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簡稱彭水縣。位於中國重慶市東南部,與湖北、貴州毗鄰。地處武陵山區,烏江下游,幅員面積3903平方公里。319國道穿過該縣,至重慶市中心,全長約270公里。

歷史

春秋戰國時期,彭水所在地區屬巴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將全國劃分為36郡,重置黔中郡,彭水屬其管轄範圍。

西漢建元元年(前140年),漢武帝置涪陵縣,治今彭水所轄郁山鎮,屬巴郡。王莽始建國元年(9年),改涪陵縣為巴亭,東漢建安六年(201年),置巴東屬國都尉,治今彭水縣,析涪陵縣地置涪陵(治今彭水縣城)、永寧(治今貴州省德江縣上費溪)、丹興(治今黔江區)、漢葭(治今郁山鎮)4縣屬之。

蜀漢章武元年(211年)劉備改巴東屬國為涪陵郡。

東晉咸和三年(328年),今黔江、彭水等地少數民族起義並占領涪陵郡地,涪陵郡被迫遷至漢平縣。

南齊時復置涪陵、漢葭兩縣,屬涪陵郡。

北周保定四年(564年)廢涪陵等縣置奉州,不設縣,屬益州。建德三年(574年),廢奉州置黔州,治今郁山鎮。

隋開皇十三年(593年)置彭水縣,治今郁山鎮,屬黔州。原涪陵已遷至涪州(今涪陵區),今鬱江時稱彭水,縣以江名,這便是彭水縣地名最早由來。

五代時仍屬黔州、武泰軍節度管轄。

宋初,黔州仍置,彭水隸之。嘉祐八年(1063年),省都濡、信寧、洋水、洪社4縣為鎮入彭水,仍隸黔州。紹定元年(1228年),黔州升為紹慶府,轄彭水黔江2縣,並領羈縻州49個。

元朝彭水仍隸屬紹慶府。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紹慶府升為總管府。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置紹慶珍州南平等處沿邊宣尉使司,治今彭水縣城。至正四年(1344年)置紹慶府軍民宣撫都總使司,仍治彭水縣城,領6州20縣152鎮。

明初襲元制,洪武四年(1371年)廢紹慶府,彭水縣改隸四川行省重慶府。洪武十年(1377年),廢武隆入彭水縣,改隸涪州(包括今涪陵區)。洪武十三、十四(1380、1381年)年,先後復置武隆縣、黔江縣

雍正十二年(1734年),實施改土歸流,置黔彭軍民廳,治今郁山鎮,轄彭水、黔江、酉陽(時秀山屬之)3縣。乾隆元年(1736年)廢黔彭軍民廳置酉陽直隸州(治今酉陽縣城),彭水改屬該直隸州。

民國二年(1913年),彭水縣屬東川道。1927年改隸四川省長公署,第三年屬四川省政府。1935年改隸四川省第八行督察區。

1949年11月16日,中國共產黨接管彭水。1950年1月,屬川東行署涪陵專區。1952年9月,屬四川省涪陵專區。1968年6月,涪陵專區改稱涪陵地區。1983年11月14日,國務院批准彭水縣改建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次年11月10日正式成立。1987年涪陵地區分設為涪陵、黔江兩個地區,彭水自治縣改屬黔江地區。1997年6月,改屬重慶直轄市[1],由黔江開發區代管至2000年。

行政區劃

彭水下轄10個鎮,29個鄉[2]

漢葭街道、紹慶街道、靛水街道、保家鎮、郁山鎮、高谷鎮、桑柘鎮、鹿角鎮、黃家鎮、普子鎮、龍射鎮、連湖鎮、萬足鎮、平安鎮、長生鎮、新田鎮、鞍子鎮、太原鎮、龍溪鎮、梅子埡鎮、大同鎮、岩東鄉、鹿鳴鄉、棣棠鄉、三義鄉、聯合鄉、石柳鄉、走馬鄉、蘆塘鄉、喬梓鄉、諸佛鄉、桐樓鄉、善感鄉、雙龍鄉、石盤鄉、大埡鄉、潤溪鄉、朗溪鄉和龍塘鄉。

視頻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相關視頻

航拍: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航拍: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高谷鎮

參考文獻

  1. 彭水歷史沿革,彭水網
  2. 重慶市 彭水縣衛星地圖,旅遊出行,20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