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朗潤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朗潤園今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北京大學校內,居鳴鶴園、鏡春園之北,萬泉河之南。其前身在清朝嘉慶時期曾為慶親王永璘的賜園,舊名「春和園」[1]咸豐年間改賜恭親王奕訢,並改稱「朗潤園」。朗潤園如今被用作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辦公場所。

基本信息

朗潤園是北京大學校園的一部分。初為圓明園附園,稱春和園。清嘉慶年間賜乾隆十七子永璘,因永璘封慶王,俗稱慶王園。咸豐年間,轉賜恭親王奕訢,始名朗潤園。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奕訢故,園收歸內務府,曾做內閣、軍機處會議之所。宣統年間,隆裕皇太后賜貝勒載濤。1920年由燕京大學購入,1952年隨燕京大學併入北京大學。今保存基本完整。朗潤園的東所目前為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所在地。

重修朗潤園

1995年10月至1997年5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籌資對朗潤園進行了全面的修繕和增建。在修復過程中,得到了很多有識之士的關注和支持。工程告竣以後,北京大學特意立碑以紀其事。由學界泰斗侯仁之先生與考古系張辛教授合撰《重修朗潤園記》,追憶往昔歷史,敘述修復原委,實為敘寫朗潤園歷史的簡潔文字。碑文由張辛教授書丹於石碑之上。這塊新立石碑現在立於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致福軒前。致福軒為當年恭親王的起居之處,匾額「致福軒」三字為咸豐皇帝御筆親題。行人到此,觀致福軒,讀《重修朗潤園記》文,或可將朗潤園的歷史原委瞭然於胸。

告竣後,就作為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辦公用地。此後漸覺用地不敷使用。2001年,在台灣同胞萬眾先生的資助下,在朗潤園主體建築以東修建了萬眾苑,以萬眾樓為中心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庭院。苑內全部採用中國古典庭院式寶頂建築,整個院落以恢復朗潤園古建園林為主要風格[2],所有建築遊廊連接,環境優美,為燕園又增添了一處美景。取名「萬眾苑」,一是為了銘謝萬眾先生慷慨義舉,二是取「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之義。事後,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欣然命筆,撰寫《萬眾苑記》一文以記其事。並將全文銘刻於碑,立於萬眾樓前。

歷史淵源

朗潤園原名春和園,清嘉慶(1796-1820)間為永璘賜園。永璘是乾隆帝第十七子,嘉慶二十五年(1820)

封慶親王(賜園當在是年),所以春和園又俗稱慶王園。到了道光(1821-1850)末年,春和園轉賜奕訢(恭親王),始改稱朗潤園。現在朗潤園服務站前方迤西有方亭,匾曰「涵碧」,還是奕訢的手筆。按,奕訢是道光帝第六子,奕譞(醇親王)的六兄,《九思堂詩稿》有「題六兄朗潤園圖」一詩(卷2,頁8上——下),就是指的這裡。

光緒二十四年(1898)奕訢去世,朗潤園收回內務府管理。這時那拉氏(慈禧)權勢炙手可熱,常駐新經修葺的頤和園,垂簾聽政。由於朗潤園相去不遠,就被用作內閣軍機處及諸大臣會議的地方,每逢三、六、九日在此集會(見《北京西郊成府村志》,稿

本,不記卷頁)。因此朗潤園這個地方和光緒最後十年間的朝政是有一定關係的。《十朝詩乘》載光緒丙子(三十二年,1906)詔王大臣議官制於朗潤園(卷24,頁297),這是清廷搞假立憲的一個手段,根據這次會議的結果,六部等名稱又有所改變。余棨昌《故都變遷記略》謂:

「光緒丙子……八月,有詔改巡警部為民政、戶部為度支、兵部為陸軍、刑部為法部、工部並商部為農工商,理藩院改部,大理寺為院,即朗潤園所定也。」

視頻

朗潤園 相關視頻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朗潤園
朗潤園:北大的北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