新时期百科全书式”的文学作品。
200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长篇小说《龙年档案》,被权威文学研究机构及新闻媒体评为“最会变脸的作家”。
1985年柯云路创作了长篇小说《汾城轶闻》、《孤岛》。
1988年柯云路创作了长篇小说《嫉妒之研究》。
1988年下半年,柯云路开始将部分精力转向对东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写作。
1996年,新华出版社出版了柯云路的新著《情商启蒙》。这是中国第一本关于情商教育的书籍。此书的出版引发了一股“情商热”。大量情商类书籍在1997年成为畅销书。
2000年1月,电影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芙蓉国》。
2000年7月,《花城》杂志第四期发表柯云路的长篇小说《蒙昧》。
2000年9月,《大家》杂志第五期发表柯云路另一部长篇小说《牺牲》。
2000年11月,《花城》第六期发表柯云路又一部以“文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黑山堡纲鉴》。
自2000年以来共发表《芙蓉国》、《黑山堡纲鉴》、《蒙昧》、《牺牲》、《那个夏天你干了什么》等五部以“文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2000年1月,电影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芙蓉国》。这应该是第一部描写“文化大革命”全过程的全景式长篇小说;这也是一部对“红卫兵运动”作出深刻反省与检讨的长篇小说;这又是一部对“老三届”、“知识青年”作出独特诠释的长篇小说。
《芙蓉国》写作期间,作者处境敏感,而《芙蓉国》描写的又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这一最“敏感”的历史阶段,故该书出版时未用“柯云路”,另署名“辛克”。 该书出版后,读书界与媒体做出了积极反应。一些评论家发表书评,认为是“一桩不能忽视的文化事件”。作者“辛克”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与猜测。一方面感到作品不像“处女作”,另一方面对作者“辛克”又闻所未闻。2000年5月24日,《中华工商时报·新周刊》发表记者老愚对柯云路的的采访《柯云路为何隐姓埋名?》,文章导语为“长篇小说《芙蓉国》的作者‘辛克’原来就是赫赫有名的柯云路,他是故弄玄虚还是另有别情?”至此,《芙蓉国》的作者柯云路“浮出海面”。国内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2000年 7月,《花城》杂志第四期发表柯云路的长篇小说《蒙昧》。该书内容提要这样说:他用一种与过去迥然不同的崭新语言讲述了一个奇绝的故事。这是一个男孩与一个女人的故事。在“文革”的动乱年代中,小男孩与这个大女人之间历经了各种生离死别。这个文本以罕见的真实与细腻揭示了男孩蒙昧时期的爱情与性心理,它具有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对历史的无情批判,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对爱滴滴见血的触动心灵的描述,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一部真正高尚的作品。花城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部小说。
2000年9月,《大家》杂志第五期发表柯云路另一部长篇小说《牺牲》。“牺牲”是古人祭祀用牲的通称,将这部作品命名《牺牲》别有深意,最虔诚的祭献是将自己的生命做牺牲。这本书写了发生在“文革”中的一个故事。一个正直的男青年为思想自由而倒在枪口下,一个女孩从社会底层挣扎出来,向往和追求着她天堂般的爱情,走的却是通往地狱的道路。书中将她的心理历程以延绵不断的长镜头细腻地记录了下来;这些文字大概会使所有的女孩和成熟的女性都能重新体验自己从十五六岁年龄开始的爱情心理。云南出版社于2001年1月出版了这部小说。
2000年11月,《花城》第六期发表柯云路又一部以“文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黑山堡纲鉴》。这是作者第一次以“纲鉴”类史书的特殊样式进行的小说创作。一号人物刘广龙在十年动乱中夺取大权,将黑山堡建成自己的独立王国。他将全堡的权力与女人都当做战利品,玩弄权术和玩弄女人都登峰造极,并用秘密符号分别记录他对政治与女人的征伐。最后孤家寡人,连同整个黑山堡王国都毁灭在一场泥石流灾难中。
该书的结构十分独特,由“纲”、“目”、“批注”三部分组成。倘若想知道黑山堡历史的梗概,仅读其中的一条条“纲”就可以了,总计不超过三万字。倘若详读故事与人物,那就需连“目”一起读,共十八万字。倘若还要深入研究人物的历史文化背景,则又有两三万字的“批注”供阅读。全书对现实进行了高度概括,使其具有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花城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部作品。
2001年夏天,《收获》发表柯云路长篇小说《那个夏天你干了什么》(原名《青春狂》),这是作者自2000年以来发表的第五部以“文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优秀教师,在“文革”这个特殊的背景之下,以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受到学生们迫害,最终被乱石活活砸死,而在他死去的若干年后,这位教师得到的全体学生的纪念。作者试图通过对一个事件的调查,表述对人性、对历史的一些思索。人是怎样在正义的口号下对他人实行着最残忍的迫害;记忆又怎样“利己”地改造着历史;人们是怎样在对“文化”的反思中回避着自己的责任;而“弑父”这一人类的情结又怎样在社会提供的机会中冠冕堂皇地张扬着进步的旗帜…… 2002年3月,工人出版社出版了这部作品。2000年以来,柯云路共发表和出版了五部以“文化大革命”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反映了作者对中国近当代史的严肃思考。其中《芙蓉国》写了“文革”十年,上至领袖下至平民百姓上百个人物,是一部全景全过程的小说;《蒙昧》以南方的一个小镇为背景,写了两个无辜的小人物在动乱年代中的悲惨遭遇;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在读过《蒙昧》后对柯云路说,他认为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是一部全人类都可以理解和认同的小说,希望作者为他保留这部作品的电影改编权,一旦国内形势许可,他希望亲自将它搬上银幕。
2002年,《当代》刊登长篇小说《龙年档案》,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在全国陆续播出。
2013年,《当代长篇小说选刊》选载长篇小说《曹操与献帝》。
201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曹操与献帝》。[2]

人物轶事

文学路
他的文学道路从高中开始。那是当时北京最好的一零一中,第一次当堂作文课,语文老师站在柯云路身后看了半天,课后问他,是不是对文学很感兴趣。柯云路说,有一点。“文革”伊始,这位吴姓语文老师因当过右派被学生批斗,受其赏识的柯云路也被牵连,成为“修正主义黑苗子”。
“那天这个老师在宿舍吊死了,宿舍就在学校里,她的尸体被抬出去,人们围观的一大堆,我就远远地看着。那时候的心情大概跟我以后当作家有点关系。”
1966年底,柯云路在北大看到一张大字报,《致林彪同志的一封公开信》,信中对林提出反驳。他认为这张大字报说得正确,便找到了写大字报的两位农大附中的学生。后来两人被抓,柯云路也被抄家。“打倒我的大标语从动物园贴到圆明园。”
1968年,柯云路到山西绛县插队,在农村呆了四年。“挣工分,种地,养猪,磨豆腐,犁地,耙地,扬场,摸爬滚打”,他说他一直在观察着这个社会, “那几年的生活跟我后来的写作有很大的关系,没有这个我怎么能写《新星》呢,写县、乡的干部也写得不像啊。”
1972年,柯云路到位于榆次的山西锦纶厂当工人。1980年,他的处女作《三千万》在《人民文学》发表,并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
柯云路 1983年,柯云路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从我写作开始,如果说我有什么特点呢,我非常地单独,非常地独立,单独,孤独,独立,甚至用一个‘独’字也可以。”
柯云路说,他无党派,而“我加入这些党派都是有机会的”;他曾经是山西省政协委员,“再往下很可能升到全国政协委员了”,因从不去开会,这一职务没有得到保留;他身处作协,从不参加任何作协会议。山西作协曾经为十个有贡献的作家分房子,别人一番抢,“出去十分钟上个厕所回来可能就没了”,柯云路不要。他仍然住在榆次一间破平房里,没有卫生间,没有水龙头,家里一洗衣服他就去提水,骑自行车上街,在城乡交界处散步,跟农民聊天,图的是“那地方比较安静,离太原远,没人打搅我”。
“作家里面有很多群体吧?每个作家都可能有一群志同道合人际关系比较接近的朋友,每个作家都可能在苦难的时候呼救,写出比较好作品的时候会有人给他来捧场。我没有。我最困难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作为朋友来帮助我,我成功的时候也没有人来给我喝一下彩,我完全都是独立行动。没有一个作家能做到像我这样。”
这个特立独行的作家自称“人生最大爱好有三:文学,哲学,科学”。

社会评价

陈建功(中国作协副主席)
柯云路是当代文坛十分活跃、具有较强创作实力的作家,他关注现实,紧扣时代脉搏,致力于对改革开放的书写,他的创作历程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创作,柯云路是一个绕不开的作家,而《新星》也是绕不开的作品。
白烨(著名文学评论家)
如果说“柯云路现象”,“变”是一个话题,但他也有“不变”的地方。所谓“变”,是他总能够根据社会文化生活中的热点,根据他自己的兴趣,找到新的题材。再说“不变”,柯云路对于“文革”的写作在当下作家中是少有的,从《蒙昧》到《芙蓉国》,五部作品一部与一部不一样,表现手法和题材都有很大变化。从文学的角度上说,通过好的文学作品让年轻人对生活有一个再认识,再启蒙,文学的这个功能始终是存在的。而能够担得起这个责任的,或者说起到这个作用的,柯云路是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雷达(著名文学评论家)
柯云路在当代文坛来说,是唯一的一个连续全景性记录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作家,十七部小说从不同的社会层面、人性视野展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何镇邦(著名文学评论家)
《柯云路文集》以文学的方式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变化,从《新星》到《夜与昼》再到《龙年档案》,从《孤岛》到《嫉妒之研究》,再到《芙蓉国》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和不可或缺的纪念意义。
阎晶明(著名文学评论家)
《新星》、《夜与昼》、《衰与荣》等作品在新时期文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写政治的作品很多,但《新星》系列第一次把政治斗争的正义和非正义都摆在了前台。应该说,《新星》为后来的官场文学确立了一个很高的高度。
贺绍俊(著名文学评论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观念由单一的意识形态转向多元化,由对社会政治性的关注转向经济、文化等方方(blog)面面,这些变化都在柯云路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阅读《柯云路文集》,可以看出作者始终警惕地保持着独立的个性与品格。作为一个作家,这种独立人格是弥足珍贵的。
张陵说(著名文学评论家)
柯云路的小说创作与改革始终是血脉相连的,《新星》中的李向南就是一个直面改革的典型,这是新时期文学不可缺少的人物形象。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么多作品过去了,能留下的为社会记住的文学人物没有几个。柯云路站在了改革大时代的制高点上,对中国改革文学的发展功不可没。
汪兆骞(著名文学评论家)
柯云路的作品文化、精神底色十分丰富,尤其是他的政治小说惊心动魄、充满激情,有着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这与政治的阴暗、斗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而他那种前台式的、明朗的创作风格使其在改革文学史中成为绕不过去的门槛。柯云路在文坛上是独树一帜的独行侠。
宋建民(文联出版社社长)
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我们有理由重新阅读、理解和评价柯云路的作品。重读柯云路的长篇小说文集,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人用文学记录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及前改革背景,让我们重温了历史,还让我们看到了历史如何通过一个作家个性化的创作变成文学。
朱辉军(文联出版社副主编)
柯云路的超文体创作,不仅在改革文学上,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是开创先河的。今天重读柯云路的小说,仍然能够打动我们的心灵,使人激情澎湃。《柯云路文集》的出版帮助我们重新反思改革开放三十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