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戴尔·卡耐基

戴尔·卡耐基 原图链接图片来源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年11月24日—1955年11月1日),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西方现代人际关系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 戴尔·卡耐基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演讲和书唤起无数陷入迷惘者的斗志,激励他们取得辉煌的成功。其在1936年出版的著作《人性的弱点》,70年来始终被西方世界视为社交技巧的圣经之一。他在1912年创立卡耐基训练班,以教导人们人际沟通及处理压力的技巧。


目录

人物生平

戴尔·卡耐基出生于1888年,逝世于1955年,享年67岁。他一生结过两次婚。他的第一任夫人,是法国的一位女伯爵,1921年与他结婚,十年后离异。他的第二任夫人姚乐丝·卡耐基于1944年和他结婚,是他的门徒和事业的继承人,并给他生一女孩,取名Donna(唐娜)。 1888年11月24日,戴尔·卡耐基诞生于密苏里州玛丽维尔附近的一个小市镇。父亲经营一个小小的农场。家里非常穷,吃不饱,穿不暖。由于营养不良,小卡耐基非常瘦小,却长着一对与头部不很相称的大耳朵。 卡耐基上的小学校名很浪漫,叫玫瑰园,却非常简陋,只有一间教室。他在学校可不是一个听话的家伙。因为调皮捣蛋,搞恶作剧,他几次差一点被学校开除。 他那双又宽又大的耳朵是同学们嘲弄的对象。有一次,班上一名叫山姆·怀特的大男孩与卡耐基发生了争吵,卡耐基说了几句很刻薄的话,怀特被激怒了,便恐吓道:“总有一天,我要剪断你那双讨厌的大耳朵。”他吓坏了,几个晚上都不敢睡觉,害怕在自己进入梦乡以后被怀特剪掉了耳朵。 当卡耐基成名以后,仍然没有忘记山姆·怀特。他归纳出了一番人生哲理:“要想别人对你友善,要想与同事和睦地相处,处理好上下级关系,那就绝不能去触动别人心灵的伤疤。”卡耐基还发现,他具有与生俱来的忧郁性格。他曾向朋友倾诉:烦恼伴随着我的一生。我一直想弄明白自己的忧虑来自何处。有一天,我帮母亲摘取樱花的种子时,突然哭泣起来。母亲问:“你为什么哭?”我边哭边答:“我担心自己会不会像这种子一样,被活活埋在泥土里。”儿时的我,担惊受怕的事情真的不少:下雷雨时,担心会不会被雷打死;年景不好时担心以后有没有食物充饥;还担心死后会不会下地狱。稍大以后更加胡思乱想:想自己的衣着、举止会不会被女孩子取笑,担心没有女孩子愿意嫁给我。但后来我发现,曾经使我非常担心的那些事情,99%都没有发生。” 一个如此没有自信,几乎被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忧虑缠绕的小伙子,最终成为给别人自信、让人们乐观的心理导师,这中间需要经历多少磨砺,就可想而知了。 卡耐基16岁时,不得不在自家的农场里干更多的活。每天早晨,他骑马进城上学。放学后便急匆匆地骑马赶回家里,挤牛奶、修剪树木、收拾残汤剩饭喂猪…… 在学校里,瘦弱、苍白的卡耐基永远穿着一件破旧而不合身的夹克,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有一次上数学课时,卡耐基被老师叫到黑板前解答问题。他刚走上讲台,就听见身后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下课后才明白同学们笑话他的原因。班上一名捣蛋鬼坐在他背后,在他的破夹克的裂缝处插了一朵玫瑰花,还在旁边贴了一张字条,写着:“我爱你,瑞德·杰克先生。”在英语中,瑞德·杰克与破夹克是谐音词。卡耐基非常难受。回家后他对母亲说:“同学们老是笑话我穿的破衣服,我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妈妈说道:“你为什么不想办法让他们因佩服你而尊敬你呢?不必伤心,今年秋季,我一定给你买套新衣服。”卡耐基在童年时代受到他母亲很大影响。母亲生性乐观,百折不挠。一次大水灾,洪水冲出了河堤,把农场的所有农作物冲得不见踪影。父亲用绝望的声音喊道:“上帝,你为什么老是和我过不去?我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困境!”而母亲却十分镇静,她哼唱着歌,将家园重新收拾好。母亲对卡耐基寄予厚望,一直鼓励他好好读书,希望他将来做一名传教士,或做一名教员。 1904年,卡耐基高中毕业后就读于密苏里州华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这时,家里已把农场卖掉,迁到学院附近。卡耐基负担不起市镇上的生活费用,就住在家里,每天骑马到学校去上课。他是全校600名学生中五六个住不起市镇的学生之一,他虽然得到全额奖学金,但还必须四处打工,以弥补学费的不足。 卡耐基发现,学院辩论会及演说赛非常吸引人,优胜者的名字不但广为人知,而且还被视为学院的英雄人物。这是一个成名和成功的最好机会。 但他没有演说的天赋,参加了12次比赛,屡战屡败。三十年后,卡耐基谈及第一次演说失败时,还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是的,虽然我没有找出旧猎枪和与之相类似的致命东西来,但当时我的确想到过自杀……我那时才认识到自己是很差劲的……”经历失败后,卡耐基发奋振作,重新挑战自我。 1906年,戴尔·卡耐基一篇以《童年的记忆》为题的演说,获得了勒伯第青年演说家奖。这是他第一次成功尝试,这份讲稿至今还存在瓦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的校志里。这次获胜,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非同小可的影响。 他在后来的回忆中不无自豪地说:“我虽然经历了12次失败,但最后终于赢得了辩论比赛。更为激励我的是,我训练出来的男学生赢了公众演说赛。女学生也获得了朗读比赛的冠军。从那一天起,我就知道我该走怎样的路了……”1908年,卡耐基仍旧很贫穷,但与两年前进入师范学院时已有天壤之别了。他成了全院的风云人物,在各种场合的演讲赛中大出风头。全院的师生对他刮目相看;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开始走出学院去扩大自己演讲的影响了。 他原先的目标,是想在学校里获得学位,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学校里去教书。但在快毕业的那年里,他发现同班的一个同学在暑假为国际函授学校推销函授课,每周所得的钱,比他父亲的辛勤所得还高出四倍。因此,他在1908年毕业后,便赶到国际函授学校总部所在地的丹佛市,受雇做了一名推销员,后来他又到南奥马哈,为阿摩尔公司贩卖火腿,肥皂和猪油。他的这个推销工作虽然很成功,但在1911年,他却到纽约《美国戏剧艺术学院》学习演戏。一年以后,他感到自己并不具备演戏的天赋,于是又回到推销的行业里,为一家汽车公司当推销员。 但这些工作都不合他的理想。他为没有实现在大学里的写小说梦想、不能成就一番伟业而苦恼,他认为他应该过有意义的生活,这比赚钱更重要。他决心白天写书,晚间去夜校教书,以赚取生活费。他想为夜校教公开演讲课,因为他认为,大学时代他在公开演说方面受过训练,有所经验。这些训练和经验,扫除了他的怯懦和自卑,让他有勇气和信心跟人打交道,增长了做人处世的才能。于是他说服了纽约一个基督教青年会的会长,同意他晚间为商业界人士开设一个公开演讲班。从此,他开始了为之奋斗一生的成人教育事业。 卡耐基将他一生中最重要、最丰富的经验,汇集在《如何赢取友谊与影响他人》一书中,这本充满乐趣、充满智慧的书, 在生活中一定会给予您启迪,勇敢地克服您自己的弱点和自卑,大胆地开拓你的新生活之路。 但是,并不是如今一帆风顺,以后也是。 戴尔·卡耐基经过19个月的服役,回到祖国之后,惊愕地发现,自己的事业也不受人所重视,20世纪的年轻人,那些有梦想的人,那些等待着心灵被开启的人,被困在了失业的困境中。失业队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壮大起来。 但是,卡耐基是谁?卡耐基是不畏困难和刁难的人!他重整旗鼓,终于打出了一片自己的“如日中天”的事业,他,撑起了成人教育、心理学家、心灵教父的半边天。 第二任妻子桃乐丝很支持他的事业,他们的关系一直很融洽。在卡耐基63岁时,桃乐丝为他生下了一名女婴,取名唐娜·戴尔·卡耐基,现任美国卡耐基训练董事长。


个人作品

  • 《如何赢取友谊与影响他人》(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 《如何停止忧虑开创人生》(How to Stop Worrying and Start Living)
  • 《成功有效的团体沟通》
  • 《语言的突破》
  • 《沟通的艺术》
  • 《人性的弱点》
  • 《人性的优点》
  • 《人性的光辉》
  • 《美好的人生》
  • 《快乐的人生》
  • 《伟大的人物》[1]

人物影响

戴尔·卡耐基在道德、精神和行为方面影响了全世界成千上万人的生活,他的教学构想开创了成人教育的先河,经久不衰。他的教学方式和原则,被21世纪绝大部分成功培训机构所校仿。事实证明,卡耐基教学模式是目前世界上改变一个人最富成效的方法。他以超人的智慧、严谨的思维,在道德、精神和行为准则上指导万千读者,给人安慰,给人鼓舞,使人从中汲取力量,从而改变生活,开创崭新的人生。 卡耐基的思想和观点影响着美国人,甚至改变着世界。当经济不景气、不平等、战争等恶魔正在磨灭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灵时,卡耐基的精神和思想,就成了人们走出迷茫和困顿的最有力的支撑。即使在现代社会,卡耐基对人性的洞见,仍然指导着千百万人改变思想,完善行为,走上成功之路。 自从卡耐基的著作问世以来,就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发明之王爱迪生、相对论鼻祖爱因斯坦、印度圣雄甘地、“米老鼠”的父亲华特·迪士尼、建筑业奇迹的创造者里维父子、旅馆业巨子希尔顿、白手起家的台湾塑料大王王永庆、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洛克等等,都深受卡耐基思想和观点的激励和影响。 他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以及对社会各类人群和各个时代的适应性,是卡耐基思想的重要特点。当时代的战车匆匆驶过20世纪,进入新千年的时候,卡耐基的思想和见解并没有被时代所抛弃,相反,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他的思想和洞见更加深刻和实用,对于年轻人更具有指导意义。 在本世纪,卡耐基训练曾风靡世界,掀起了一股经久不衰的卡耐基热,使亿万人获益非浅。仅在欧美地区,就有近2000个卡耐基戴尔班,仍满足不了越来越多的卡耐基热者的参训要求。

人物教育思想

戴尔·卡耐基是美国成人教育运动的先驱。他认为:“成人教育不仅仅是指学到科学知识的教育,更应该涵盖对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培养。成人教育应该是一门社会关系学方面的学问,在这种意义上,成人课程肯定必须有异于传统教育。成人想增进或发展一种技能以增加生活的某种实效性,这是当今商品社会化所产生的必然的趋势。成人教育,应帮助成人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关于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基本事实都是社会研究的课题,更应是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戴尔·卡耐基对成人教育的认识源于他背后的教育哲学作为基础。从一开始,他就对约翰·杜威的“实证”哲学感兴趣。教育就是现在,而不是为未来做准备。因此,他把成人最需要的东西列为学习的内容,追求成人课程的实效性。成人学习的内容必须与社会紧密相关,与成人个人的幸福及个体的充分发展休戚相关,这些认识值得我们学习。当然,把成人教育仅仅当做一门社会关系学未免有失偏颇,但这是与当时美国成人需要分不开的。 戴尔·卡耐基的成人教育观的启示:成人教育是培养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一种教育,能够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追求,促进个体的充分发展;能够有效实现生产力转化,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对社会文化的继承与传递、批判与选择、协调与统合、创造与更新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根据戴尔·卡耐基成人教育课程的观点,课程的开设也要根据成人的学习特点,成人的学习是以生活为中心的学习,且以问题或任务为导向。成人学习动机虽然各异,但是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学以致用。


视频

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 -戴尔卡耐基动画书评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