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搖擺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搖搖擺擺 漢語成語,拼音:yáo yáo bǎi bǎi,釋義:是形容主意不定;左右搖曳,晃動不定的樣子;行路緩慢自得的樣子。出自《陳州糶米》。[1]
成語用法
作謂語、狀語、定語;
釋義
1、形容主意不定。2、行走不穩的樣子。3、坦然自得的樣子
出處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四折:「我做個州官不歹,斷事處搖搖擺擺。」
例句
1、形容主意不定。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四折:「我做個州官不歹,斷事處搖搖擺擺。」
2、行走不穩的樣子。 《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一個婦女搖搖擺擺從府堂里出來,自言自語,與崔寧打了個胸廝撞。」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二回:這位玄奘再拜謝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轟轟,搖搖擺擺。
清 曹雪芹 《紅樓夢》第八回:話猶未完,黛玉已搖搖擺擺的進來,一見寶玉,便笑道:「哎喲我來的不巧了。」,
《老殘遊記》第三回:河裡的水草都有一丈多長,被那河水流得搖搖擺擺,煞是好看。也作擺擺搖搖。
3、坦然自得的樣子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四回:臨動身,也回了七八遍頭,自搖搖擺擺,踏着八字腳去了。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一回:且說吳用、李逵兩個,搖搖擺擺,卻好來到城門下。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一回:將那跑不動的拿住一個,剝了他衣裳,也學人穿在身上,搖搖擺擺,穿州過府。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那小娘子艷喬妝了,帶著兩個ㄚ頭,一個喚名春雲,一個喚名秋月,搖搖擺擺,走到園亭上來。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郎婦手同擕,搖搖擺擺過廊西。」 《三俠五義》第七十七回:自己喬妝改扮了一位斯文秀才模樣,頭戴方巾,身穿花氅,足下登一雙厚底大紅朱履,手中輕搖泥金摺扇,搖搖擺擺,出了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