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家溝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家溝遺址發現於河南省新密市岳村鎮李家溝村以西,該遺址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過渡階段的遺址。通過發掘發現了距今10500年-8600年左右不間斷的史前文化堆積。被列入了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

發掘信息

2009年秋,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與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發掘鄭州市新密李家溝遺址,發現距今10500年至8600年左右連續的史前文化[2]堆積。堆積下部出土有細石核與細石葉等典型的細石器遺存,上部則含繩紋及刻劃紋等裝飾的粗夾砂陶及石磨盤等。

聯結兩個時代的重要剖面

經過為期2個多月發掘,揭露面積近30平方米。發掘探方分南北兩區。其主剖面均包括了從舊石器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地層堆積。加速器碳14等年代測定結果進一步提供了過渡階段的年代數據。采自細石器文化層的3個木炭樣品的測定結果,均分布在距今10300-10500年期間(經過樹輪校正,下同)。采自新石器時代文化層木炭樣品的測定結果,分別為距今9000年(第5層)和8600年(第4層)。

典型細石器與新文化因素的共存

舊石器階段,在發現典型細石器文化的同時,也有反映相對穩定棲居形態的大型石製品及人工搬運石塊。細石器的發現顯示該遺址早期居民擁有十分精湛的石器加工技術。所用原料多是不見於本地的優質燧石,而是遠距離採集運輸所得。數量較多的大型石製品加工簡單,器物形態亦不穩定。除有明確人工打制痕跡的石製品以外,還有數量較多的人工搬運石塊。這種情況並不見於時代較早、流動性更強的舊石器遺址,而與稍晚的新石器時代的發現比較接近,應該是過渡階段新出現的有標誌性意義的文化現象。

早期新石器遺存的新發現=

主要發現是較成熟的制陶技術的突然出現,以及細石器技術的明顯變化。北區僅10平方米的發掘區內發現100多片陶片。這一情況說明當時人類就在發掘區原地或附近使用陶器。已發現的陶片均為粗夾砂陶。部分陶片的質地較堅硬,顯示其燒成火候較高。與早期的石器工業不同,本階段僅見個別的寬台面柱狀細石核,細石器的應用明顯衰落,技術特點也與早期明顯不同。雖然還有少量的燧石與石英類原料的石製品發現,但基本不見刻意修整的精製品。

發掘意義

李家溝遺址的發現,從地層堆積、工具組合、棲居形態到生計方式等多角度提供了中原地區舊、新石器時代過渡進程的重要信息,較清楚地揭示了該地區史前居民從流動性較強、以狩獵大型食草類動物為主要對象的舊石器時代,逐漸過渡到具有相對穩定的棲居形態、以植物性食物與狩獵並重的新石器時代的演化歷史,展示了本地區這一階段歷史發展的特殊性,填補了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和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文化之間的缺環與空白。

視頻

李家溝遺址 相關視頻

鄭州考古發掘160多座兩漢古墓,原來古人也要求「三室一廳」

參考文獻

  1. 新密李家溝遺址喜獲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河南省人民政府,2010-6-13
  2. 考古資料中的史前文化 ,世界歷史網,2016-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