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建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建武
出生 1954年12月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 上海交通大学著名教授
知名于 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工程研究所所长。
知名作品汽车离合器/汽车设计丛书


张建武[1] 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1984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87年11月至1989年3月在英国萨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进修,1989年4月至1992年8月前往德国,在鲁尔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从事计算数学和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留德期间因工作出色,荣获1991至1992年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奖学金。1992年9月回国返校任教,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工程研究所所长。 目前研究领域包括: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电动汽车与电子控制技术,特种车辆与物流系统,车身与车架结构工程,以及新型传动技术等

人物经历

1984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87年11月至1989年3月在英国萨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进修,1989年4月至1992年8月前往德国,在鲁尔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从事计算数学和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留德期间因工作出色,荣获1991至1992年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奖学金。1992年9月回国返校任教,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工程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

目前主持包括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QR纯电动轿车,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上海磁浮轨道巡检车研制,上汽工业科技发展基金项目SWB6125低地板城市客车关键技术研究,中港航空设备公司项目SZG4032货邮牵引车研制等5项。

主要贡献

主持并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包括:QR纯电动轿车、上海磁浮轨道巡检车研制、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研究开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重点项目:大轴重货车车钩疲劳寿命及可靠性研究、重载机车转向架关键部件可靠性评价方法研究;上海市科委重点课题:新能源汽车底盘系统轻量化分析、路轨两用消防车研制及配套关键技术研究、登月车牵引传动系统协调控制研究;上海市发改委重大项目:海域MB自主车型整车开发/底盘系统匹配与优化;以及企业委托横向项目多项。近五年来,分别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被SCI,SCIE和EI收录的论文40余篇。

上海交大教授张建武:巴铁技术不深奥,如国家立项很多人会抢

为巴铁前身“立体快巴”做可行性分析报告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建武。

6年前,上海交通大学汽车研究院教授张建武领衔的团队,为巴铁前身“立体快巴”项目做的一份可行性报告,至今仍会出现在巴铁的宣传材料中。

当时,巴铁还只是其发明人宋有洲的一个构想。如今,巴铁已停靠在位于河北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的一处站台上,饱受争议。

今年8月25日,张建武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时,对巴铁项目也并没有一味指责,“从技术上讲, 巴铁本身并不是非常深奥的技术,不是什么世界顶尖技术……它都是利用现有的技术、工艺。 ”

“它无非就是这么一个产品,关键是它能否和现有的大交通融合,这个融合肯定要涉及很多利益的重新分配。”张建武对澎湃新闻记者说,城市新区如果使用巴铁,既适合适合大规模人流快速出行,也没有排放,将来轿车肯定要限制,下面都是电动车。

当年带着想法来找他做可行性报告的宋有洲,在张建武口中依然是“宋总”,“他对发明很有兴趣,但是很多方面他没有深入了解,对技术并不在行。我们现在所谓的创新驱动,需要改变投资方式,因为土壤不肥沃,创新很难得到支持。我在这方面比较同情宋总,有很多问题不是他能解决的。”

关于巴铁的前景,张建武认为,宋有洲应该先找一家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或者大学合作,然后再让资本接入。如果国家层面立项,很多人会蜂拥去抢,可能交大抢不过他们。

下为专访全文: 2015年8月20日,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富民路巴铁300米测试段上,巴铁停靠在距其50米处的第一站台处。 东方IC 资料

【巴铁在技术上没有问题?张建武:它本身并不是非常深奥的技术】

巴铁在秦皇岛测试以来,一直争议不多,专家、媒体、公众从技术角度对巴铁提出了质疑。各方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巴铁如何过桥、是否超重、如何转弯、动力等问题,有专家认为巴铁的出发点是为小汽车让路,而非从根本上抑制小汽车的出行,因而不能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对此,张建武的观点是,巴铁在技术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还是轨道交通,还是电力驱动,它无非就是这么一个产品,关键是它能否和现有的大交通融合,这个融合肯定要涉及很多利益的重新分配。

澎湃新闻:从技术角度分析,巴铁是一个可行的交通工具,还是就是一个骗局?

张建武:从技术上讲,巴铁本身并不是非常深奥的技术,不是什么世界顶尖技术。现在中国最顶尖的就是量子通讯,美国人都不知道。巴铁本身的技术,并没有太大的突破性,它都是只要利用现有的技术、工艺。

澎湃新闻:部分专家认为,巴铁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您怎么看?

张建武:从技术角度看,巴铁和现在的轨道交通相比,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还是轨道交通,还是电力驱动。只是它的车体比较特别,它横跨两个车道,看上去有点慌。如果要真正运营,还要解决心理学上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在报告中都有考虑到。

澎湃新闻:你此前认为,只有该项目涉及的几项核心技术问题得到解决,巴铁才有可能实现产业化。目前巴铁需要突破哪些核心技术?

张建武:最核心的问题是分布式轮毂电机驱动,它每个轮子,都要集中驱动,一个轮子的功率没那么大。它不可能用现在高铁上面那种转向架,因为它太宽了,下面放个转向架,车就过不去了,它必须是单独的。巴铁需要用16个轮子来承压,每个轮子都是一个独立驱动的单元,里面内置电机,产生一定的功率、转速要调节,16个轮子如果同步的话,那就可以走了。我看了一下巴铁的最新照片,它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一核心问题。

第二个核心技术, 就是车体结构和轻量化。巴铁全部采用钢结构,重量太大,压在16个轮子上,轮压很大,同时功率能耗很大,噪声也很大,这肯定是一个问题。我们当时在报告中提出, 一定要改成铝合金,实现巴铁的轻量化。它现在是不是铝合金不太清楚,光看表面看不出,但整个车体结构,看上去还是可以的。

第三个核心技术是左右轮如何同步。因为巴铁有很多轮子,转弯的时候, 左右轮外圈和内圈走的圆弧不一样,走的距离也不一样,那就要差速器来调整速度差,否则巴铁就崩掉了。巴铁上用的差速器不可能是一个实体差速器,一定要用电子差速器。巴铁如果真正运行起来了,轮子都要按照中心线的速度来调节,外圈原来转速要快一点,内测车轮转速要慢一点。巴铁在通过弯道、过坡,都需要调节轴间差速。

澎湃新闻:你此前表示已经好几年没怎么关注巴铁进展了,现在怎么看巴铁?

张建武:它无非就是这么一个产品,关键是它能否和现有的大交通融合,这个融合肯定要涉及很多利益的重新分配。不是技术问题,我的观点不是技术问题,技术问题都好解决,它是一个系统共生问题。 现在要发展一些卫星城市,城市太拥堵了,城市新区如果使用巴铁,既适合适合大规模人流快速出行,也没有排放,将来轿车肯定要限制,下面都是电动车。

澎湃新闻:接下来,巴铁应该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张建武:现在车体已经造出来了,轻量化问题已经解决了,车体结构应该没有问题,至少有了一轮研发。巴铁还可以做一些力学上的实验,测试它的稳定性、重量。巴铁是使用轮毂电机还是轮边驱动,目前还不是很明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