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普米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普米族

普米族主要居住在雲南省的蘭坪麗江維西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麗江地區的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永勝寧蒗等縣。「大分散,小集中」是普米族的分布特點。普米族自稱「普米英」、「普日米」、「培米」,都是白人的意思。也稱有「博」、「巴苴」等。 普米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

起源和歷史

普米族與中國古代氐羌族系有淵源關係。根據本民族的傳說和歷史文獻記載,普米族先民是原來居住在今青海甘肅四川交匯地帶的遊牧部落,後來從高寒地帶沿橫斷山脈逐漸向溫暖、低濕的川西南移。公元13世紀中葉,一部分人被徵召入元軍,隨忽必烈遠征雲南。從此,普米族的先民逐漸結束了「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狀態,開始了農耕生活。

普米族源於古代氐羌,還可以從民族學和語言學角度得到證明。古羌人有尚白習俗,行火葬,普米族亦如此。東漢時期,白狼等部落曾向漢王朝進獻《白狼歌》,是傳世最古的羌族語言記錄。近年來學者實地調查發現,《白狼歌》中出現的34個詞,與普米語完全相同或僅略變異。語言學的研究證明,普米族是白狼古國的後裔 。

1960年10月,國務院根據本民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名為普米族 。 [1] == 宗教信仰 == 普米族信仰「萬物有靈」,實行自然崇拜、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主要的宗教活動有祭山神、祭灶神、祭祖先等。宗教活動由「韓規」主持。藏傳佛教在明代傳入到木里地區,因此,明代以後到達蘭坪的普米族先民也帶來了藏傳佛教的六字真言、某些儀規和佛教因果說,使居於蘭坪的普米族從信仰原始宗教想一神教開始轉化,但是始終沒能達到普及的程度。 此外少數普米人也信奉道教。[2]

服飾特點

青年婦女均穿短上衣,古代是用麻制的,現代大多用棉布;過去多喜歡白色,現在喜用白黑紅等多種顏色;右面開襟,下襟較短,窄袖高領。春天她們穿用條絨縫製、領和衣邊鑲嵌金銀邊的袷衣,稱金邊衣服,這就是解放前最好的服裝了。

成年婦女都披皮披肩,通常是用山羊皮、綿羊皮、氂牛皮製成的,以山羊皮的為貴,披肩大多選用潔白的毛皮製成,美觀大方。在披肩上結兩根帶子,系在胸前,白天可防寒,坐時當墊坐,睡時當褥子。蘭坪、維西一帶的婦女,則常常佩帶色彩鮮艷的披肩,腰系疊綴花邊的圍腰布。

普米青壯年男子穿短上衣,有開襟,用銀質鈕扣,穿肥腳褲子,大多喜用黑色,少數用藍色,外邊穿一件長衫,束腰帶;喜用白羊毛製作腰帶,兩頭繡花,纏麻布裹腿,穿皮鞋,春天穿草鞋。

男子留長髮,也用絲線把假髮包纏在頭上。這種裝束與文獻記載一致。也有些普米男子剃光頭,僅在頭頂留一撮發,編成辮子,盤於頭頂。

男子戴的帽子比較講究,樣式也較多,有戴帕子的,也有戴圓形氈帽子的。近幾十年流行戴盆檐禮帽,有的還鑲金邊。男子的裝飾品有手鐲和戒指,有的也戴耳環,但僅扎左邊一個耳朵眼;佩戴長刀和鹿皮口袋,內裝火鐮、火鏡、火草、火石等取火之物[3]

建築特點

普米族傳統房屋為純木結構,用直徑12厘米左右的去皮杉木,四角探頭垛成木牆,一米長左右的順木紋劈成的木板瓦,從屋檐向屋脊一層一層搭頭鋪成人字形屋頂,當地人稱這樣的房子為木楞房、木壘子。這種房子不僅就近取用木料,備好料後建造起來也快捷,搬遷時按編號拆裝也很方便。

普米族多聚氏族而居,村落多分布於半山緩坡地帶,壩區住房多仿白族「三方一照壁」等院落形式,山區多為木楞房四合院布局。正房一般長6.5米、寬3米許,四角立有大柱,中央立一方柱,稱「擎天柱」(普米語為「三瑪娃」),是神靈所在的地方。屋脊架「人」字形橫樑,用木板或瓦蓋頂。四周牆壁均用圓木壘砌而成。這種房子俗稱「木楞房子」或「木壘子」。房屋一般分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關牲畜或堆放雜物。居室的布局有一定格式:進門便是正房,靠門右方裝地板,設火塘,後有神龕。火塘周圍設臥鋪,分男左女右兩邊,互不逾越,以忌混亂。平時人們在此食宿、議事,作為家庭活動的中心,也是宗教祭掃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正房左邊是灶房,門外懸掛有牛、羊骨頭,有祝願牲畜興旺和「避邪」的意思。[4]

傳統節日

普米族有自己的節日。主要是大過年、大十五節、繞岩洞、轉山會、嘗新節等,有些地方也過清明節、端午節等節日。

大十五節 每年臘月十五為大十五節,屆時,人們盛裝聚集在村寨旁的神山上,燒香祭神。以家庭或家族為單位。在神山上野炊做飯,老人們飲酒對歌作樂,年青人則舉行賽馬、打鞦韆、跳民族舞等娛樂活動。以慶祝新年「吾昔節」的結束。

嘗新節 普米族的嘗新節沒有固定日期,一般在農曆七月中旬或八月舉行,主要根據當地農作物收穫的情況確定。

轉山節 普米族的轉山節日期不固定,有的選在農曆七月十五日,有的選在農曆七月二十五日,也有的選在農曆十月的一天。轉山節主要是祭山神活動,普米族各村寨都有自己的神山,轉山節這天,便到各村寨的神山祭神。

飲食文化

普米族麵食類食品的加工方式主要有烤制和煮製兩種,各種糧食都可以加工成粉,成年人常食用較硬的烤粑粑,老人和兒童常食用烤稀麵餅,普米人也常吃煮麵片。

普米族食用肉類食物的數量較大,主要是豬、牛、羊、雞肉,以豬肉為主。

普米人有喝茶的嗜好,每天起床後以及中午和晚飯前都各喝一次茶。酒也是普米人喜愛的飲料,有燒酒和水酒之分,在婚喪和集會時,使用牛角杯盛水酒,稱為牛角酒,主人以將客人灌醉為體面事。

除了通用的烹飪器具以外,許多普米族人家至今還使用着先輩留下來的烹飪器物,如銅羅鍋、銅盆、銅壺、土鍋、木碗、木指油鹽茶具等。

相關視頻

普米族舞蹈 喜迎春

參考資料

  1. 普米族歷史和起源 360個人圖書館,2015-04-22
  2. 普米族宗教信仰原生態,
  3. 普米族服飾特點 民族網,2014-09-25
  4. 普米族建築 普米族民居特點簡介講歷史,201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