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朱倬 | |
---|---|
出生 | 1086 |
国籍 | 北宋-南宋 |
别名 | 文靖公 |
职业 | 右丞相加特进 |
知名作品 |
|
朱倬(1086-1163),字汉章,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唐武周宰相永城朱敬则十八世裔孙。祖上朱敬则七世裔孙唐户部尚书朱光启,在黄巢叛乱时举家入闽。精《易》理。宋史著有《朱倬传》。
生平
宋宣和五年(1123年)进士,授常州宜兴县主簿,赈灾有力,荐任广东茶盐司干办官;不久,改任检察福建、广东、广西财用所属官。
绍兴七年(1137年)召对,高宗嘉纳,特授左议郎。因与宰相秦桧相忤,外放越州教授;经浙江制置使梁汝嘉奏请,改为参谋官。他积极协助梁汝嘉审办饥民案件。后又召入任王宫教授,终因忤逆秦桧,被诬陷免官。家居福州10余年,亲自点校家藏书籍数万卷。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出任南剑州(今南平市)通判,以平息农民起义升知惠州;后改任右正言。以抗疏弹劾公正,于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升任侍御史。同年冬,升御史中丞,上疏开言路、荐人才、兴利除弊及积极备战等奏章数千条。
绍兴三十年(1160年),奉派知贡举;又密奏高宗立太子事,同年二月,高宗诏授参知政事。次年,加左通奉大夫,任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进封开国公。此时,金主完颜亮率重兵南下,朱倬提出战(主动出战)、备(积极防守)、应(迎战)三策,高宗称"所言三策,甚当。朕书于座右,朝夕思之"。于是,御驾亲征,进驻镇江,他亦随行,取得"采石大捷"。高宗返回临安后,想传位给太子赵眘,朱倬认为不可;但高宗主意已定,朱倬便辞去相位。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改任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江州(今江西南昌)太平兴国宫。孝宗即位,知其反对禅位事,降为资政殿学士。朱倬回到福州,住太平公辅坊(今三牧坊)。后隐居福州琅岐龙台,病卒。孝宗得知朱倬病故,内心十分愧疚,下诏复其原职,照宰相恤典办理,加赠特进,谥"文靖"。葬于福州祭酒岭五里梅亭。大儒魏了翁作神道碑文,文革时墓被毁。
历史评价
生前知人善任,所推荐人物如虔允文,史浩,王淮,陈俊郎等均是国家栋梁。在后来抗击金兵斗争中,为朝廷立下了大功。倬公后裔分布琅岐下岐,凤窝,龙台三乡,再从三乡分支到长乐,马尾等约两万有余。
家世 倬公家世(详见《宋绍兴二十五年编修(三山敬则公裔孙通谱》)
祖父 朱敏中(进士)
父亲 朱庭佐(未仕)
儿子 朱 野(未仕)
长孙 朱仕禄(进士)
二孙 朱仕仁(进士)
史籍记载
朱倬,字汉章,唐宰相敬则之后,七世祖避地闽中,为闽县人。世学《易》,入太学。宣和五年,登进士第,调常州宜兴簿。金将犯边,居民求避地,倬为具舟给食,众赖以济。未几,民告涝于郡,郡檄倬考实,乃除田租什九,守怒,不能夺。张浚荐倬,召对,除福建、广东西财用所属官。宣谕使明橐再荐于朝,时方以刘豫为忧,倬因赐对,策其必败。高宗大喜,诏改合入官。与丞相秦桧忤,出教授越州。用张守荐,除诸王府教授。桧恶言兵,倬论掩骼事,又忤之。
梁汝嘉制置浙东,表摄参谋。有群寇就擒,属倬鞫问,独窜二人,余释不问。曰:"吾大父尉崇安日,获寇二百,坐死者七十余人。大父谓此饥民剽食尔,乌可尽绳以法?悉除其罪,不以徼赏。吾其可愧大父乎?"通判南剑。建寇阿魏众数千,剑邻于建,兵忄耎不可用,倬重赏募卒擒获,境内迄平。
除知惠州。陛辞,因言尝策刘豫必败,高宗记其言,问:"卿久淹何所?"倬曰:"厄于桧。"上愀然慰谕,目送之。旬日间,除国子监丞,寻除浙西提举,且命自今在内除提举官,今朝辞上殿,盖为倬设也。既对,上曰:"卿以朕亲擢出为部使者,使咸知内外任均。"又曰:"人不知卿,朕独知卿。"除右正言,累迁中丞。尝言:"人主任以耳目,非报怨任气之地,必上合天心。"每上疏辄夙兴露告,若上帝鉴临。奏疏凡数十,如发仓廪,蠲米价,减私盐,核军食,率焚稿不传。知贡举,迁参知政事。
绍兴三十一年,拜尚书右仆射。金兵犯江,倬陈战、备、应三策,且谓兵应者胜,上深然之。又策敌三事:上焉者为耕筑计,中焉者守备,下则妄意绝江,金必出下策。果如所料。史浩、虞允文、王淮、陈俊卿、刘珙之进用,皆倬所荐也。
高宗自建康回銮,有内禅意。倬密奏曰:"靖康之事正以传位太遽,盍姑徐之。"心不自安,屡求去。诏以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孝宗即位,谏臣以为言,降资政殿学士。明年致仕,卒。复元职,恤典如宰相,赠特进,谥文靖。
倬公二十四世裔孙朱本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