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性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異性戀 |
中文名: 異性戀 外文名: Heterosexuality 定 義: 指在性慾和情感上持久地被異性別的人所吸引 |
異性戀(heterosexuality)指在性慾和情感上持久地被異性別的人所吸引。異性戀與同性戀、雙性戀、無性戀、泛性戀等都是性傾向的一種。異性戀在中文的日常使用中也指異性戀者,即對異性感到浪漫愛和性吸引的人(包含性別認同為異性的人,即跨性別異性戀)。無論何種社會文化,異性戀者在整個人群中的人口比例均處於絕對優勢,但異性戀者也有可能是少數群體(比如作為跨性別的異性戀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規定,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異性戀是性傾向的一種,且異性戀者占人口的絕大多數。尊重不同的性傾向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兒童青少年對於性傾向相關內容的充分了解將幫助他們在家庭、友誼、社會等多個方面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取向。
在英文裡,異性戀(heterosexuality)的前綴hetero-源自希臘語ἕτερος,指其他、不同的。而這個術語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十九世紀下半葉,那時西方的性學研究領域逐漸在醫學、心理學和社會學擴展。這個術語的起源與那個時期性行為的病理學色彩密切相關,異性戀這個概念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區別同性戀(homosexuality)。需要指出的是,有兩個詞最初是用來描述被當時的道德規範視為「不正常」的性行為以及實行這種性行為的人。起初,homosexual這個詞指實行同性性行為的人,而heterosexual這個詞指在婚姻關係之外實行的異性性行為的人。但是,進入20世紀,heterosexual的內涵逐漸轉化成男女異性之間的相互吸引和欲望,異性戀被逐漸構建為「正常的」性傾向;而homosexual指代的同性戀卻始終被認為是「不正常」的 。
目錄
為什麼大多數人天生就是異性戀?
個人覺得異性戀不是天生的,是因為從小到大看到的都是男人跟女人在一起,就覺得自己一定喜歡異性。
反正我覺得我喜歡男人這點是從小受的觀念影響,原因是幾年前差點變女同但是忍住了,因為抵不住社會壓力,目前依舊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喜歡男人還是喜歡女人還是雙性戀
同性沒法生育後代,這樣的基因無法傳遞下來[1]
中文
在中文的使用中,異性戀一詞也是同性戀的概念被譯介進國內之後才出現的,「異性戀」一詞的出現最早可追溯到民國時期 。
Review,by:, Friga,等. ACOMPREHENSIVE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DEALING WITH THEORIGIN OF WORDS AND THEIR SENSE DEVELOPMENT THUS ILLUSTRATING THE HISTORY OFCIVILIZATION AND CULTURE by Ernest Klei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World Peace, 1991.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七版)[M] p959
FedwaMalti-Douglas ,Encyclopedia of Sex and Gender. [M].Vol 2 D-I
李二仕. Queer Theory and Queer Cinema%酷兒理論與電影[J]. 當代電影, 2009, 000(006):92-104.
ChouW. Tongzhi: Politics of Same-sex Eroticism in Chinese Societies [M]. New Yorkand London: Routeldge. 2009:14.
Sang,T D. The Emerging Lesbians: Female Same-sex Desire in Modern China [M].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聯合國於2018年發布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中提到了在全面性教育中關於性的概念框架。
該綱要提出,「性」是一個很難界定的概念。一直以來,公共衛生和性學領域的許多專家就性的基本概念進行了大量討論,並最終提出了一個大家普遍認可的「性」的工作定義和概念框架。「性」可以被理解為是人的一個核心維度,它包括了:人對身體的理解和人與身體的關係;情感依戀和愛情;生理性別;社會性別;社會性別認同;性傾向;性親密;性愉悅和生殖。性的概念非常複雜,涵蓋了生理、社會、心理、精神、宗教、政治、法律、歷史、倫理和文化等多個維度,伴隨着人的一生,持續發展。
異性戀與性傾向
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簡稱性向,又稱性取向、性指向、性位向、性定向等,指一個人只和自己不同性別(異性戀)、相同性別(同性戀)或不僅限於一個性別(雙性戀或泛性戀)的個體具有深度情緒、情感和性的吸引,以及與之建立親密關係和性關係的能力。
性傾向決定着性吸引的對象,隨着性成熟而逐漸顯現。
異性戀也有可能是「少數群體」
異性戀是性傾向的一種,性傾向與性別認同並不相同。性傾向是指一個人對異性,同性或者其他非二元性別產生持久的情感、或性吸引;而性別認同是指一個人內心深切感受到的基於個人體驗的性別,可能與出生時被指派性別相同(也就是順性別)或者不同(也就是跨性別)。跨性別者和非跨性別者一樣,也可能是異性戀、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或無性戀。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聯合北京同志中心發布的《2017年中國跨性別群體生存現狀調查報告》中顯示,在受訪的跨性別群體中,雙/泛性戀占比最多,為33.3%,異性戀占26.2%,同性戀占25.7%,此外還有無性戀或不確定的情況。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李銀河的伴侶就是一名跨性別的異性戀者。
性少數群體的存在是無可否認的客觀現象,性少數群體也不只有非異性戀者,比如一名跨性別的異性戀者就屬於性少數群體。
李銀河認為,性少數群體的存在證明了人類性行為模式的複雜性。在異性戀正統主義的社會中,人們已經習慣了異性戀的生活和關係模式,並且認為所有的人都是如此,也都應該如此。非典型性性傾向的存在使深受異性戀正統主義影響的人們意識到自己可能是犯了錯誤。其實常態與非常態之間並沒有很分明的界線。所謂常態的人多少總有幾分非常態,非常態的方向各不相同;而所謂非常態的人的原欲作為自身的一種性慾衝動,與常態的人也沒有什麼不同。
可能作為性少數群體的異性戀人群
異性戀與間性人/作為間性人的異性戀者
間性人(intersex):指那些出生時的性特徵(包括生殖器官、性腺和染色體模式)不符合男性或女性身體的典型特徵的人。「間性」是用來描述各種自然身體多樣性的總稱。在有些情況下,間性特質在出生時是可見的,而在另一些情況下,間性特質直到青春發育期才會表現出來。有一些染色體的變異可能在生理上不會顯現出來。間性與生物學的性特徵有關,它不同於一個人的性傾向或社會性別認同。一個間性人的性別認同可能為女性、男性、雙性或其他性別,間性人可能是異性戀、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或任何性傾向。
異性戀與跨性別者/作為跨性別者的異性戀者
跨性別者(transgender):跨性別指個體的性別認同和/或性別表達不同於其出生時被指定的生理性別。跨性別者可能是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或者其他性傾向。跨性別者可能認同自己是男性或女性,也可能認為自己是流性人、各種性別的結合或沒有性別11。
異性戀與異性戀正統主義
異性戀正統主義(heteronormativity):指相信異性戀是標準的或默認的性傾向,也意味着社會生活對於非異性戀生活方式的邊緣化。在異性戀正統主義中,異性戀被認為是唯一正常的性傾向。異性戀不僅被社會建構成具有主導地位的性傾向,而且被認為是理所當然和普遍存在的。制度化的異性戀構成了合法和符合人們期望的社會和性關係的標準。通過婚姻以及基於婚姻的各種制度安排,異性戀正統主義將異性戀制度「自然化」,成為一種強有力的自然法則,而對人類社會中活生生的現實關係置之不顧。
當今性學與非典型性性傾向
根據社會學家李銀河的看法:目前,學術界對於各種典型性性傾向之外的性傾向並不一概視為變態,因為許多典型性性傾向當中也都有程度不同的非典型性性表現。只有當一種性傾向具有絕對的排他性和固置的特徵時,學術界才把它單列出來作為非典型性性傾向。然而,按照這個邏輯,絕對排他和固置的異性戀傾向也應當被視為變態才是,正常的性應當是一種沒有固定宣洩對象和宣洩途徑的原始衝動,或稱原欲13。
在對待非典型性性傾向的問題上,一個基本的態度是人格平等,所謂平等既包括一種容忍和接納的態度,也包括嘗試去設身處地地理解對方的胸襟,至少是應當尊重具有與己不同的性傾向的人的人格。他們也許屬於少數,但是絕對不應當將其視為次等人類。少數並不等於劣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與眾不同性傾向的人也是公民,既然是公民,其公民權就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這已經是當今世界所有文明人的共識13。
社會對於性少數群體的態度因時代和文化而不同。其實,個人的性傾向只要不傷害他人,就完全是私事,也是受法律保護的公民權利,應當得到尊重而不是歧視和懲罰。對具有非典型性性傾向的少數人的保護,不僅對性少數群體有利,也是提高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舉措,有利於提高一般人群的素質,實現社會和諧。如果把形形色色的非典型性性傾向當作不道德的行為來看待,將會破壞整個社會的和諧13。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 [S].北京: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2017:17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M]. 巴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8.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M]. 巴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8: 112
北京同志中心,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2017中國跨性別群體生存現狀調查報告[R]. 北京:北京同志中心, 2017.
李銀河.性學入門[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4
United Nations,Office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Free & Equal CampaignFact Sheet:Intersex [J]. 2015.
魏偉. 圈內人如何看待同性婚姻?——內化的異性戀正統主義對「同志」的影響[J]. 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4):41-51.
相關文件
我國教育部門的相關教育規定秉持性別平等的理念,涉及性別意識、青春期發展和性心理健康等方面。《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2007)、《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修訂)《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7)強調培養學生明確的性別意識,以及健康的性心理的重要性。
《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2007)
小學4~6年級
模塊二:預防和應對公共衛生事故
• 初步了解青春期發育基礎知識,形成明確的性別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初中年級
模塊一: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類事故或事件。
• 學會應對敲詐、恐嚇、性侵害等突發事件的基本技能。
高中年級
模塊一: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類事故或事件
• 學習健康的異性交往方式,學會用恰當的方法保護自己,預防性侵害。當遭到性騷擾時,要用法律保護自己。
《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
小學5~6年級
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
• 青春期的生長發育特點;男女少年在青春發育期的差異(男性、女性第二性徵的具體表現);女生月經初潮及意義(月經形成以及周期計算);男生首次遺精及意義;變聲期的保健知識;青春期的個人衛生知識。體溫、脈搏測量方法及其測量的意義。
初中階段
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
• 愛生活,珍愛生命;青春期心理發育的特點和變化規律,正確對待青春期心理變化;痤瘡發生的原因、預防方法;月經期間的衛生保健常識,痛經的症狀及處理;選擇和佩戴適宜的胸罩的知識。安全應急與避險
• 識別容易發生性侵害的危險因素,保護自己不受性侵害。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修訂)
小學高年級
• 開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導學生進行恰當的異性交往,建立和維持良好的異性同伴關係,擴大人際交往的範圍;
初中年級
• 積極與老師及父母進行溝通,把握與異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情緒體驗與表達,並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有效管理。
高中年級
• 正確認識自己的人際關係狀況,培養人際溝通能力,促進人際間的積極情感反應和體驗,正確對待和異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誼和愛情的界限;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
水平四:7~9年級
三:身體健康
學習目標3:基本掌握青春期保健知識。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遵循青春期的身心變化規律,基本掌握保健知識和方法。如知道青春期心理發育的特點和變化規律,青春期常見生理問題的預防和處理方法;了解異性交往的原則,學會識別容易發生性侵害的危險因素,保護自己不受性侵害;預防網絡成癮等。
《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7)
性與生殖健康
目標
• 樹立自我保健意識,掌握維護性與生殖健康的知識和技能,提高維護性與生殖健康的能力。核心內容
• 性與生殖健康的基本知識;
• 友誼、愛情、婚戀、家庭與倫理道德;
• 優生優育與適宜有效的避孕方法;
• 非意願懷孕和應對措施;
• 常見生殖健康問題與自我保健方法;
• 無保護性行為對生殖健康的影響;
• 常見性傳播疾病和預防;艾滋病的傳播、流行與控制,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為和預防措施,艾滋病諮詢檢測和服務,不歧視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
• 預防性侵害的方法和技能。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性綱要[Z]. 2007-02-0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Z]. 2008-12-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Z]. 2012-12-0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2年修訂)[Z]. 2012-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7)[Z]. 2017-06-14.
異性戀是性傾向的一種。尊重不同性傾向的社會性別平等教育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兒童青少年對於性傾向和平等權利等內容的充分了解將幫助他們在家庭、友誼、社會等多個方面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取向。在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中,與社會性別平等相關的學習目標主要出現在核心概念1「關係」下的第2個主題「友誼、愛與戀愛關係」、第4個主題「長期承諾及子女養育」,核心概念2「價值觀、權利、文化與性」下的第3個主題「文化、社會與性」、核心概念3「理解社會性別」,核心概念7的「性與性行為」的第1個主題「性與性的生命周期」、第2個主題「性行為與性反應」,核心概念8「性與生殖健康」,內容貫穿5~8歲、9~12歲、12~15歲、15~18歲以上四個年齡段11,具體學習目標如下:
核心概念1:關係
主題2:友誼、愛及戀愛關係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友誼有很多種類型
學習者將能夠:
► 認識到社會性別、殘障或一個人的健康狀況並不影響彼此成為朋友(態度);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人際關係中的不平等會給人際關係帶來消極影響
學習者將能夠:
► 探索人際關係中的不平等(例如社會性別、年齡、經濟地位或權力的差異)將如何影響人際關係(知識); 主題4:長期承諾及子女養育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家庭結構和婚姻概念有許多種類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家庭」和「婚姻」的概念(知識);
► 列舉不同的婚姻方式(例如,自由婚姻或包辦婚姻)(知識);
► 回憶一些婚姻關係會因分居、離婚或者死亡而結束(知識);
► 認同儘管人們在家庭結構和婚姻方式上可能存在差異,但這些都是有價值的(態度)。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文化和社會性別角色影響子女養育
學習者將能夠:
► 討論文化和社會性別角色如何影響子女養育(知識);
► 反思自己對於什麼是稱職的父母所持有的價值觀和信念(技能)。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人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成為父母,並且親子關係包含多種不同的責任
學習者將能夠:
► 列舉父母需要承擔的責任(知識);
► 比較成年人成為父母的不同方式(例如意願和非意願 懷孕、領養、寄養、藉助輔助生育技術以及代孕)(知識);
► 明確表示每個人都應該能決定自己是否要成為父母以及何時成為父母,包括但不限於殘障人士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態度)。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人們在決定是否、為何以及何時生養孩子等方面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學習者將能夠:
► 闡述影響人們決定是否生養孩子的不同原因(知識);
► 認識到每個人都可以養育子女,不論其屬於何種社會性別、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身份(態度),以及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
► 了解有些人想成為父母,有些人不想;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成為父母;有些人成為了父母卻並非出於自願(態度);
► 批判性地評估哪些因素會影響自己關於是否、為何以及何時生養孩子的想法(技能)。 核心概念2:價值觀、權利、文化與性主題3:文化、社會與性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文化、宗教和社會影響我們對性的理解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當地以及不同文化中的成人儀式(知識);
► 了解隨着時間推移而發生改變的,與性有關的文化、宗教或社會觀念與實踐(知識);
► 認同性觀念是多元的(態度);
► 對性的多元化實踐和所有人的人權展示尊重(技能)。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對性行為的接受與否,受社會、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響,並且這些因素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社會和文化規範(知識);
► 審視哪些社會和文化規範會影響性行為,以及它們是如何隨時間而變化的(知識);
► 認識到社會和文化規範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態度);
► 質疑影響性行為的社會和文化規範(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在發展自己的觀點的同時,了解社會和文化規範如何影響性行為,這一點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比較和對照社會和文化規範對性行為和性健康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知識);
► 領會培養在性行為方面的個人觀點的重要性(態度);
► 反思自己所重視的社會和文化規範,以及這些規範如何影響自己在性和性行為方面的個人觀點和感受(技能)。
核心概念3:理解社會性別
主題1:社會性別及其規範的社會建構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了解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之間的差異十分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社會性別和生理性別,並描述這兩個概念的不同(知識);
► 反思對自己的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的感受(技能)。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每個人看待自己的社會性別或向別人描述自己的社會性別的方式都是獨特的,應該受到尊重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社會性別身份(知識);
► 解釋一個人的社會性別身份可能與其生理性別不相符(知識);
► 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會性別身份(態度);
► 欣賞自己的社會性別身份,並尊重他人的社會性別身份(技能)。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社會性別角色和社會性別規範影響人們的生活
學習者將能夠:
► 確定社會性別規範如何塑造身份、願望、實踐和行為(知識);
► 檢視社會性別規範如何產生危害,以及如何對人們的選擇和行為產生負面影響(知識);
► 認識到關於社會性別規範的信念是由社會構建的(態度);
► 認同社會性別角色和社會性別期待可以改變(態度);
► 在家庭、學校和社區的日常生活中採取行動,在社會性別角色方面產生更積極的影響(技能)。
要點:戀愛關係可能會受到社會性別角色和社會性別刻板印象的負面影響
學習者將能夠:
► 分析社會性別規範和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對戀愛關係的影響(包括傳統的男性氣質規範和傳統的女性氣質規範)(知識);
► 說明戀愛關係中的虐待和暴力與社會性別角色和社會性別刻板印象有着怎樣的緊密聯繫(知識);
► 認識到社會性別角色和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對戀愛關係造成的負面影響(態度);
► 質疑戀愛關係中的社會性別角色和社會性別刻板印象(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敢於挑戰自己和他人的社會性別偏見很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回憶關於對男性、女性、具有不同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身份者有偏見的事例(知識);
► 認識到自己和他人的社會性別偏見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態度);
► 批判性地評估自己的社會性別偏見程度,並分析所在社區內存在哪些社會性別偏見(技能);
► 演練應對自己和他人的社會性別偏見的策略(技能)。
要點:恐同和恐跨會對具有不同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身份的人造成傷害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恐同和恐跨(知識);
► 分析導致恐同和恐跨的社會規範及其後果(知識);
► 認識到所有人都應該能夠愛他們所愛的人,而不必受到暴力、強迫或歧視(態度);
► 展示對受到恐同和恐跨傷害的人表示支持的方法(技能)。主題2:社會性別平等、刻板印象與偏見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每個人都同樣有價值,不論其屬於何種社會性別
學習者將能夠:
► 說出人們會如何因為自己的社會性別而受到不公平、不平等的對待(知識);
► 描述在家庭、學校和社區中如何使屬於不同社會性別的個體之間的關係更加公平和平等(知識);
► 認識到對不同社會性別的人表示不公平、不平等的對待是錯誤的,並且違背人權(態度);
► 認識到無論社會性別如何,尊重他人的人權很重要(態度)。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和偏見影響了男性、女性以及具有不同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身份的人被對待的方式,也影響了他們所能做出的選擇
學習者將能夠:
► 回憶社會規範如何影響社會對於男性、女性以及具有不同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身份者進行描述的方式(知識);
► 舉例說明社會性別偏見的各種形式(知識);
► 認同平等對待所有人的重要性(態度);
► 認識到對不符合社會性別規範者持有偏見會損害他們 做出選擇的能力,包括關於健康的選擇(知識);
► 展示如何在對待他人時不持有社會性別偏見(技能);
► 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如何影響自身的觀念和社會性別偏見(技能)。
要點:社會性別平等可以促進與性行為和人生規劃有關的平等決策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性關係中的社會性別平等具有哪些特徵(知識);
► 列出社會性別角色如何影響與性行為、避孕措施使用和人生規劃有關的決定(知識);
► 分析更加公平的社會性別角色如何促進健康的性關係(知識);
► 堅信社會性別平等是健康性關係的一部分(態度);
► 建立基於社會性別平等的關係(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社會性別不平等、社會規範和權力差異會影響性行為,並可能增加性脅迫、性虐待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的風險
學習者將能夠:
► 說出社會性別不平等和權力差異如何影響性行為,以及性脅迫、性虐待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的風險(知識);
► 認同社會性別不平等和權力差異會影響性行為,並影響人們做出安全選擇和採取安全行為的能力,例如使用安全套、獲取性與生殖健康服務等(態度);
► 當自己或他人遭受性脅迫、性虐待,或社會性別暴力時,主動尋求支持或幫助他人尋求支持(技能)。
核心概念7:性與性行為
主題1:性與性的生命周期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人在一生中享受身體和親近他人是十分自然的
學習者將能夠;
► 理解身體上的享受和興奮是人類自然的感覺,這包括與他人身體的親密接觸(知識);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人類天生具備終生享受性的能力
學習者將能夠:
► 理解性意味着對他人產生情感和身體上的吸引(知識);
► 描述人們如何終其一生都可以通過身體接觸(如親吻、 觸摸、愛撫、性接觸)感受到愉悅(知識);
► 認識到性是人類健康的一部分(態度);
► 認識到歧視那些確定或被懷疑具有同性性傾向的人是錯誤的,並認識到歧視會對這些人產生負面影響(態度);
► 表達和理解不同的性感覺,並用合適的方式談論性(技能)。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性感覺、性幻想和性慾都是自然現象,伴隨人的一生,儘管人們並不總是選擇憑感覺行事
學習者將能夠:
► 列舉人們表達性的方式(知識);
► 陳述性感覺、性幻想和性慾是自然而不是令人羞恥的, 並且伴隨人的一生(知識);
► 解釋為什麼不是所有人都會選擇依照自己的性感覺、性幻想和性慾行事(知識);
► 認識到人們對性的興趣可能會隨着年齡發生變化,並可能終其一生都會有性的表達(知識);
► 知道尊重人們在不同文化和環境中不同的性表達是非常重要的(態度);
► 展示如何管理與性感覺、性幻想和性慾有關的情感(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性是複雜的,它包含生理、社會、心理、精神、倫理和文化等多個層面,並貫穿人一生的發展
學習者將能夠:
► 解釋和分析性的複雜性和多面性,即包含生理、社會、心理、精神、倫理和文化等多個層面容(知識);
► 認同性是人類的天性,能提升人類的福祉(態度)。主題2:性行為與性反應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人們可以通過觸摸和其他親密行為表達對他人的愛
學習者將能夠:
►說出人們對他人表達愛和關心的各種方式,包括親吻、擁抱、觸摸,或性行為(知識)。
要點:兒童應理解什麼是恰當的和不恰當的觸摸
學習者將能夠:
►定義「恰當的觸摸」和「不恰當的觸摸」(知識);
►認識到有一些觸摸兒童的方式是有害的(態度);
►展示當別人用有害的方式觸摸自己時該如何處理(技能)。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人們具有性反應周期,即對(身體或精神上的)性刺激產生生理反應
學習者將能夠:
►描述男性和女性對性刺激的反應(知識);
►了解在青春發育期,男孩和女孩會更加意識到自己對性吸引和性刺激的反應(知識);
►解釋很多男孩和女孩會在青春發育期,或更早的時候開始出現自慰行為(知識);
►認同自慰並不會對身體或情感造成傷害,但應該在私密環境中進行(知識)。
要點:在性行為上做出明智決策很重要,包括決定是否推遲性行為
學習者將能夠:
►對推遲性行為和開始性活動的利弊做出比較或對比(知識);
►理解禁慾是指選擇不與他人發生性關係,或自行決定什麼時候與誰發生性關係;禁慾是避免懷孕和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在內的性傳播感染的最安全的方式(知識);
►反思個人在性和人際關係問題上的決策會如何影響自己對未來的規劃(態度)。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性反應周期是關於身體如何對性刺激發生反應
學習者將能夠:
►理解性刺激包含身體和心理層面的刺激,人們對性刺激有不同的反應,在不同時期會產生不同的性反應(知識);
►認識到性反應會受到諸如疾病、壓力、性虐待、藥物、物質濫用和創傷等問題的影響(態度)。
要點:每一個社會、文化和時代都有關於性行為的錯誤觀念,而了解關於性的事實很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在接觸有關性行為的信息時,正確區分錯誤觀念與事實(知識);
►知道了解關於性的事實非常重要(態度);
►質疑關於性行為的錯誤觀念(技能)。
要點:對自己的性行為做出明智的決策很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認識到明智的性決策(例如有足夠的知識和自信來決定是否、何時、以及與何人發生性行為)會影響個人的健康和福祉(態度);
►認識到是否要開始性活動是個人的決定,這個決定會隨時間而變化,同時該決定在任何時候都應受到尊重(態度);
►對自己的性行為做出負責任的決策(技能)。
要點:可以通過採取措施避免或減少危害健康和福祉的性行為
學習者將能夠:
►解釋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人們減少性行為帶來的風險,實現人生規劃(知識);
►解釋安全套和其他避孕措施可以降低性行為帶來的風 險(如艾滋病病毒感染、性傳播感染或非意願懷孕)(知識);
►明白非插入式性行為不會導致非意願懷孕,而且能夠降低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內的性傳播感染的風險,同時也能帶來性愉悅(知識);
►認識到人們可以選擇減少性行為帶來的風險並實現人生規劃(態度);
►做出明智的性行為決策(技能)。
要點:以金錢或商品獲取性利益的性交易活動,會對一個人的健康和福祉帶來風險
學習者將能夠:
►定義性交易活動(知識);
►描述性交易活動可能產生的風險(知識);
►認識到援助交際,即親密關係中涉及金錢或商品交易活動,會加劇不平等的權力關係,增加自身的脆弱性,限制協商安全性行為的能力(態度);
►展示果斷自信的溝通及拒絕性交易活動的技能(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做出性決策之前需要考慮降低風險的策略,以預防非意願懷孕和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在內的性傳播感染
學習者將能夠:
►分析風險降低策略對於預防非意願懷孕和性傳播感染的重要性,包括減少已通過分娩、性虐待或者無保護性行為等途徑的性傳播感染(包括艾滋病病毒)(知識);
►了解援助交際會削弱協商安全性行為的能力(知識);
►認識到可以通過正確的決策減少非意願懷孕和性傳播感染,包括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態度);
►思考並應用風險降低策略來預防非意願懷孕,避免感染和傳播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內的性傳播感染(技能)。
核心概念8:性與生殖健康
主題1:懷孕與避孕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懷孕是一個自然的、且可以被計劃的生理過程
學習者將能夠:
► 了解受孕始於精子和卵細胞結合併在子宮着床(知識);
► 解釋懷孕和生殖都是自然的生理過程,並且人能夠計劃自己的懷孕時間(知識);
► 解釋所有孩子都應該被需要並且得到照顧和愛(態度);
► 認識到並非所有夫妻都有孩子(知識)。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理解懷孕的關鍵特徵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列出懷孕的基本特徵(知識);
► 描述驗孕方法(知識);
► 列出與早婚(自願或被迫)、早孕和早育有關的健康風險(知識);
► 意識到過早發生非意願懷孕會帶來健康層面和社會層面的消極後果(態度);
► 有懷孕的跡象時,找到一位可信賴的成年人(包括父母或監護人)並可與之溝通(技能)。
要點:現代避孕措施可以幫助人們避免懷孕或計劃懷孕
學習者將能夠:
► 糾正關於現代避孕藥、安全套和其他避孕方式的錯誤觀念(知識);
► 解釋不發生性交是最有效的避孕方式(知識);
► 描述正確使用男用和女用安全套進行避孕的步驟(知識)。
要點:社會性別角色和同伴規範可能會影響與避孕有關的決策
學習者將能夠:
► 討論社會性別角色和同伴規範如何影響與避孕有關的決策(知識);
► 認識到決定使用安全套或其他避孕措施是性關係雙方的共同責任(態度);
► 認識到預防懷孕是男性和女性共同的責任(態度);
► 反思自身對於避孕的感受,以及社會性別角色和同伴規範如何影響這些感受(技能)。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不同形式的避孕措施有着不同的有效率、功效、益處和副作用
學習者將能夠:
► 分析預防非意願懷孕的有效方法和與之相關的其他功效(例如男用和女用安全套、口服避孕藥、避孕針、皮下埋植、緊急避孕藥)(知識);
► 解釋什麼是非意願懷孕的個人脆弱性(知識);
► 說明以正確的方式堅持不發生性交是防止非意願懷孕的有效方式(知識);
► 說明以正確的方式堅持使用安全套和現代避孕措施能夠預防性活躍人群的非意願懷孕(知識);
► 展示如何正確使用安全套(技能);
► 解釋緊急避孕措施(在合法和可獲得的情況下)能夠預防非意願懷孕,包括因未採用避孕措施、避孕措施不當或避孕失敗、以及因遭受性侵害導致的非意願懷孕(知識);
要點:無論能力、婚姻狀況、社會性別、社會性別認同或性傾向如何,進入性活躍期且有避孕需求的年輕人都應該能夠順利獲取避孕工具
學習者將能夠:
► 分析通常從當地哪些地方可以獲取安全套和其他避孕措施——雖然年輕人在獲取這些措施時可能仍然面臨某些障礙或限制(知識);
► 意識到不應根據婚姻狀況、生理性別或社會性別而否定任何進入性活躍期的年輕人獲取避孕措施或安全套的權利(態度);
► 展示獲取避孕措施的多種方法(技能)。
要點:過早生育和生育間隔時間過短存在健康風險
學習者將能夠:
► 識別什麼是過早生育,並解釋與之相關的健康風險(知識);
► 描述生育間隔的益處(知識);
► 意識到推遲生育和間隔懷孕的重要性(態度);
► 表達自己對於是否和何時懷孕有什麼傾向(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進入性活躍期的人通過採用避孕措施可以避免懷孕,也可以計劃是否以及何時養育後代,這可以給個人和社會帶來重大益處
學習者將能夠:
► 評估可使用的現代避孕方法對個人的益處與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或風險(例如男用和女用安全套、口服避孕藥、 避孕針、皮下埋植、緊急避孕措施)(知識);
► 審視性活躍人群在決定採用最恰當的避孕措施或多種避孕措施時受到哪些不同因素的影響(例如感知到的風險、花費、可及性)(知識);
► 意識到正確採取避孕措施的重要性,包括安全套和緊急避孕方法的使用(態度);
► 展示有充分的自信討論和採用不同避孕措施(技能);
► 針對自己所偏好的現代避孕方法制定一個使用計劃,以備將來之需(技能)。
要點:非意願懷孕時有發生的,在這種情況下所有年輕人都應該能夠獲取維持自身健康與福祉所需的服務和保護
學習者將能夠:
► 審視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了解它們如何保護未成年母親繼續完成學業、獲得生殖健康服務、不受歧視(知識);
► 認識到少女因懷孕而被學校排斥或開除是對她們人權的侵犯(態度);
► 識別在非意願或有計劃懷孕的情況下,針對懷孕婦女 或少女的一系列衛生保健和支持服務(知識);
► 理解不安全人工流產會給婦女和少女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知識);
► 意識到即使發生早孕或非意願懷孕,懷孕的婦女或少女也應該獲得高質量、安全和全面的醫療保健和支持(態度);
► 展示當朋友或愛人經歷有計劃懷孕、非意願懷孕或養育子女時,自己如何在健康、福祉和教育方面為她們提供支持(技能)。
要點:當一些人沒有打算,或沒有能力做父母時,把孩子送給別人領養是一種解決辦法
學習者將能夠:
► 評估領養的益處和風險(知識);
► 認識到對於沒有做好為人父母的準備,或沒有能力做父母的人,把孩子送給別人領養是一種重要的解決辦法(態度)。
要點:一些做法會促進或威脅到健康的懷孕過程
學習者將能夠:
► 評估哪些產前行為會促進或威脅健康的懷孕過程(知識);
► 認識到確保懷孕過程的健康不僅僅是母親的責任(態度);
► 制定計劃支持健康懷孕過程(技能);
► 展示如何獲得產前服務(技能)。主題2: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的污名、關愛、治療及支持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享有平等的權利,也可以有所作為
學習者將能夠:
► 說明在正確的護理、治療和支持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可以過上美滿的生活,如果願意,他們也可以擁有自己的孩子(知識);
► 意識到和所有人一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權利獲得平等的愛、尊重、關懷和支持(以及及時的治療)(態度)。
要點:有許多有效醫療手段可以幫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學習者將能夠:
► 說明在得到關愛、尊重和支持的情況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能夠通過有效的醫療手段控制自己的狀況(知識)。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對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來說,能夠在安全的支持性環境中談論自己的感染者身份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坦誠談論自己的感染者身份會 有哪些益處以及會面臨哪些挑戰(知識);
► 明白一些人出生時即攜帶艾滋病病毒,而另一些人則是後天感染的(知識);
► 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責任確保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享有安 全的支持性環境(態度);
► 展示如何創建安全的支持性環境(技能)。
要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具有特殊的護理和治療需求,其中的一些治療可能有副作用
學習者將能夠:
► 解釋為什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具有特殊的護理和治療需求,包括一些可能的副作用(知識);
► 明白艾滋病的治療將貫穿一生,而且常常會帶來副作用和其他挑戰,並可能需要關注營養問題(知識);
► 說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兒童和年輕人也可以從治療中受益,但在青春發育期需要重點注意藥量和用藥依從性問題,並且要控制副作用(如骨密度和抗逆轉錄病毒藥物耐藥性)(知識);
► 列舉並展示人們可以如何獲取艾滋病的護理和治療服務(技能)。
要點: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會影響家庭結構、家庭角色和責任
學習者將能夠:
► 解釋艾滋病病毒並不是建立親密關係、享有家庭或性生活的障礙,因為無論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人們都可以一起生活,發生性關係,也可以生育並保證孩子不攜帶艾滋病病毒(知識);
► 闡述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如何影響家庭,包括家庭結構、家庭成員的角色和責任(知識);
► 解釋在獲得來自家庭與社區的支持以及服務和治療的前提下,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以保持健康,生下健康的孩子並進行母乳餵養(知識);
► 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責任支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態度);
► 展示支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不同方法(技能)。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在恰當的關愛、尊重和支持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能夠有意義地生活並且不受到歧視
學習者將能夠:
► 斷定基於艾滋病病毒感染狀況而歧視他人是違法的(知識);
► 意識到一些人從出生開始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通過獲得治療和支持,他們可以過上美滿、健康而有意義的生活(態度)。
要點:只要願意,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內的每一個人都有平等的權利通過婚姻或長期承諾向別人表達性感覺和愛
學習者將能夠:
► 解釋為什麼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內的每個人都有權利對別人表達性感覺和愛(知識);
► 支持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內的每個人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性感覺和愛的權利(態度)。
要點: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所組織或有他們參與的支持小組和項目可以提供幫助
學習者將能夠:
► 解釋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組織或有他們參與的支持小組和項目能夠提供什麼幫助,並描述他們所能提供的福務(知識);
► 理解並讚許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組織或參與的項目所提供的幫助(態度);
► 展示如何找到當地的支持小組和項目(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在恰當的關愛、尊重和支持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以在一生中充分實現自己的價值
學習者將能夠:
► 分析針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受艾滋病影響的人群的污名和歧視為何產生以及造成的影響(知識);
► 找出本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主要倡導者(男性、女 性和跨性別),並描述他們在改變人們對艾滋病病毒的認識和保護其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方面做出的貢獻(知識);
► 欣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取得的成就(態度);
► 開展權利倡導活動,支持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內的每個人免受污名和歧視的影響(技能)。主題3:理解、認識與減少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內的性傳播感染風險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人們可能會因為和性傳播感染者發生性行為感染艾滋病病毒或發生其他性傳播感染。人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降低感染的風險
學習者將能夠:
► 列舉在青年群體中最常見的性傳播感染類型(例如艾滋病病毒、人類乳頭瘤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沙眼衣原體和淋病奈瑟菌感染等)和最常見的傳播途徑(知識);
► 描述正確使用安全套的步驟(知識);
► (在有供應的地方)描述在什麼年齡以及在什麼地點可以接種生殖器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知識);
► 展示通過溝通、協商和拒絕等技能來抵禦違背個人意願的性壓力,或果斷表達採取安全性行為的意圖,包括堅持正確使用安全套或其他避孕措施(技能)。
要點:檢測是確定一個人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或發生其他性傳播感染的唯一途徑;針對艾滋病病毒和絕大多數性傳播感染都已經有治療手段
學習者將能夠:
► 展示對於自己所在社區中針對大多數常見性傳播感染 (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內)的檢測和治療都有所了解(知識);
► 列舉對想要進行檢測的人表示支持的不同方式(知識);
► 認識到為接受檢測的人創建安全的支持性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態度);
► 知道哪裡可以進行檢測(技能)。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各種性傳播感染,如沙眼衣原體、淋病奈瑟菌感染(淋病)、蒼白螺旋體感染(梅毒)、艾滋病病毒和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尖銳濕疣)等,都是可以被預防的,治療或控制的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發生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內的性傳播感染的不同途徑(如通過性接觸傳播;在懷孕、生產或哺乳時傳播;通過含有病原體的血液傳播;共用注射器、針頭或其他鋒利器具而傳播等)(知識);
► 描述不發生性交是預防艾滋病病毒和其他性傳播感染的最有效手段(知識);
► 解釋如果一個人處於性活躍期,也有一些特定的方式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或其他性傳播感染的風險,其中包括:堅持正確使用安全套;避免插入式性交行為;實行「雙方保持單一配偶」;減少性伴侶的數量;避免同時擁有多名性伴侶;接受性傳播感染的檢測和治療(知識)
► 解釋在某些艾滋病病毒和其他性傳播感染發生率很高的環境下,年齡差距很大的個體之間的親密關係或代際親密關係會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和其他性傳播感染的風險(知識);
► 展示如何協商安全的性行為和拒絕不安全性行為(技能);
► 展示正確使用安全套的步驟(技能)。
要點:性健康服務機構可以提供艾滋病病毒的檢測和治療並提供安全套,一些機構可能會提供艾滋病病毒暴露前後預防用藥或男性自願包皮環切手術,還有一些機構可以幫助人們評估自身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風險,也可以幫助人們獲取所需的檢測和治療
學習者將能夠:
► 審視如何通過醫療系統獲得艾滋病病毒檢測,以及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支持的不同項目(知識);
► 列舉不同的艾滋病病毒檢測方式,以及這些檢測是如何進行的(知識);
► 描述男性自願包皮環切手術,以及這種手術如何降低男性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風險(知識);
► 在當地可以獲取的情況下,明確表述艾滋病病毒暴露前後口服預防用藥可以在艾滋病病毒暴露之前和之後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能性(知識);
► 闡明每個人都有權利接受自願的、知情的、保密的艾滋病病毒檢測,而且不應該被要求公開自己的感染狀況(知識);
► 認識到檢測在評估艾滋病病毒易感性和獲取所需治療方面非常重要(態度);
► 展示如何對一個想要進行檢測的朋友表示支持(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溝通、協商和拒絕技巧可以幫助年輕人抵禦 違背個人意願的性壓力,或強化其採取安全性行為的意圖(比如堅持使用安全套或其他避孕措施)
學習者將能夠:
► 回憶一個人的協商技巧會受到社會規範、權力不平等、 關於自我決策權的個人信念和信心的影響(知識);
► 使用有效的溝通、協商和拒絕技巧以抵禦違背個人意願的性壓力、採取更加安全的性行為策略(技能)。
全面性教育中與異性戀相關的常見疑問
常見疑問1:異性戀與婚姻的關係是什麼?
答:婚姻是符合法律規定的主體依法定條件和程序確立夫妻或配偶關係的法律行為。在全世界範圍內,當代社會的婚姻主體並非傳統意義上一男一女的結合,一男一女是婚姻的主流主體,但不是唯一主體。比如在荷蘭1998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家庭伴侶法》中所指的「伴侶」,既包括「同性伴侶」也包括「異性伴侶」。對於同性伴侶來說,登記的同性伴侶將會和婚姻中的夫妻雙方一樣,在退休金、社會安全保障、繼承和扶養方面享有同樣的權利,承擔相同的義務。2000年12月,荷蘭參議院通過一項法律,允許同性戀者結婚並領養孩子,該項法案於2001年4月1日正式生效。荷蘭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常見疑問2:異性戀者與同性戀者有什麼不同?
答:異性戀者與同性戀者相比,在心理健康方面沒有顯著差異,即用心理健康指標無法區分異性戀群體和同性戀群體。在其他方面,異性戀者和同性戀者也沒有較大差異。
由倫敦大學學院的兩位神經生物學學者主持的觀看異性或同性戀愛伴侶臉部時的大腦反應。研究報告發表在2010年12月31日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ONE)雜誌上。根據該研究,戀愛的感覺出現時,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在大腦皮層和皮層下區域所相應產生的生理反應完全一樣。研究認為,不論男人和女人,也不論異性戀者或同性戀者,當人們在視覺的觸發下產生愛戀感受時,大腦中被激活和被抑制的反應狀態沒有差別。
全面性教育中如何進行相關內容的教育
全面性教育中雖沒着重強調異性戀的概念,但尊重不同性傾向的社會性別平等教育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內容。
幼兒園性教育中相關內容的教育
根據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給出的學習目標,幼兒階段關於性傾向平等的性教育主要集中在接納差異、尊重他人和消除歧視上。北京師範大學劉文利教授主編的《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全9冊)中,《奇妙的感覺》《多彩的幸福》《歡樂的六一》三冊中都涉及性傾向平等相關的教育內容。
《奇妙的感覺》一冊主要教會幼兒識別不同的感覺,區分舒服的感覺和不舒服的感覺,讓幼兒認識到自己的身體有不同的感覺是正常的,我們要珍視不同的感覺。
《多彩的幸福》一冊講述了四個不同家庭的生活,讓幼兒理解不同性別、年齡、職業的人都能擁有幸福的人生且都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從而引導幼兒認識差異、尊重人與人的不同。
《歡樂的六一》一冊主要幫助幼兒意識到不同性別都有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的權利,比如女孩也可以喜歡飛機,男孩也可以穿粉色的衣服等。旨在培養幼兒打破性別刻板印象、接納自己感受的意識。
小學性教育中相關內容的教育
小學的性教育不再單純局限於廣義上的尊重差異,而是進一步認識講解有關性別和性傾向的內容。北京師範大學劉文利教授主編的《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全12冊)首次明確談及性傾向的概念是在五年級。
《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首次專門介紹性傾向的概念是在五年級。在五年級上冊讀本「家庭與朋友」單元「消除歧視」主題中,性傾向歧視和性別、地域、年齡、健康狀況、性傾向歧視一起被列為生活中常見的歧視現象。此外,該主題下還闡述了歧視的危害和應對歧視的方法。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兒童能認識到自己和他人的社會性別、性傾向歧視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從而批判性地評估自己的偏見程度並調整自己的行為。在自己遇到歧視事件時,也能更從容地應對。六年級上冊「性別與權利」單元「性傾向」主題舉了兩對同性伴侶共同生活的例子,以此幫助兒童了解「不同性傾向有的人有相同的權利」、「公平對待不同性傾向者」這兩個知識點。
此外,該主題下還闡述了歧視的危害和應對歧視的方法。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兒童能認識到自己和他人的社會性別、性傾向歧視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從而批判性地評估自己的偏見程度並調整自己的行為。在自己遇到歧視事件時,也能更從容地應對。
初中性教育中相關內容的教育
初中階段的性教育在小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性傾向平等對於個人發展和社會和諧的重要性。在了解性傾向具體含義的基礎上,初中生將認識到對性傾向的刻板印象和偏見影響了不同性傾向的人被對待的方式,也影響了他們所能做出的選擇。同時,初中學生也會學習性傾向平等可以促進與性行為和人生規劃有關的平等決策。在掌握這些知識、態度和技能之後,初中生將有能力欣賞自己的性傾向,尊重他人的性傾向,並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如何影響自身觀念和偏見。
何群. 婚姻、同居、生活伴侶辨析[J]. 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7(2):132-136.
劉文利. 孩子有同性戀傾向父母應該怎麼辦[J].人民政協報,2011(4)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全9冊)[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之奇妙的感覺[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之多彩的幸福[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之歡樂的六一[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全12冊)[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0-2017.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 五年級上冊[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7.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 五年級上冊[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7.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初中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全6冊)[M]. 未出版.
參考來源
- ↑ 為什麼大多數人天生就是異性戀?,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