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弗氏海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弗氏海豚,為海豚科壇喙海豚屬下唯一的動物,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深處,但也會出沒在印度洋和大西洋,多見於熱帶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婆羅洲。多成數十頭至數百頭的群遊動,甚至有上千頭的大群。以魚蝦、甲殼類和烏賊類為食。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哺乳綱

目: 鯨目

科: 海豚科

屬: 壇喙海豚屬

種: 弗氏海豚

( Fraser, 1956 )

體長:全長約2.75米

體重:約200公斤

食性:主食魚蝦、甲殼類和烏賊類

繁殖:全年可生育

習性:成群活動

分布:熱帶至溫帶海域

外形特徵

弗氏海豚全長可達2.75米;重量大約200公斤。 弗氏海豚,吻突短。背鰭較小,近似等邊三角形,末端尖,微後曲。鰭肢和尾鰭也較小。體背部藍黑色或黑灰色,腹部白色。由口角通過眼至肛門後方有一藍黑色寬帶,以此帶分界上側為灰色,下側為白色。該黑色帶由眼向前延伸至額吻交界處,由口角另分出一支延伸至鰭肢基。背鰭、鰭肢、尾鰭及尾柄下面均藍黑色。上下頜每側有齒34~44枚。

生態習性

弗氏海豚為熱帶性外洋種,多成數十頭至數百頭的群遊動,甚至有上千頭的大群。常與花斑原海豚、瓜頭鯨及領航鯨混游,在熱帶海域又多與藍白原海豚和長吻原海豚混游,因其外形與藍白原海豚及長吻原海豚相似,海上遠距離識別比較困難。 經常潛至250-500米的水下捕食海洋中層物種,食餌主要為各種魚類;胃容物中有魚蝦、甲殼類和烏賊類的殘骸。 該海豚的天敵尚未發現,但虎鯨、偽虎鯨和鯊魚偶爾把它們當做獵物。

生長繁殖

弗氏海豚全年可生育,產崽高峰期在夏季,妊娠期11個月,初生仔海豚長約110厘米。生育間隔期為2年。

種群現狀

沙撈越海豚的種群豐度僅少部分地區做過統計。大約有289500隻生活在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水域,在東蘇祿海,根據2006年的調查估算,約有13500隻。2002年,航海中利用樣線法測算整個夏威夷海域的種群數量,結果顯示有10226隻沙撈越海豚生活在當地海域。 該海豚在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和日本沿岸海豚漁業有少量捕獲,東部太平洋熱帶海域的金槍魚圍網漁業也兼有捕獲,20世紀70年代菲律賓海域曾捕獲16頭送給香港水族館飼養,有10頭飼養3周以上,最後1頭飼養100天後死亡。但在中國,具體的資源量尚不清楚。

地理分布

泛熱帶水域分布,大致在北緯30度-南緯30度之間的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包括太平洋熱帶海域的菲律賓、澳大利亞北部、東部熱帶太平洋赤道水域和大西洋的加勒比海等;印度洋北部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以及南非水域也曾發現過,中國東海、南海也有分布,在台灣省曾多次捕獲。

弗氏海豚的英文介紹

Fraser's dolphin (Lagenodelphis hosei) or the Sarawak dolphin is a cetacean in the family Delphinidae found in deep waters in the Pacific Ocean and to a lesser extent in the Indian and Atlantic Oceans.[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