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县溪州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彰化县溪州乡位于彰化县最南边,南临浊水溪与云林县西螺镇、莿桐乡相望,东邻二水乡与田中镇,北邻北斗镇、西接埤头乡与竹塘乡,全乡面积约74平方公里,南北长8.18公里,东西宽13.6公里,目前全乡人口有 三万二千多人。
昔日浊水溪出二水隘口以后分为四条分流,由北而南依序是东螺溪、西螺溪、虎尾溪、北港溪,至日据时代东螺溪是主流,溪州乡正位在东西螺溪间的浮覆地,因是溪中之沙洲,故名“溪州”,后来才改为“溪州”。
溪州乡原为巴布萨平埔族眉里社栖居之地,清代隶属彰化东螺堡,日本统治台湾后,实施市街庄制,改称为溪州庄,属台中州北斗郡所辖,设庄役场于今日的溪州村,溪州之所以成为日后的乡名,至此确立。[1]
- 各村简介:
溪州乡目前有溪厝村、坑厝村、水尾村、瓦厝村、东州村、尾厝村、旧眉村、溪州村、三圳村、三条村、 菜公村、张厝村、潮洋村、柑园村、成功村、西畔村、圳寮村、大庄村、荣光村,共19村。
- 乡长介绍
溪州乡乡长: 江淑芬
施政方针:
1.補助津貼-為鼓勵生育及慰問喪葬,運用回饋金發給鄉親生育及喪葬補助津貼。 2.加強圖書館功能-提供弱勢學童課後輔導及學習,促進學識交流,城鄉同享書香資源。 3.多功能活動中心-協助設立各區多功能活動中心,發展社區特色,推動中心5大功能:文化、學習、社福、圖書、休閒,提供身體及心理健康的支持。 4.食堂供餐計畫-補助社區完善「老人食堂」供餐計畫,打造溪州桃花源,讓老者安之、壯者用之、少者懷之。 5.關懷新移民-設立新移民社團,辦理學習成長課程,匯集多元文化,提供新移民一個相互支持、如「家」般溫暖的空間。 6.社團經費補助-為溪州合法社團爭取經費補助款,健全社團組織,積極舉辦各項活動,以達成自我成長,豐富生活內涵。 7.富農政策-溪州鄉有 70% 的農戶,以農立鄉,增加農業課人力,進行組織改造,成立技術、設施、產銷等農業組織,導向富農政策。 8.保良田護水源-活化莿仔埤圳景觀,讓灌溉水圳長流,農業不缺水欣欣向榮。 9.建立生產履歷認證-結合農會發展產業,讓「溪州拔」「溪州米」打響溪州知名度。建立生產履歷認證,保證品質與價格,穩定提高農民收益。 10.提升土地價值-通盤檢討溪州鄉土地,促進溪州鄉整體建設發展及提高土地經濟價值。 11.發展觀光產業-與縣政府共同管理花博公園,開創農特產品銷售專區,並建構環鄉自行車道 ,連結西螺、溪州大橋、高鐵、高速公路及濁水溪風光,成為觀光帶,帶入人潮及錢潮。 12.休閒農業青年就業-塑造農村新風情,以「樂活」主題來拓展休閒農業。將溪州定位為兼具生活、就業、生態與自然休憩的平衡空間,具有糧食生產、提供具吸引力的居住環境、創造不同的就業機會與休閒遊憩資源。[2]
目录
各级学校
国民中学:
彰化县立溪州国民中学
彰化县立溪阳国民中学
国民小学
彰化县溪州乡溪州国民小学
彰化县溪州乡三条国民小学
彰化县溪州乡圳寮国民小学
彰化县溪州乡南州国民小学
彰化县溪州乡潮洋国民小学
彰化县溪州乡大庄国民小学
彰化县溪州乡水尾国民小学
彰化县溪州乡成功国民小学
彰化县溪州乡侨义国民小学[3]
地名的由来
‘溪州’地名的由来,是由于该乡位处东螺溪(旧浊水溪)与西螺溪之间的泛滥平原浮覆地,因是溪中之沙洲,所以称之为‘溪州’。
溪州乡原为巴布萨平埔族眉里社栖居之地,清代隶属彰化东螺堡,日本据台后,实施市街庄制,改称为溪州庄,属台中州北斗郡所辖,设庄役场于今日的溪州村,溪州乡名,至此确立。
溪州乡在清朝时期就已经有汉人在这里开垦了。当年的拓荒者不仅要与水搏斗、还要为生计操烦。直到1901年,莿仔埤圳开凿、1911年浊水溪堤防兴建,人们也因为有莿仔埤圳而可以引浊水溪充满泥沙的河水灌溉。因为圳水的充满泥沙,农人通常运用浊水来补充农田的养分、地利、增肥,还会在农闲时特别让自己的田地积满圳水,沉积泥土,这让原本只能种植旱作的沙砾地慢慢的沉积成一亩一亩良田。在这样土地上生长又受浊水溪滋润的农作可以说是菜香米甜。浊水溪溪水富含微量元素,所生产的稻米比起清水灌溉的既香又Q,而以“浊水米”闻名台湾。[4]
历史文化
溪州糖厂
溪州糖厂曾是台湾重要的糖厂。
1909年,日本政府要求当时台湾的富商板桥林家,将在上海、香港的资产返回台湾,林家为了保护这笔庞大的世袭财产,又在台湾总督府鼓励糖业的怂恿下,便出资成立“林本源制糖合名会社”,借由官厅的权力强制收购民地,兴建厂房,以糖厂为中心铺设五分车铁道运送甘蔗。
溪州糖厂的烟囱原为铁制,厂方担心日久生锈,所以外表涂以黑色油漆,是为“黑管”的由来。1925年爆发二林蔗农事件,蔗农怒火蔓延到溪州,间接导致林本源制糖株式会社被新营的“盐水港制糖株式会社”购并。新会社扩增溪州厂产能,在一厂旁增设新厂房,新厂烟囱改采钢筋水泥灌注,外表水泥干涸后呈灰白色,是为“白管”由来。
现今的溪州市区,曾被称为“会社街仔”,当年街民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糖厂,两根醒目的烟囱映入脑海,后来“黑白管”成为溪州糖厂的代名词,也用来消遣别人胡说八道(黑白讲)。如今溪州糖厂的黑白管遗迹早已不复见,仅存老照片与记忆,足以作为台语俗话的历史见证。
1909~1925林本源制糖株式会社
1909年,板桥林本源家族在北斗郡的溪州庄(亦即今日溪州乡),投资创设“林本源制糖合名会社”。
1913年“林本源制糖合名会社”增资,改名为“林本源制糖株式会社”,厂房、机械主要位于溪州庄,铺设五分车铁轨贯穿延伸的农场范围,则到今日的二林、竹塘、大城等地。
1925~1946盐水港制糖株式会社
1925年爆发“二林蔗农事件”,蔗农们群起抗议糖厂收购不公,连带引起全台的农民运动,加以当时板桥林家内讧,林本源制糖株式会社便被盐水港制糖株式会社给并购,改名为“溪州制糖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轰炸台湾,因糖业是经济命脉,溪州糖厂及其周边,皆被轰炸,木造的拾翠楼俱乐部也毁于灰烬当中。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的统治权被中华民国的国民党政府接收。
1946~ 国民党政府来台后,接收、合并日本时代的制糖会社,成立“台湾糖业公司”,简称为“台糖”。“溪州制糖所”改名为“溪州糖厂”,继续制糖。1954年,溪州糖厂被并入溪湖糖厂,而台糖总公司部分处室迁至溪州乡。不再生产的厂房改建为办公之用,日式宿舍分配给员工,加上台糖员工训练所、台糖员工子女就读的南州国小、及周边戏院、市场、酒家茶室、旅社等,直至70年代台糖总公司迁回台北,是溪州乡的台糖繁华期。[5]
水文系统
莿仔埤圳起造年代在日据时期,人工挖掘,是台湾第一条官设水圳,也是彰化县第二大的灌溉系统,从溪州乡取浊水溪水灌溉整个彰化西南地区,经溪州乡、埤头乡、二林镇、芳苑乡等,全长约23公里,源自溪 州乡至芳苑乡出海。流域面积近9000公顷。
沿著莿仔埤圳的溪下路为乡内重要的东西向道路,沿线种植羊蹄甲。溪州乡的聚落也沿著水圳产生,为典型的伴水而居的平原聚落型态,更是本乡产业发展的重要水利系统。
- “有莿仔埤圳才有溪洲”
溪州原本是浊水溪之流之间的沙洲,也因此而得名“溪洲”,后改为“溪州”。
在清朝时期就已经有先人在这里开垦了。当年的拓荒者不仅要与水搏斗、还要为生计操烦。直到1901年,莿仔埤圳开凿、1911年浊水溪堤防兴建,人们也因为有莿仔埤圳而可以引浊水溪充满泥沙的河水灌溉。因为圳水的充满泥沙,农人通常运用浊水来补充农田的养分、地利、增肥,还会在农闲时特别让自己的田地积满圳水,沉积泥土,这让原本只能种植旱作的沙砾地慢慢的沉积成一亩一亩良田。
在这样土地上生长又受浊水溪滋润的农作可以说是菜香米甜。浊水溪溪水富含微量元素,所生产的稻米比起清水灌溉的既香又q,而以“浊水米”闻名台湾。
溪州这个农乡因为水圳绵绵流过,逐渐地聚居起人口。不仅孕育一代又一代的溪州人,也为台湾生产了优良的农产、提供丰美的食物。
近年来中科四期二林园区及芳苑国光石化的开发案,计画引农业灌溉水作为工业用水,造成地方居民强烈反弹,水资源的分配引起各界关注。[6]
交通概况
主要道路有:
一.中山高速公路: 贯穿本乡的高速公路,由水尾村经中沙大桥可抵云林县。
二.省道台一线: 贯穿乡境,北达北斗镇、南经西螺大桥进入云林县西螺镇。
三.中央路: 由溪州市街,经三圳村,到达潮洋、张厝二村,沿浊水溪堤岸向东可至二水乡。
四.中山路、莒光路: 为本乡的主要市集所在。
五.陆军路: 为张厝、潮洋二村民来往北斗镇之要道。
大众运输系统:
- 搭乘员林客运:
从员林站搭车--> 搭乘"员林 经 溪州 往 二林"路线,于溪州站下车。
从溪州站搭车--> 有"溪州 往 西螺(斗南 民雄 嘉义)"、"溪州 往 北斗 员林 彰化 台中"、"溪州 往竹塘 二林"三条路线。
- 搭乘日统客运:
搭乘资讯请洽日统客运溪州站 04-8891321 彰化县溪州乡瓦厝村莒光路105号[7]
观光旅游
视频
《光之忆》。看见了一场记忆旅程(溪州荣光村纪录片)
彰化溪州 万景艺苑
【台湾囝仔赞 】178彰化县溪州乡 圳寮国小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