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戚家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戚家军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戚家军

外文名称: Qi Jiguang's Army

别名: 义乌兵

统帅: 戚继光

建立时间: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总人数: 四千人→六千人

戚家军,又称义乌兵、浙军,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军于浙江义乌,总兵力四千人,主力是义乌的农民和矿工。

戚家军因为主帅戚继光从而得名。它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是明朝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常胜军队。[1]

历史

明初,中国本土的海盗日本一些失意的土豪与浪人,在中国沿海地区,武装走私,抢掠商民,当时称为"倭寇",以16世纪中叶最为猖撅,江、浙、闽为害最烈,受害的军民多达数十万人。倭患肆虐,举国震动,沿海人民奋起抵抗。可是明朝官军素质差,缺乏战斗力,扰民有余,抗倭无能,致使沿海倭患日益严重。明嘉靖年间,参将戚继光奉命抗倭,为提高部队素质,先后几次来义乌招募数批农民人伍,组建一支新军。这支军队经过严格训练,成为战斗力很强的精锐部队,开赴抗倭前线。由于这支队伍勇猛善战,威震敌胆,屡立战功,在平倭斗争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建立了伟大的功绩,被誉为"戚家军",又称"义乌兵"。

倭寇肆虐

公元14-15世纪,日本国内发生战争,一些失意的武士与贪婪商,在日本国内取得某种势力的支持,到中国沿海从事走私、抢掠。他们勾结中国海滨的土豪、奸商、流氓、海盗和山寇,乘东南沿海防务空虚之机,登陆肆虐。明成祖时,日本将军足利义满遣使入贡,受封为"日本国王",与中国友好,代为拘捕海盗,遣返被倭寇抓去的中国百姓。明世宗即位后,沿海海商宋素卿畏罪潜逃,在日本纠集昔日的海盗。此时足利义满去世,足利义植即位,王室暗弱,无力制止。海盗就与宋素卿勾结,借入贡为名,大肆抢掠浙东沿海各县。不久,汪西峰、徐碧溪、毛海峰、彭老生等占据海岛,也联结倭寇劫掠沿海。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安徽人王直亡命海上,与徐海、陈东等会合倭寇进犯台州,自此东南沿海倭患愈演愈烈,尤其浙、闽两省,由于官兵征剿不力,倭寇出没无常,如入无人之境,甚至出现"明兵数万之众,贼常以矛走之"的情况,引起百姓惊慌和朝廷担忧。

由于浙江一带倭寇猖狂,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七月,朝廷调戚继光任浙江都司佥事,管理屯政。因祖上戚详的战功,封其父戚斌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戚继光的父亲死后,他就承袭了登州卫指挥佥事,后镇守蓟州。由于总督胡宗宪大力举荐,戚继光升任浙江分守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戚继光虽在驰援台州的战斗中打了胜仗,但他深感明军战斗力不强,一遇短兵相接,就怯懦不前,甚至临阵脱逃。因此戚继光想自己组建一支军队。这时,义乌乔亭人冯子明"投笔诣军门",晋见胡宗宪,愿为朝廷抗倭出力,胡宗宪就把他介绍给戚继光。戚继光打算招兵组建新军,冯子明就义乌有一批青年农民,曾为保护本地银矿,把处州(今浙江丽水)来抢矿的人打得落花流水。

冯子明自己参加过护矿械斗,所以说起来十分生动。戚继光听后,知道了义乌农民勇猛、不怕死,心想若把这样的农民招来,经过正规严格训练,战斗力一定很强。当时在台州随戚继光打倭寇的义乌人楼楠、丁邦彦、楼大有也都知道此事,赞成去义乌招兵。戚继光于是提出"简戎兵、制器具、明部伍、肃堂寨"的主张。胡宗宪同意他罢去所部旧兵,前往义乌招兵。正好此时,义乌县令赵大河也上书胡宗宪。赵大河爱国心很强,他久闻官军素质太差,民间流传着"宁可遇倭贼,毋遇官军;遇倭可逃,遇兵难逃"的顺口溜,建议官府招募义乌民丁当兵,提高官兵素质。于是,胡宗宪又下令赵大河协助威继光共同办好这件事。

招兵练兵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九月,戚继光与北京蓟西统兵千总陈伯俸一起来到义乌县城,拿着胡宗宪的批文找到县令赵大河,募得三千人,又迫于人心难得,违令增选一千。令赵大河为戚家军的监军。

随后,戚继光带领招募到的四千新兵前往绍兴进行严格的训练。他首先用保家卫国的思想教育士兵,牢记是为解除百姓祸患而战的。同时严明军纪、严格赏罚。义乌兵虽英勇过人,但不懂阵法,不会使用兵器,不知行伍纪律,只知勇往直前,更不知如何护身。戚继光先把他们编好队伍,十二人为一队,四队为一哨,四哨为一官,置哨总统领。四官为一总,由把总率领。再进行"号令"训练,制定各种号令,要求熟记遵守。第三步是武艺训练,要求人 人具备真功夫。戚继光专门写了一本文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纪效新书》作为教材,发给战士,令识字的朗读、解说,要求人人熟记,背不来要处罚,军营一时成了学堂。

另外,戚继光在选用传统兵器的基础上,创制了新武器"狼筅"。这种武器利刃在顶,柄长一丈,四面都是竹枝,锐如狼牙,是根又坚硬又直又粗的棍,像一把多头叉,可剌可扫,还可抵挡长枪手进攻,出手发出响尾蛇似的飒飒声。还有一种底下着地,面呈弧形,可在泥涂上滑行的木制"涂塌",用来追捉在泥涂上踯躅、准备逃跑的敌人。这是义乌兵使用的特殊武器。戚继光利用古兵法的精髓和优秀古阵法,针对东南沿海地形,分析敌我短长,经过反复琢磨,创造出一种长短兵器迭用,刺卫兼备,攻防适用,能够在各种地形上灵活变换阵形,出击灵活,应急方便,成双成对,彼此相顾的新阵法--"鸳鸯阵",训练义乌兵。又根据陈子銮的建议,变鸳鸯阵为棱形阵、三才阵,更为灵活。四千新兵经过二个月严格艰苦训练,"无不以一当百也",人称"戚家军"。十一月,义乌兵奔赴台州抗倭前线。

首战新河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三月,戚继光改任台州金华、严州三府参将。他一面继续训练义乌兵,一面抓紧整治海防,修筑海堤,铸造铁炮,督造战船,建立水师。准备迎击海上倭寇

嘉靖四十年(1561年)三月,戚继光督造好可以出海的44艘战船,义乌兵也已训练一年多。就在此时,接到情报,倭寇两万多人,战船数百艘,大举进犯浙江沿海。刚训练好的义乌兵听说倭寇来了,既兴奋,又紧张,决心打好第一仗。

狡猾的倭寇,得知戚继光率主力北至宁海,迅速调整兵力,重新部署,一路进犯台州以东的桃渚,一路进犯台州东南的新河,一路进犯东北的健跳,三路齐头并进,直逼台州。霎时,浙东沿海同时报警,戚继光认为入侵桃渚之敌还不要紧,只是入侵新河的倭寇,威胁较大,立即改调胡守仁率部驰援新河。

新河的百姓听说守城的军队兵力不足,纷纷带了锄头、棍棒来助战。戚继光在新河的夫人也挺身而出,发动农村妇女挽起发髻,穿着戎装,列队城上,呐喊助威。顿时城上旗帜飘扬,冲杀声呐喊声阵阵,鸟铳声雷鸣。新河城外倭寇,以为城中有备,不敢进攻。四月二十六日拂晓时,才发觉上当受骗了,发起攻城。这时,胡守仁和楼楠率军赶来了,倭寇遭到突然袭击,慌忙退至城南。戚家军乘势追击,击杀倭寇不少,残部乘大雾向乐清方向逃窜。

再战花街

新河报捷时,戚继光已在宁海打了一个胜仗。义乌兵初次作战,勇敢异常,只知奋勇杀敌,无人后退。可惜顾不上纪律,一开始冲锋就乱阵了,有的嫌狼筅不方便,干脆丢在地上,舞着短刀冲上去,砍杀个痛快。

宁海胜利之后,义乌兵迅速挥师南下救援。行至宁海西南的梁王,闻报进犯桃渚之敌进至精进寺。戚继光大吃一惊,精进寺离台州只有20多里,必须火速驰授,当即下令冒雨进军。义乌兵都是种田人,善于负重奔跑,也不在乎风雨,一个劲往前奔。四月二十七日中午,戚继光先头部队到达台州,得知敌人已到离府城仅二里的花街时,当即命令部队忍住饥渴疲劳,先歼敌再吃午饭。他迅速部署兵力,命令把总丁邦彦为左路,把总陈大成、哨官王如龙为右路,自率中路,排开"鸳鸯阵"迎敌。

这时,倭寇摆开"一字长蛇阵"迎战。戚继光乘敌立足未稳,亲自点燃号炮,指挥火铳手发铳射击。顿时硝烟弥漫,勇士朱珏振臂直冲,迅速斩杀前队倭寇头领,挫敌锐气。倭寇失去首领,顿时乱作一团,义乌兵乘机奋勇冲杀,把总吴惟忠身材高大,手起刀落,连斩倭首5颗,他带的兵斩敌15人。

戚继光下令兵分两路,猛追敌兵。一股逃至瓜邻江,敌人大多淹死,另一股逃至新桥,被丁邦彦带的义乌兵歼灭。一计算共歼敌308人,生擒2人,淹死不计其数,夺回被掳民众5000多人。花街之战从开始到结束,只是做一顿午饭的时间。

花街之战胜利了,戚继光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将士连续作战吃不上饭,影响战斗力。为了保护将士,他就亲自用面粉和米粉做成干饼,中间留个圆孔,用绳子穿上,背在身上,饥饿时可以充饥。后人称之为"光饼",又叫"肚脐饼"。

伏击上峰岭

五月初,倭寇后续部队从健跳镇登陆,窜至台州东北的大田镇。戚继光为加强台州防务,将部队分成三部,一部加强新河,一部加强温岭太平,他自己身边只有1500名士兵,在大田岭一带设伏。倭寇发现戚家军已有准备,想乘便道窜到仙居,企图劫掠丽水。戚继光断定他们必定经上峰岭出白水洋。

五月初五端午节,果真不出所料,倭寇大模大样沿山向仙居进犯,队伍长达20里。中午到达上峰岭南侧,倭酋远远望去,岭上树木茂盛,不见人影旗角,以为平安无事。其实山南有个狭长谷地,便于伏击敌人,戚继光令将士人手一束松枝用以隐蔽身体,埋伏在上峰岭。当倭寇半数进入伏击圈时,戚继光发炮为号,震动山野,士兵丢掉伪装,鸟铳齐发,运动鸳鸯阵,犹如猛虎下山。倭寇突遭袭击,仓皇应战,退至对面小山坡,企图顽抗。这时义乌兵另一部分赶到,从背后夹击倭寇。同时在山上竖起一面白旗,高喊:"放下武器,投奔旗下,可免一死"。当即有几百人奔至旗下缴械投降。负隅顽抗的倭寇抢登山界岭,继续反抗。丁邦彦、吴惟忠等将领就攀崖上去,刀砍枪刺,赶敌下山。义乌兵跟踪追击,逼敌退至白水洋。

退入白水洋的倭寇躲进街上的朱家大院,凭着高高的围墙,坚实的大门,顽强抵抗。义乌兵攻了两个时辰未能破门。此时,两位本地壮士一纵身跳上墙头,进入院内,速度之快令倭寇措手不及。两人一个抵抗敌人,一个拉开叠在门边的朱家人尸体摔向倭寇,打开大门。义乌兵蜂拥而入,倭寇全部消灭,无一逃脱。群众纷纷担酒牵羊慰劳,义乌兵宛然谢绝。百姓们过意不去,把猪羊杀了,用肉馅做成大麦饼,竟有笠帽般大,装成数十担,强要每个士兵收下一只,带在身边。

台州之战(新河、花街、上峰岭等)连战连胜,打得倭寇闻风丧胆,再也不敢大规模进攻台州了。这时浙江总兵卢镗与参将牛天锡分别率军歼灭进犯宁波和温州的倭寇。至嘉靖四十年(1561年)秋,入侵浙江的倭寇基本荡平。九月,戚继光升指挥使,第二次招募义乌兵三千人,戚家军达六千多人。

移兵福建

戚继光在台州连战连胜时,福建沿海受倭寇侵扰的灾害已十分严重。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秋,倭寇侵掠福建,攻破福清、长乐等城。第二年,大批新来的倭寇又先后攻掠福宁、宁德、连江、罗源、福安等地。嘉靖四十年(1561年),从浙江败走的倭寇也逃到福建。北自福宁,南至泉州,沿海千里,几乎都有倭寇骚扰。福建副总兵俞大猷奉命带部队到江西镇压农民起义,福建抗倭力量太弱,明军畏倭如虎,只能坐守,不敢出击。福建巡抚游震得连连向朝廷告急,请求戚继光带兵援助。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七月,已升任都指挥使的戚继光接到朝廷命令:火速增援福建。三天后戚继光带六千义乌兵与浙江都司戴冲霄部1600人从温州出发。八月初,到达福建宁德,准备收复横屿岛。

横屿岛位于宁德县东北20里的三都澳中,四面环水,东南北三面距离陆地约10里,只有西南靠近陆地。涨潮时一片汪洋,退潮时污泥成滩。驻防福建的明军攻了几次都因无法渡过这一段海域而告失败。倭寇自恃地形险要,在岛上结巢设栅,作为四出掳掠的基地。

来到张湾镇的第二天,戚继光弄清涨退潮规律和气候、风向变化情况。就与巡抚游震得,监军汪道昆等一起商议军机。汪道昆曾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在义乌任知县,所以对义乌兵特别关心。戚继光要游震得于三天内运送10千克稻草至蓝田渡。但游震得不知要稻草何用。

八月初八,是涨小潮的日子,戚继光带义乌兵到蓝田渡待命,对军官们说,务必于落潮时登上横屿岛,全歼岛上倭寇。命令王如龙带一部就地守住路口,防止倭寇上岸逃跑,其他将士人人带武器和一捆稻草涉海进攻。他自己趁退潮时擂响战鼓,将士运动鸳鸯阵,遇烂泥铺草垫路,缓慢行进,盾牌手挡住岛上敌人的乱箭,掩护部队前进。

义乌兵接近横屿岛时,倭寇早已沿山布阵,一部分在山上防守木栅,企图乘义乌兵立足未稳和涨潮时,把义乌兵赶进潮水中活活淹死。义乌兵人人明白背水之战,有进无退,有敌无我,个个奋勇前进。弓箭手离敌数十步就开始射箭,像蝗虫似的飞向敌营。上了岛,长枪手所向无敌,狼筅手通过台州之战,已会熟练使用,发挥了刺砍威力。陈子銮、童子明带兵冲击南线敌阵,陈大成沿山麓登山从山顶后包抄,吴惟忠带兵攻打木栅城。顿时双方展开激战。山上山下,冲杀声震天,民众都来呐喊助威。

这时,担任断敌退路的王如龙见主力部队已上岛,立即带兵过海,赶到岛上投入战斗。吴惟忠点火烧毁木栅,岛上冲起一股股浓烟,倭巢被烧。众将见吴惟忠已得手,从四面合围,向中心猛冲,很快控制全岛各要道和制高点。倭寇见大势已去,到处乱窜,企图逃命。义乌兵乘胜追击,斩敌2600多人,夺回被掳男女3000多人。吴惟忠在这次战役中斩倭6人,他带的部队斩敌477人,夺回被倭寇抢去的永宁卫百户所印章两枚。不到一天工夫,戚家军就收复了被占三年之久的横屿岛。

八月十五中秋节,义乌兵胜利凯旋进驻宁德县城。戚继光与义乌兵共同赏月。当场口授《凯歌》一首,令将士们一起歌唱: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于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夜袭牛田

中秋一过,戚继光就率军南下,经过罗源、连江,抵达福清县城。福清县有倭寇近万人,盘踞在县城以东的杞店、上薛、西林、木岭、葛塘、新塘、闻渎、牛田,它们结寨为巢,相互声援,戚继光决定先清除牛田的倭寇。

牛田(今福清市龙田镇),在县城东南30里,离海很近,是倭寇在福清的最大巢穴。捣毁牛田可断敌退路,迫使倭寇放下武器投降。要消灭倭寇,还要福建军队配合,经与汪道昆商议,由义乌兵主攻牛田,驻地守军担任钳制、配合。义乌兵分兵三路:戴冲霄统领一路由仓下进剿,陈大成率一路部分设伏木岭,防敌抄袭,一部分扼守原岭、上迳,断倭逃路;他自己带领一路由锦屏山进剿。部署完毕,他对外佯言:"我军远道而来,需休息几天,筹措粮饷,待时而动。"倭寇探得这个消息,就放松了戒备。

谁知义乌兵于当夜二更时分,悄悄出动,按原定部署进入指定位置。戚继光自带一队轻装疾驰杞店,击杀倭寇哨兵10多人,将倭巢团团围住,敌人还不自觉,正在酣睡。王如龙身材魁伟,力大如牛,用宽宽的肩膀托着勇士朱珏、金科,攀登寨栅,潜入倭巢,打开寨门,义乌兵蜂拥而入,杀死不少敌人,倭寇才从梦中惊醒,到处乱窜。义乌兵四处放火,把杞店的倭寇擒斩殆尽。戚继光乘胜指挥部队捣毁上薛、闻渎等地倭巢,直逼牛田。

牛田倭寇闻讯,列阵营门,把被抓的百姓推在阵前作挡箭牌,准备屠杀。戚继光指挥部队迅速排列鸳鸯阵,让倭寇阵前的百姓快快穿过义乌兵逃走。同时令盾牌手掩护长枪手、狼筅手奋勇向前。霎时间,震撼人心的喊杀声、战鼓声响彻云霄,倭寇胆战心惊,纷纷退却。正在此时,戴冲霄率部队从仓下进牛田,堵住了倭寇退路。倭寇孤注一掷,扑向义乌兵,企图杀出一条生路,逃入海中。戚继光督师拼搏,倭寇阵势大乱,纷纷溃逃。义乌兵乘胜追击,连克敌巢数十处,斩杀倭寇几千,劝降胁从者数千,缴获武器甚众,救出被掳男女几千人。

牛田大捷,大大鼓舞了福清人民的抗倭斗争情绪,沉重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义乌兵浩浩荡荡进人福清县城。福建巡抚游震得闻捷,亲自组织百姓出城欢迎。

牛田大捷后,一股倭候窜至兴化,很快与附近散逃的倭寇合股,逃至兴化东的林墩,筑巢据守。义乌兵原来的任务是收复横屿,捣毁牛田的倭寇老窝之后就班师回浙江的,后来探知林墩有四千多倭寇聚在一起作乱,决定乘胜进军,捣毁林墩倭寇巢穴,再回浙江。

强攻林墩

九月十二日,部队急行军70里,进了烽头、江口一带,天色已晚,离兴化城还有10多里,离林墩还有30多里,戚继光就决定就地休息。第二天偃旗息鼓,从山间小道进入兴化。为了迷惑敌人,造成暂不进兵的假象,命令将士们帮老百姓收割庄稼,整理田地。他闭口不谈军事,到各地作客喝酒,将士们感到很奇怪。戚继光拜访兴化守将翁时器时,一味欣赏鸟鱼花草,谈论养花养金鱼。那天晚上,将士们都照常就寝,半夜子时,戚继光悄悄集合了队伍,偃旗息鼓,向林墩进发。

林墩四面水沟纵横交错,地形极为复杂,只有两条路可通。一条为正路,叫黄石大道,另一条为西洪小路,中间有座小桥,名叫宁海桥。戚继光计划从正面黄石大道进攻。谁知快接近倭寇巢穴时,发现向导不见了,才知向导是个奸细,并发现自己的队伍已进入西洪小路。由于西洪小路到林墩的倭巢,溪水环绕,路小难走,天快亮了部队才到达林墩。倭寇早已发现了戚家军,迅速据巢顽抗。戚继光眼见偷袭不成,下令与敌人拼死搏斗。命令王如龙、张谏带领一部直插黄石大道,从正面进攻,吸引敌人,自己带陈大成、吴惟忠、丁邦彦等督兵强攻宁海桥,打算一举突破。

宁海桥虽小,却是通往林墩的咽喉,工事坚固,有2000人防守。戚继光把队伍分作3个梯队,发起进攻,一哨官兵36人全部阵亡,第二哨上去,又损失过半,仍过不去,就命令陈大成继续组织夺桥,自己带吴惟忠、丁邦彦改由黄石大道进攻。其时,王如龙、张谏已突破黄石大道,插入倭巢心脏。守宁海桥的倭寇见正面失守,老巢被掏,转兵增援。陈大成乘机进攻,夺占宁海桥,与王如龙、张谏两面夹击。倭寇见势不妙,夺路逃跑。戚家军奋勇追杀,将倭寇一网打尽。

天亮后,兴化城的百姓才发觉戚家军昨夜捣毁林墩倭巢,纷纷出城迎接,备酒慰劳。义乌兵军官丁茂,以武生参军,在这次战斗中立了首功,授兴化守备。义乌兵首次援闽,前后不到3个月,捣毁福建横屿、牛田、林墩三大倭巢,名声大噪。各地许多将官纷纷效仿戚继光练兵,于是,东南诸省一时俱招义乌兵。自此,义乌兵与戚家军成为同义词,名闻天下。十一月,戚家军回到浙江。朝廷升任戚继光为台州、温州、福宁、福州、兴化五地的副总兵、都督同知兼统水寨。

大战平海卫

义乌兵回浙后,倭寇再一次进攻福建。广东总兵刘显援闽,中了倭寇奸计,兴化再次失陷,明军大败。朝廷提拔俞大猷为镇守福建总兵官,罢了游震得的巡抚之职,任命谭纶为巡抚。朝廷再次令戚继光入闽抗倭。俞大猷在漳州招募了六千农民,训练成"俞家军",赶赴平海卫,与刘显会师,等候戚继光。这月,朝廷把胡宗宪逮捕入狱,任赵炳为浙江御史中丞,汪道昆与戚继光建议再招一万义乌兵,赵炳也支持。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二月,戚继光同福建兵备按察副使汪道昆一起再次来义乌招兵一万。吴惟忠的弟弟吴唯贤等一大批青年参军。由于军饷不足,这批义乌兵一半于四月中旬赶到离平海卫很近的东停训练,一半留在义乌。倭寇得知"戚老虎"又来福建,只留下三千人据守渚林以南的许家林屏障平海卫,其余四千人护送劫掠的财物回日本。

平海卫(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南),原是明军一个卫的营地,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渚林是扼守平海卫的咽喉。四月二十日,谭纶召集汪道昆、戚继光、俞大猷、刘显商量进攻方案,决定戚继光为中军,俞大猷为右军,刘显为左军。次日黎明,戚家军一万多将士偃旗息鼓出发,胡守仁为先锋。倭寇两千人迎战,前头有一百骑兵开路。胡守仁率军用火箭、鸟铳一齐发射,炮火震天,倭寇战马受惊,四处乱逃。继而倭寇步兵出战,义乌兵纷纷向敌人扔石灰包,蒙住了敌人眼睛,趁机发起冲锋,用狼筅横扫。双方展开肉搏,左路刘显,右路俞大猷从两翼猛杀过来。倭寇逃向许家屯老巢。明军分路追击,向巢中抛掷火球,发射鸟铳。巢中火光冲天,戚家军奋勇拼杀,倭寇夺路逃命。不到三个时辰,捣毁了平海卫倭巢,歼敌3451人,缴获兵器3961件,救出被掳百姓3000多人。朝廷接到捷报,嘉靖皇帝十分高兴,举行了隆重的告谢郊庙典礼,庆贺平海卫大战的胜利。接着明军又横扫连江、宁德、福清、同安、漳州之敌,福建沿海暂告平静。

强攻仙游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冬,倭寇两万多人,分乘百艘舰船,在福清、兴化、泉州、漳州登陆。戚继光在一个月内与倭寇水陆交战12次,歼敌三千多。倭寇到处受到沉重打击后,就改变策略,由分散改为集中攻城略地,围攻仙游的倭寇就有两万人。仙游知县陈大有和白岭巡检殷功死守仙游,并向戚继光求援。但戚家军驻守各地,兵力分散,长期作战减员较多,得不到及时的休整和补充。因此,对卷土重来的倭寇,一时确难以对付。最主要缘由还是省督抗大官有地域之见,不肯协力作战。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廷发生权力之争,严嵩之子严世藩被参入狱,全家抄斩,胡宗宪被免职入狱。戚继光正在为仙游解围之际,有人却参劾他与严嵩有牵连,致使他从浙江调防义乌兵阻力重重,一个副总兵几乎没有令行禁止的大权。为了取得抗倭胜利,他只得毛遂自荐,请求朝廷授予"统一浙闽之责",赋予他"节制调度之权"。谭纶也上疏为他辩解,希望朝廷委戚以重任。在军情紧急之时,谭纶的奏疏得到批复。这年十一月,戚继光升任镇守福建总兵官,镇守福建全省及浙江的金华、温州二府的水陆军务。

戚继光立刻赶到福州防御倭寇袭击,与谭纶一起带六千义乌兵解救仙游,部队驻扎在离仙游20里的俞潭甫、沙园一带。

戚继光深感敌我兵力悬殊,经与谭纶商量,先与敌人周旋,援军一到,马上进攻。谭纶命令新任守备胡守仁和把总蒋伯清领兵驻扎在县城附近的铁山,牵制敌人。又挑选五百名勇士,组成敢死队,接近倭寇巢穴,相机行事。戚继光在大本营不时发炮,频繁调军,迷惑敌人,作为缓兵之计。

戚继光二次入闽时,浙江总督、巡抚不同意他带走全部义乌兵,尚有六千人留在义乌,由知县、武进士徐子山训练。于是戚继光就派童子明回义乌搬援军。当童子明带了戚继光符节回义乌带兵时,在仙游附近山中,突遭倭寇伏兵的袭击。他冒着如雨的矢石,斩杀倭寇,终因敌众我寡,阵亡于虎啸潭上。金桥的倭寇害怕戚家军报复,出海逃走。其余义乌兵负伤,回到义乌,搬来六千援兵。

在援军来到之前,戚继光担心城中兵力不足,特派自己亲信乘夜暗地入城,协助防守。并把自己的大本营移到离敌更近的石马,四面布设疑兵。倭寇见明军只是呐喊不敢出战,断定兵力不足,就抓紧攻城准备。十二月初六日,倭寇发起大规模进攻。城内军民不畏强敌,奋勇反击,城外戚继光指挥军队放鸟铳助战,城防未被攻破。十二月二十三日,六千义乌兵援军终于来到。戚继光命令守备王如龙居中左路,守备胡守仁居中右路,两军合力捣毁南门倭巢;把总陈濠居右路,攻取东门倭巢;游击李超位居左路,攻取西门倭巢;把总金文科守大营,担任预备队,随时接应攻东门倭巢;指挥吕祟舟、副总兵金文秀率兵至铁山,牵制北门倭巢。决定先攻南门,得手后再攻东、西两巢,最后围歼北巢。二十五日,各部按预定计划到达阵地。这天夜里大雨不停,路上无行人。次日拂晓,大雾弥漫,部队秘密向南巢推进。

倭寇乘浓雾在南门外发起攻城。他们制造了一种登城工具"吕公车",高于城墙,四周粘上竹木棉毡,既防炮火,又不怕弓箭,推至城下,从车顶接木板至城墙,过桥登城。戚继光启用了"大将军",即威力极大的火炮,重1000斤,一炮能轰坍山之一角,用于轰击吕公车。正当倭寇用吕公车枪登城墙时,王如龙从左侧攻垮南巢。敌人见巢穴被捣,只好停止攻城,布阵迎战。胡守仁从右侧进攻南巢。高喊为童子明报仇,破栅而人,焚烧敌巢。残倭逃向东西两巢。胡守仁乘胜追击,与右路陈濠部夹击东巢,王如龙向西与李超分兵夹攻西巢,迅速摧毁二巢。数千倭寇逃向北巢。戚继光亲督金科、金文秀等大营正兵以锐不可当之势,冲击北巢,杀声如雷,火光冲天,倭寇彻底崩溃,仙游城得以解围。戚家军吹起胜利号角,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

讨平倭患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一月,从仙游溃逃的倭寇近万人,向同安方向窜犯,企图与漳州之倭会合。戚继光令原来增援仙游各地守军返回原驻地,严阵以待,命傅应嘉率水师巡海,断敌海上逃路,自带五千义乌兵追击南逃之倭。二月初四,戚继光带兵至王仓坪,得知倭寇在此集结,就兵分四路,折箭为誓,誓死拼杀。倭寇得知戚继光的兵力和企图,反而先从东、西、南三面同时进击王仓坪。王如龙怒目圆睁,猛似张飞,把钢刀往地上一插,吼道:"不灭此贼,誓不收兵!"陈子銮、丁邦彦高举战旗大喊"为国捐躯的时候到了!"将士们呐喊着向倭寇冲杀过去,双方激烈厮杀。这时,两千多倭寇突然从西南向东南方向迂回到明军背后,致使王如龙部腹背受敌,阵势出现混乱。戚继光亲督张元勋、朱珏歼灭迂回之敌,再挥师迎战正面之敌,倭寇匆忙往山上逃去。义乌兵挥刀登山,追击逃敌。王仓坪一战,明军歼敌2000多人,还有2000多人南窜蔡坡岭,据险筑巢,并与汉奸勾结,企图夺取漳浦,戚家军当即跟踪追击。

二月十五日,戚继光亲自化装成乞丐,混在老百姓中间,侦知敌巢驻扎在蔡坡岭山腰间,山高林密,岗哨林立,偷袭难以成功,强攻伤亡太大。经过反复思考、商议,觉得倭寇刚结巢,肯定缺粮,势必要下山抢劫,于是就在蔡坡岭至漳浦一线西侧设伏兵。

不久,确有数百倭寇向漳浦方向运动。过一会儿,倭寇大队人马随后出动,进入戚家军伏击圈时,张元勋、陈濠、王如龙、李超、楼大有伏兵骤起,冲入敌阵。倭寇突遭袭击,匆忙应战。义乌兵英勇拼杀。倭寇见势不妙,夺路后退,戚继光亲自督众,从背后杀出。倭寇逃入山林,据险顽抗。戚家军从四面八方放火烧林,焚死和掉入海崖淹死的敌人1000多人,残倭继续南逃。戚继光带兵追至韶安,又歼灭2000多人,焚毁倭船20多艘。剩下的残倭逃到海上,被明军水师消灭一部分,少量逃回日本,沉重地打击了倭寇来中国沿海抢掠的气焰。到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十月,福建沿海的倭患基本平定。

合剿内患

倭寇虽平,内患却依然存在。吴平,福建韶安梅岭人,早年投靠倭寇,作为内奸,自成一支队伍,在广东潮州烧杀抢劫。队伍发展到一万多人,战船百艘,与潮州倭寇相呼应,横行粤闽五六年。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戚继光带领将士转战闽南时,广东总兵俞大猷和参将汤克宽带兵转战潮州惠州,歼灭倭寇两万多。吴平处于两面受敌,迫于形势,曾向俞大猷投降,不久又反叛,杀死明军把总朱玑、王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二月,戚继光与俞大猷合议消灭吴平。戚继光要求义乌兵平定吴平后回家。

戚继光令傅应嘉率水师于四月初三从金门出发,至梅岭海外。他自己率军从漳浦出发,挺进梅岭。吴平得到情报后就从海上逃走,向广东流窜。傅应嘉与广东参将汤克宽带水师合击吴平于大潭澳,击沉贼船20余艘。吴平逃入南澳。

八月,戚继光带兵至韶安进攻南澳岛。他分兵三路,从三个不同方向同时登陆。九月二十三日,戚家军在龙眼沙登陆成功,吴平乘戚家军立足未稳,遣贼兵二千埋伏,用小股贼兵引诱义乌兵。戚继光指挥将士奋勇迎战,其实,吴平的海匪远没有倭寇那么顽强,因此戚继光就向海匪晓以大义,劝胁从者投降。二十五日,吴平向龙眼沙方向运动,戚家军迎面还击,劝降檄文如雪片般飞向敌群,胁从者纷纷弃械反正,戚家军大获全胜。此时,俞大猷、汤克宽也乘三百余只战船到南澳,两军会师,进军捣毁敌巢。十月初四,水陆两军夹击南澳,吴平手握大刀,大吼"怯战者斩",义乌兵满腔怒火,跃入敌阵,用狼筅扫,长枪挑,烧毁敌船。吴平夺船下海,又被俞大猷海师斩杀不少,只剩八百多人出海而逃。俞大猷一直打到雷州、广西康州。次年四月,吴平逃到越南万桥山,投海自尽。

功成晋升

南方抗倭战争结束,戚继光向朝廷保奏晋升一批军官。这时义乌兵将领楼大有被任命为羊角水镇守备,练兵办学,镇守五年。隆庆二年(1568年),经谭纶上奏,朝廷授楼大有为前营千总,调蓟辽与戚继光一起修长城。王如龙平了吴平之后,任福建都司都指挥佥事,授昭勇将军,后擢广东参将。朱文达遍体金疮,万历三年(1575年)升广西坐营都司参将、副总兵、镇守南直隶江南总兵,加升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胡守仁升参将。李超、张元勋升游击。丁茂升闽粤指挥使。曹南金、朱珏升守备。金章升黄口守备。徐大用升泉州参将。陈濠、杨文、傅应嘉、金科、陈大成升指挥使。陈文良在戚继光调蓟镇之后带义乌兵守广东,升本府守御所千户。毛如豹升河南指挥使。毛大斌升山东王徐寨守备、怀远将军。冯子明任闽浙总戎,居数年调戍右北平列亭堡,后回乡在东岩结庐读书,六十岁而卒,赠武德将军。毛子高任福建铜山总戎。楼华松任黄岩参将,后升大理府副总兵。刘廷玉升奇营把总,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倭犯朝鲜时调登州宁海守备五年,旋师而归。总之,义乌兵在平定福建广东倭寇之后,不少将领就在福建、广东、广西、山东及浙江任职,也有不少回乡务农。叶大正倭平之后授延平府判,因剿倭时中矢,疮复裂而卒,子随戚继光守长城。戚继光在十一月祭奠阵亡勇士童子明的灵前说:"予自乌夷犯顺,受命来守越东,始为募练之策,遂定勘定之勋。""唯尔感奋,首陷贼峰,视死如归,其蹈白刃,予方籍尔力,尔则逝矣! "称赞童子明之死重于泰山。

移镇蓟辽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朱载垕即位,为明穆宗,重用徐阶高拱张居正,调谭纶镇守蓟辽。谭纶到任之后才知边防军素质太差,向朝廷建议调戚继光来蓟州练兵修长城。隆庆元年(1567年)10月,戚继光赴蓟州,俞大猷、汪道昆皆亲自送行。

戚继光到蓟镇之后,发现长城不但低矮,而且大多倾圮,急需修整,才能抵御鞑靼人进攻。隆庆二年(1568年)五月,他上书朝廷建议两千里长城筑台3000座。于是,蓟州东路副总兵胡守仁奉命带三千义乌兵到蓟州。第二天早晨,戚家军整整齐齐排列在点验场上,等候戚继光检阅。天不作美,不一会乌云密布,下起瓢泼大雨。戚继光冒雨站在指挥台上,检阅部队。义乌兵淋得睁不开眼睛,还是精神抖擞,岿然不动。戚将军说:"当兵是打仗卫国杀贼保民的。只有艰苦磨炼,养成铁的纪律,才能打胜仗。"到了中午,雨过天晴,骄阳似火。义乌兵依然直立不动,边防军见戚家军纪律如钢,无不惊骇,从此不敢违纪。不久,戚继光弟弟戚继美带七千名沂州兵来增援。到隆庆五年(1571年),全部墩台修筑完成。从此,东起山海关,西至镇边城(今居庸关西)的两千里长城上,矗立着数以千计的炮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着数千义乌兵的血汗。

戚继光守边二十年,基本上没有什么战事。隆庆二年(1568年)十二月,朵颜部董狐狸、长昂依恃鞑靼小王子势力,屯兵河北会州企图进犯董家口、榆木岭、青山口等处,戚继光用火器击溃敌兵前哨,又引兵出青山口迎战,董狐狸慑于戚继光威名,慌忙逃走。万历元年(1573年),董狐狸又夜袭拿子口,被戚继光率兵打败。过了一个多月,董狐狸联合小王子所部插汉儿在桃林、界岭集结,偷袭蓟镇,又被戚继光打败。万历三年(1575年),董狐狸弟弟长秃进犯董家口,长秃被明军活捉,董狐狸不得已率亲族三百人叩首请罪,发誓不再侵犯明境,戚继光向他们晓之以理,当场释放长秃,并允许朵颜部到长城边一些关口通商互市。此后,在戚继光守边期间,与朵颜部睦邻友好。一大批义乌兵军官升为总兵、参将、副将、守备等职。

万历七年(1579年)十一月,戚继光奉命援辽。他侦知鞑靼兵向山海关外狗儿河方向运动,就令士卒将自制的爆炸武器"自犯钢轮火"地雷埋于敌骑必经之地,然后诱敌出战。当鞑靼兵伯彦部向狗儿河推进时,忽听一声巨响,骑兵炸得人仰马翻。戚继光乘势出击,打得伯彦军大败而逃,追至石河墩,三面合攻伯彦,伯彦率残部夺路逃脱。戚继光追出百里,大获全胜。朝廷鉴于戚继光守蓟州功勋卓著,同年秋加升太子太保,后又加少保,"戚少保"之名由此而来。义乌兵亦由此大批升职。

卫国戍边

万历十年(1582年),首辅张居正病故,尸骨未寒,朝野纷纷掀起一股反张居正潮流,也涉及戚继光,而攻击最凶的竟是他的部下杨四畏。万历皇帝是个是非不分的皇帝,对张居正恨之入骨。听信奸佞小人,把戚继光调任广东总兵,吴惟忠、陈文良、吴大绩等随往。万历十三年(1585年),戚继光上疏告退获准,回到登州(今山东蓬莱)故居。万历十六年(1588年)一月五日,戚继光病故。他的部将胡守仁、王如龙等也遭免职。

万历二十年(1592年),叛臣刘东晹在宁夏叛变。总督魏学曹围攻不下,请朝廷救援。兵部尚书石星主张掘开黄河大堤,放水灌城,企图淹死叛军。甘肃巡抚叶梦熊果然决黄河水灌宁夏城,结果叛军未被淹死,而百姓却大受其害,民不聊生,甚至剥树皮为活命。后来有人提议征集义乌兵三千增援。义乌兵至宁夏后受叶梦熊指挥,作为先锋,乘虚登城,攻城告捷,俘获车辆财物甚多。

阵法

鸳鸯阵,是戚家军步兵的个人与单位的基本战术养成,好比现代军人必须要通晓熟练步兵班的战斗防卫与武器使用,不是什么玄之又玄的神化八卦阵,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实战应用阵形。小用于个人与行伍,大用于万人对阵皆适宜。

小编制的鸳鸯阵有以下的三种主要变化,请参照插图。

鸳鸯阵基本布置图

鸳鸯阵二伍各变小三才阵图

鸳鸯阵左右分变二伍图

戚继光在与敌对阵,偏重于四四编组的方块阵形,参照戚继光著述的兵书也说明了这个倾向,是戚继光行军作战的特色。戚继光与戚家军从南打到北,未尝败绩。让戚家军从明朝中末期打到明朝灭亡为止,身经百战。这才是经得起无数战火考验的实战军阵,简单就是美。

以下是戚家军最常应用的基本军阵展开图与说明。

初出直阵图

此图原为直立图,限于篇幅只能横摆。出营行军与出营开赴战场时的阵势。

临阵前横阵图

到达战线后,由直阵展开为横阵。展开完成听号令立定原处。

临战前阵式图

临战前,此时二、三哨分出一半兵力前去本队前方约一里处做为伏兵,中军鸟桶队及大铳队往前走到主战队伍约一哨距离前方,单摆一线听号声开始放铳射击。后哨的四哨,往前走到前哨距离约一哨远处停止,作为二层兵力。布置在一、四哨左右的二、三哨,作为主战的一、四哨两翼护卫。

额外说明;戚家军用的是鸟铳[chòng],但没用到所谓的三段式射击术。之后在北方练兵时,戚继光在军事教条上载明了所谓的三段式射击法。

攻击阵式图

中军鸟铳队及大铳队射击完毕,听号声退回本营之内。主战攻击队伍听号声点鼓前进攻击。基本上,摆开的阵势是以鸳鸯基本阵及三才阵为主,尤其是两翼伏兵皆以三才阵为主要布阵战术。戚继光经常运用两翼伏兵作为狙击敌军后路,以及阻截敌人援兵。行军时更规定必须在来路布置伏兵,作为本队遇伏时策应支持与阻击敌军。

装备

戚继光的基层战术单位是"车"或是"队",车营及辎重营是"车",马营及步营是"队"。马营及步营是第一线主力战斗部队,全营官士兵全部挂精良甲胄上阵,车营及辎重营是辅助支持部队,车正(含)以上官佐才有挂甲,车兵不挂甲。

戚继光的部队在明朝来说,火器比应该算是最高的,且用的是鸟铳,只差在重炮威力与数量均等少于京营。

车营火器比为 43.60%,马营火器比为 42.57%,步营火器比为 48.02%,辎重营火器比为 58.70%,其中以辎重营火器比最高。戚继光蓟州练兵编组的部队火器数量及比例是同一时期全世界;"最多量也是最高比的火器部队",同一时期的欧洲正流行西班牙大方阵,单一大方阵规模相当于明朝的"营",单一规模的西班牙大方阵配付的火器比为22.38%(不含炮兵)。日本战国大名是以"备"为基本战术单位,也是相当于明朝的"营",一个战国大名的"备"(百万石大名本阵备例外)火器比为20.98%。此时的全世界只有奥斯曼帝国的新军(就是近卫军)火器比约在30%以上还有得一比。

戚继光的最基层战术单位的"车"与"队"的人员编组与武器配备可以搭配形成营阵或是自我独立作战,相比其它世界各国的基层战术单位,较注重大军阵的互相搭配,独立作战的职能相对弱了很多,这是明朝与其它国家在部队编组上最大的不同点。

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只是写在兵书上实际没有实行。

战绩

自成军起,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比较有名的大战有:嘉靖四十年(1561年)台州大捷,经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战斗,十三战十三捷,斩杀倭寇三千余,烧杀溺毙无算;福建之役,总兵力六千,经横屿、牛田、林墩三战,斩倭寇五千余级,其中横屿之战是一场精彩的步炮协同作战,先以火炮击沉倭寇战船并轰击倭寇大营,再以突击队强行登陆突破倭寇本阵,斩杀倭寇头领。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平海卫,经仙游、王仓坪、蔡丕岭四战,共斩杀倭寇两万余,福建倭寇被一扫而空,另于广东剿灭勾结倭寇的海盗吴平,击败吴平手下的海盗三万余人,吴平逃亡海上。

隆庆元年(1567年),戚继光及其老部下(戚家军)三千人调往京师,督阵蓟辽,戚家军火枪队易步为骑,成为中国第一支火枪骑兵队。戚继光督阵蓟辽期间编练车步骑营三万。隆庆二年(1568年),朵颜部酋长董狐狸率蒙古铁骑三万入寇,戚继光以车营抵挡,自己率八千铳骑突袭董狐狸牙帐,大破朵颜三万铁骑,俘董狐狸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关请罪。万历三年(1575年),长秃率兀良哈铁骑五万入寇,戚继光又率火枪骑兵队出塞包抄,一口气打垮五万蒙古骑兵,活捉长秃。

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戚家军成军,到万历十一年(1583年)戚继光去职,戚家军击败的敌军总数超过十五万余,这在日久承平的万历中兴时期是很恐怖的战绩。

戚家军的威名并没有因为戚继光的去职而低落,以戚家军为种子的浙兵一直是明后期国防力量的主力,万历朝鲜之役,浙兵首登平壤,立下头功,其中许多人还是戚继光的老部下,如攻克牡丹峰的老将吴惟忠。

评论

总评

戚家军百战不败的原因在于戚继光的治军思想极为先进,以东亚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部队,后膛的神威将军炮、佛郎机炮、大口径的加农炮发熕,还有鸟铳、倭刀、铁甲,戚家军的装备绝对是东亚第一、世界前列。

要知道三十年之后的日本最强悍的领先世界同列的萨摩兵团,全军有两万只火枪,却只有两门轻炮,全日本到了江户时代才开始有大型的火炮出现。而戚家军作为一支地方军队,其火器的先进程度甚至直逼京都神机营。

戚家军的纪律严明也是闻名天下,但凡出征时有扰民行为的一律斩首示众,作战骁勇、善待百姓,所以戚家军无论在哪里作战都能够获得当地百姓的支持,苗瑶等少数民族都为之誓死效命。

历史评价

戚继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岂无材勇?诚得浙士三千,亲行训练,比及三年,足堪御敌!

胡宗宪:身经百战,勇冠三军,持廉秉公而士心咸服,令行禁止而军容整齐。执锐披坚,见贼则轻身先进;绝甘同苦,遇士则推腹不疑。白水能以寡而敌多,黎庶免荼毒之苦;花街乃以全而取胜,城隅获安堵之休。随旌麾之所指,即捷报之连闻。台民共倚为长城,东浙实资其保障。

王宗圣:用兵以来,全捷甚稀,惟我(义)乌兵一月之内,凡水陆十战十捷,我兵损折仅七人。至如花街、白水、长洋之役,以寡临众,全捷尤奇,衣冠被擒者二千余,一旦尽返。

柳成龙:所谓南兵者,乃浙江地方之兵也。其兵勇锐无比,不骑马,皆步斗,善用火箭、大炮、刀枪之技,皆胜于倭……头戴白幍巾,身以赤、白、青、黄为衣,而皆作半臂,略与本国罗将之衣相近,真皆敢死之兵!

李好闵:复破此贼(倭寇),非得浙兵不可!

《明史》: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戚)继光一军特精。……戚家军名闻天下。

《义乌县志》:①民朴且勇,克偕成功。 ②(义)乌武勇之名甲于天下,而南御倭、北御虏,尽召乌兵矣。

《大参戎南塘戚公表功记》:其视师也有忠信仁义之怀……心在国家而身先士卒,勇不畏难而谋善断敌。

统帅简介

戚继光(嘉靖七年1528年-万历十五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往浙江,招募新军进行训练,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在浙江、福建取得台州、横屿、平海卫、仙游等战役的胜利,基本荡除东南沿海倭患。隆庆二年(1568年)调往蓟州,加高加厚长城,修建空心敌台,创立步、骑、车、辎 重诸营,边境得以安宁。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往广东,后罢归登州,不久病卒。

戚继光以捍卫边疆为己任,屡克强敌,战功卓著, 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书传世。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