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敦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清數學家、藏書家)


張敦仁(1754-1834),字仲篙,一字古余、古餘,號古愚,亦號古腴,學界稱古余先生。澤州府陽城(今山西陽城)人。 [1] 

乾隆進士。歷官江寧、揚州、南昌、吉安等府知府,雲南鹽法道。居官之暇鑽研群書,尤通曆算。清數學家、藏書家。

著有《緝古算經細草》、《求一算術》、《開方補記》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張敦仁                  出生日期          1754年
                  字   號          字仲篙,一字古余、古餘                  逝世日期           1834年
                  別   稱         古余先生                  字   號          號古愚,亦號古腴
                  所處朝代          清朝                  出生地           澤州府陽城(今山西陽城)

人物話題

人物生平

乾隆四十三年(1778)進士,授江西高安知縣、廬陵知府、遷銅鼓營同知,署九江、撫州、南安、饒州府事,嘉慶初,歷松江、蘇州、江寧知府,調江西吉安知府,官雲南鹽驛道、揚州知府。

  • 曾主持刊刻《韓非子》、《儀禮註疏》等頗受時人重視。
  • 曾發起刊刻宋淳熙四年撫州公使庫本《禮記》鄭玄注二十卷(附《釋文》四卷),顧千里主持其事。其中鄭注二十卷源自於顧千里從兄顧之逵小讀書堆舊藏,而《釋文》四卷,因小讀書堆本一時難以取出,則以通志堂本替代。
  • 博學,在數學、考據經史方面頗有造詣。
  • 家富藏書,建書樓「六一堂」,奉歐陽修像於堂中,四周儲圖書,設「小史」專門管理。
  • 任吉安知府時,用半年時間,校定《資治通鑑》,補脫字千餘、糾錯字百計。
  • 收藏北宋刊本《昌黎先生集》殘本。
  • 後僑居於江寧(今南京),又建「省訓堂」、「與古樓」、「藝學軒」以藏書,顧廣圻作有《與古樓記》。
  • 卒後其藏書即流散,道州何紹基曾得其金石拓片數種。
  • 藏書印有「文章太守」、「陽城張氏省訓堂經籍記」、「古餘珍藏子孫永保」、「陽城張氏與古樓經籍記」、「張敦仁讀過」、「開卷一樂」、「文章太守」等。[1]
  • 宦海生涯40年,為官公正廉明、卓有政績,更難得的是他從未中斷一般為官者不屑一顧的數學研究,稱得起傑出的數學家。同時也是著名的文獻學家。

人物作品

  • 主要有《輯古算經細草》3卷,《開方補記》9卷,《求一算術》3卷,《求一通解》2卷,《爾雅圖考》20卷,《資治通鑑補正略》4卷,《資治通鑑刊本識誤》3卷,《禮記補註考異》2卷,《雪堂墨品》1卷和《尚書補註考異》等。[2]

人物貢獻

  • 數學研究

《輯古算經》是唐代王孝通輯撰的數學著作,其中介紹了開帶從立方法(求三次方程的正根),是繼南北朝數學家祖沖之的《綴術》失傳後,在此方面的新貢獻,利於解決大型工程建設中複雜的計算問題。張敦仁在研究該書時,發現運算程序過於複雜,不易推廣。於是,他勇敢創新,將宋代已失傳的天元術(與現代代數中列方程相似)用於計算這類題目,把王孝通煩瑣的計算方法簡化為列方程解應用題,對該領域理論用於實踐起了推進作用。同時,他還寫出了三卷本的《輯古算經細草》。

南宋數學家秦九韶在《數學九章》中記載有「大衍求一術」。其雛形是《孫子算經》中說的「今有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解決該問題涉及的理論與現代一次同餘式理論相似。因為求解過程中要輾轉相除直至最後餘數為「一」時停止,故被稱為「求一術」。本來已能解出,明代卻又失傳。張敦仁寫出《求已算術》(三卷),挽救了這一成果。

歷史記載

  • 《清史稿》記載編輯[3]

參考資料

  1. 1.0 1.1  李玉安 黃正雨.中國藏書家通典: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2. 清代的數學家張敦仁 .華夏經緯網.2013-11-09
  3. 清史稿 -- 列傳二百六十五 .新東方.2016-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