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张树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树珊(1826—1867),字海柯,安徽合肥人,清朝淮军著名将领。曾任广西右江镇总兵。在周家口(今河南省周口市)镇压捻军而战死。谥勇烈,加赠太子少保。[1]

人物简介

咸丰三年,粤匪入安徽,树珊与兄张树声练乡兵自卫,淮军之兴,自张氏始。五年,击贼巢湖,率壮士数十人败贼,擒斩贼目五人,进破巢县贼营,叙外委。六年,复来安,随官军克无为州,擢千总。又克潜山,至太湖,遇贼数万,树珊仅五百人,军粮火药皆尽。贼屯堤上,树珊选死士缘堤下蛇行入贼中,大呼击杀,贼惊溃。七年,败捻首张洛行於官亭。粤匪方与捻相勾结,皖北几无完区,独合肥西乡以团练筑堡差安,时出境从剿贼。九年,克霍山。十年,两解六安围。十一年,赴援寿州,克三河,擢都司,赐花翎。

人物事迹

同治元年,从李鸿章赴上海,名其军曰树字营。李秀成犯上海,会诸军夹击走之。七月,会克青浦。贼围北新泾,树珊偕程学启力战旬馀,贼始遁,擢游击。进克嘉定,贼大举围四江口,树珊逼贼而营,会诸军奋击,连破二十馀垒,遂解围,擢参将,赐号悍勇巴图鲁。是年冬,常熟及福山贼以城降,而福山贼复叛,围常熟。二年正月,树珊率军航海抵福山西洋港,风潮作,飘舟近贼巢,潮退不得行。树珊曰:“兵法危地则战。”登岸结垒未就,贼大至,树珊疾捣中坚,枪伤左肘不少却,拔出诸营之被围者,进解常熟之围,擢副将。会诸军进攻江阴,树珊扼南门,断贼去路,城复,贼无得脱者,以总兵记名。进攻无锡,悍酋陈坤书、李世贤方以十万众围大桥角,树珊助剿,火贼轮船二、炮船十,歼毙甚众,解其围。李秀成复率众数万至,连营数十里,树珊与诸军夹击,贼大溃。会苏州已下,秀成率死党入太湖,结常州贼,水陆分进,援无锡;时铭传专击外援贼,树珊与诸军合围,十一月,拔之,以提督记名。偕兄树声及刘铭传进攻常州,三年四月,克之,予一品封典,授广西右江镇总兵。

四年,曾国藩督师剿捻,驻徐州,以树珊所部为亲军,令援山东,破贼於鱼台。议设四镇,陈州之周家口为最要,初以刘铭传驻之,既改铭传为游击之师,乃令树珊移驻。五年三月,击贼沙河,贼窜扑周家口,回军夹击败之。五月,又败贼於沙河东,树珊以贼骑飘勿靡常,耻株守,请改为游击之师。九月,驰解许州之围。十月,逐贼山东境,连败之丰南、定陶、曹县。十一月,回军周家口。贼窜湖北,偕总兵周盛波追剿。会郭松林败绩於臼口,贼焰愈炽,树珊自黄冈追至枣阳,贼窜黄州、德安,树珊驰援。诸将皆言贼悍且众,宜持重,树珊率亲军二百人穷追,抵新家牐。贼横走抄官军后,树珊力战陷阵,至夜半,马立积尸中不能行,下马斗而死。后队据乡庄发枪炮拒贼,贼亦寻退,全军未败。事闻,诏惜其忠勇,从优议恤,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建专祠,谥勇烈。七年,捻平,加赠太子少保。

张树珊战殁时年41岁。清廷奖其“忠勇过人”缢勇烈,照提督阵亡例从优议恤。张树珊为淮军勇将,有“血性忠笃,治军精强,作战凶悍,常为军锋”之誉,其部的覆灭使淮军各部莫不心伤。郭松林及张树珊两军相继被歼,对清军各部教训深刻。曾国荃即言:“子美(郭松林)受挫于前,海柯(张树珊)阵亡于后,二人皆戎行健将,悉中贼之诡计。各军于勇锐之中,仍寓稳慎之意,庶可以策万全也。”

张树珊专祠

张家祠堂又名张公祠,位于周口市区南岸中州路,省越调剧团院内。张家祠堂始建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1998年坍塌后被全部拆除。

张家祠堂系清朝中叶,坐镇周家口的两江总督曾国藩和两湖总督李鸿章,联合奏请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载淳恩准,为在周家口镇压捻军而战死的广西右江镇总兵张树珊建造的表功专祠。

据史书记载,清咸丰元年(1851年)至咸丰八年(1858年),捻军曾四次攻占周家口。捻军首领赖文光和张宗禹率起义军攻占周家口后,曾住南寨禹王宫。《周口大观》更详细记载:“同治四年(1865年),两江总督曾国藩为镇压捻军,议定以四省十三府州之地设四镇重兵,以安徽临淮、山东济宁、河南周家口、江苏徐州为老营,各驻重兵,多储粮草,三省往援,四镇之中,以周家口最为重要。”“于咸丰八年冬开始修筑周家口南、北两寨,并重修了西寨。”《清史稿.卷416》也记载:“(同治)四年,曾国藩督师剿捻,驻徐州,以(张)树珊所部为亲军,议设四镇,陈州之周家口为最要,初以刘铭传驻之,既改铭传为游击之师,乃令树珊移驻。十一月,回军周家口。贼窜湖北,偕总兵周盛波追剿。……树珊率亲兵二百人穷追,抵新家闸。贼横走抄官军后,树珊力战陷阵,至夜半,马立积尸中不能行,下马(战)斗而死。”如今,张家祠堂已不复存在,曾国藩与李鸿章当年奏请慈禧及同治帝为张树珊建立专祠的奏章石碑,现为周口市关帝庙博物馆收藏,它将作为永久的历史见证。

视频

张树珊 相关视频

安徽合肥宣传片
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15_咸丰(上)_阎崇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