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朱子桥 |
中文名;朱子桥 出生日期;1874 出生地;山东省长清县 国籍;中国 逝世日期;1941 |
朱子桥(1874-1941)名庆澜,字子桥。浙江山阴人,生于山东省长清县。因在北方长大,故有北人慷慨刚直的气质。曾任督军,人称朱将军。为人爽直,居官清正,两袖清风。平时对地方公益善举,无不勉力捐输,玉成其美。自皈依印光大师后,笃修净土,行持不苟。其时陕西亢旱,饥民死亡甚众。印公筹款放赈,命子桥全权董其事。子桥尽瘁赈务,不辱师命,深得印公嘉许。 朱子桥为前清附生,清末在奉天服官,历任凤凰、安东、锦州各厅县事,颇有干才。后来调奉天督练公所巡警总局办事,为当时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所赏识。
概述
简介
后来赵氏奉调四川,把子桥也调去任四川巡警道。未几,调任十七镇统制官,改文为武,综理军务。辛亥年,四川发生保路风潮,赵尔丰主张严剿,子桥竭力劝阻。
关中长安为我国的佛教策源胜地,是汉、魏、两晋、南北朝中印文化交通的第一站。盛唐之世,长安各宗并隆,僧伽云集,大寺名刹不可胜数。唯降及清末民初,长安佛教衰败已极。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烽火不熄。统一之后灾荒频仍,灾民偏野,寺院荒芜,经像残缺,直到民国二十年之后,佛教有逐渐复苏之情势,而推动此复苏工作者,为佛教护法朱子桥将军。[1]
人物生平
民国元年黑龙江都督宋小廉征子桥为督署参谋长。后来,改任署理黑龙江巡按使。袁世凯称帝,封为一等子爵。五年,袁世凯病死,黎元洪继任,改任子桥为广东省长。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七月,复改任广西省长,未就,退居上海。
民国十一年应奉督张作霖之邀,出任中东铁路护路总司令,兼哈尔滨特别区行政长官。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解职,从此脱离军政生涯,献身于社会救济事业。
子桥早年不信佛法,并以拆庙掀神为能事。后来由友人程德全的劝导,转而信仰佛教,并积极兴建寺庙,以补过去拆庙之过。在他任中东铁路护路总司令的数年间,正是倓虚法师在东北讲经弘化期间,倓虚法师在哈尔滨兴建的极乐寺,在长春兴建的般若寺,在营口兴建的楞严寺,在极乐寺办佛学院等,都得到子桥最大的助力。
民国十六年山东河南闹旱灾,子桥亲赴哈尔滨劝募赈粮。他又联合平津各慈善团体,共募得一百八十万元,购粮运往灾区,全活灾民百万以上。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年),陕西旱荒,赤地千里。子桥各方呼吁,力筹赈济,上海社会名流、佛教居士也多尽力捐输,关中灾民得以延命。又以灾区无家可归的孤儿甚多,子桥在西安、扶风各设灾童教养院一所以收容之。
民国二十年长江大水灾,灾区蔓及七省。子桥主持赈灾,以工代赈,活人无算,国人皆目之为大慈善家。是年,政府任命他为监察委员,他因专心致力赈务,辞而不就。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在北平设立辽、吉、黑、热四省民众后援会,张罗人力,劝募物质,支援东北义军抗日。
抗战开始以后,他经常奔走於前线后方,救济难民。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郑州黄河决口,形成黄泛区,灾情惨重。子桥到河南视察,提议在陕西黄龙山设置垦屯区,以安置河南灾民。
民国十九年有华清法师者,得陕西护法居士康寄遥、杨右卿等之支持,在西安佛化社设立佛学讲习所,入学者三十馀人,于二月开课。后以旱灾影响,经费困难,无以为继,面临解散命运。适子桥抵陕赈灾,闻知此事,极力支持,捐钱捐米,使入学者读完先后三年之学业。
民国二十一年子桥邀请月溪法师及倓虚法师到陕西弘法,深受陕西各界的欢迎,而华清法师在西安主讲于佛学研究所时近三年,亦广受四众拥戴。华清法师商请倓虚法师拟合作筹办大兴善寺佛学院,子桥与沪上名绅李祖神、陕西康寄遥、杨叔吉、高戒忍等居士全力支持,西安军政首长杨虎城、冯钦哉、王一山等均赞成此事,各有捐助。於是在大兴善寺开办了佛学养成所,由 虚法师任所长,华清法师任教授,陕西有了培育僧才之所。
长安为隋唐旧都,名刹甚多。入民国后,衰败已极。如千年古刹、城内东大街的古开元寺,竟沦为风月场所,实是绝大讽刺,子桥发愿尽力恢复,乃聘请原在湖南弘化的宝生法师,到西安主持大慈恩寺。大慈恩寺是法相唯识宗的根本道场,宝生入主后,大为振刷,添设僧寮、整修大雁塔,实行丛林制度,上堂过殿,树立丛林规模。所需一切经费,由子桥及五台佛教会、张环海居士等支持供应。
此外,在子桥的支持下,又修复了铁塔寺和泾阳大寺。对於道宣律师的道场、鸠摩罗什的道场、不空三藏的道场等,均出资予以修补,还在终南山添置了几处茅蓬,供入山修道者用。
唐代长安,大乘八宗次第建立,八宗并隆,盛极一时。因此,长安附近诸宗祖塔林立,但传及后世,倾圯不堪。如华严四祖清凉国师塔、杜顺和尚塔均倾圮凋残,子桥发愿予以重修。唐玄奘三藏之舍利塔,及窥基、圆测二师之塔,均在西安东南四十里的兴教寺内,子桥往谒,见三塔均凋残剥落,行将倾圯,子桥亦捐资为之修复。
子桥在西北时,正值陕西灾旱期间,哀鸿遍野,惨不忍睹。子桥本大乘佛教的救世精神,与各慈善团体合组华北慈善联合会,於陕西灾区设立教养院、安老所数处,即以佛化为前提。教养院中有人宣讲佛学浅本,养老所中有人领导老人念佛,此事由一位张环海居士计划推动。
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年),子桥在西北赈灾,于西安城内卧龙寺及开元寺中,发现了宋代碛砂版的藏经。《碛砂藏》系宋理宗绍定四年(一二三一年),平江府碛砂延圣院比丘尼弘愿断臂募化,刻版刊印经律论全藏,至元武宗至大二年(一三○九年)始全部完成,故《碛砂藏》在宋版藏经中最负盛名。
子桥无意中发现此宋代珍藏,欣喜不已,回到上海后,邀约佛门缁素释范成、叶恭绰、狄葆贤、丁福保、蒋维乔、李经纬、黄翊昌、李圆净等会商,与会者咸认为《碛砂藏》为佛教瑰宝,今幸发现,即应影印流通。於是乃成立「影印宋版藏经会」,推动影印工作。印经会委请范成法师赴西安检查藏经卷数,核对是否齐全。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范成法师带了一批技术人员,到西安将藏经制成玻璃版四十箱,运抵上海,於二十四年影印出版五百部,这是近代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亦是朱子桥居士对佛教贡献之一。
1941年,朱子桥在西安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成就及荣誉
朱子桥与李福田、唐慕汾、康寄遥、慈善会诸善长及陕中缁素,共同发起于慈恩寺内创建慈恩学院,成立慈恩学院董事会。
民国十六年山东河南闹旱灾,子桥亲赴哈尔滨劝募赈粮。他又联合平津各慈善团体,共募得一百八十万元,购粮运往灾区,救活灾民百万以上。
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在北平设立辽、吉、黑、热四省民众后援会,张罗人力,劝募物质,支援东北义军抗日。
其它信息
朱子桥将军家谱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一册。
朱庆澜(1874-1941),字子桥,陆军上将衔,黑龙江将军,广东省长,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兼哈尔滨特别区行政长官,国民政府赈灾会常委,著名爱国人士,九一八事变后,献身于社会赈济事业,世以"赈灾将军"呼之。
此谱为嘉庆时朱青选所辑,原为钞本。据朱庆澜自序曰"家无谱牒,惟奉六世祖声谐府君以祏主,声谐公之先则既茫乎……又无以求谱牒之幸存于人乎,乡人杜阿齐乃持一谱见示,曰是内兄朱容生所藏,未知公家世系亦相近否……次则声谐府君,是为第十五世也……庆澜则为二十世……。"朱庆澜见到自己的家谱后,欣喜若狂,当即出资"谨依原本付印四百部"。又在序言中说道:"高王父敬所府君讳绍文,声谐符君长子也,无子以弟序皇府君讳绍武之子嗣,是为曾王父鸣周府君,讳克昌,而生王父亮士府君,讳廷辉,至于先考星桥府君以生庆澜,上溯长史公,则七十一世之系次得斯谱而后百川之流虽远而可穷其一源……"。把自己的世系也接续上去了。
相关文献
冯玉祥隶书朱子桥碑(中国珍稀碑帖丛书)
书籍作者:王其祎 主编
图书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图书品相:10成品相
库 存 量:0 本
图书售价:9.00元
图书类别:艺术
图书标签:中国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丛书 碑帖 陕西人民
上书时间:2009-11-27
出版时间:2007-09 印刷时间:2007-09
开本:12开 页数:52页
装订:平装 印数:5千册
朱子桥往生录
朱子桥,名庆澜。曾任督军,人称朱将军。为人爽直,居官清正,两袖清风。平时对地方公益善举无不勉力捐输,玉成其美。自皈依印光大师后,笃修净土,行持不苟。其时陕西亢旱,饥民死亡甚众。印公筹款放赈,命子桥全权董其事。子桥尽瘁赈务,不辱师命,深得印公嘉许。
七旬后,忽患肠痈,上海各医院以其身老年衰,未敢施行手术。其子侄辈,决定送北京协和医院治疗。启行前,一切准备就绪。子桥思此次北上,存亡未卜,遂往辞印公,禀告所以。印公不许,责其不老实念佛。且诲之云:"如能一心念佛,何至如此!"子桥素重师命,不敢有违,遂坚决不去北京,退还已购车票。从此一心念佛。至第三日,肠痈自溃,流出脓血一大碗,转危为安。于是念佛更加精进。临终前一日,召家人曰:"我一生写字,但家中无只字遗留。"嘱裁屏幅四张备用。家人以子桥精神欠佳,劝其从缓,子桥坚执不可。随将字屏写就,而起居如恒。翌晨餐后,就床趺坐,久而不出。家人视之,已坐脱矣!
摘自《往生随闻录》
参考资料
- ↑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安然坐化的朱子桥将军 , 腾讯网 2016-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