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幽微的人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幽微的人性》取材自李玫瑾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访谈内容。她在书中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犯罪心理画像理论,并通过近年来国内外轰动一时的恶性犯罪案件剖析了犯罪人的心理成因,阐释了犯罪心理学在预防和惩治犯罪方面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关爱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重视他们的成长环境,对他们加强心理教育。

作者简介

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专业技术二级警监,中国著名犯罪心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她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剖析,深受大家欢迎。

原文摘录

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抚养,大家在做父母之前需要想好以下问题 1.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如果夫妻二人亟须挣钱或者事业重要。如果母亲没有时间亲自哺乳,那么最好不要生孩子。否则,极有可能钱挣来时,孩子已成败家子事业做大时,孩子已成陌路人。在准备怀孕和养育孩子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在孩子依恋期内(12岁之前),不让他(她)离开你的身边。 2.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如果一对年轻的夫妇仍然只需要别人的关心,却不愿意关心一个吃喝拉撒都要人帮忙的婴儿;如果夫妻二人对生活事没有耐心也极不情愿傲这类事时,那么最好不要选择当父亲或母亲。在孩子12岁之前,依恋现象一直存在。依恋现象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越重要。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不在父母挣钱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多有知识,更不在父母的事业有多成功,只在你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你在他依恋时期的陪伴时间有多少。 3. 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每个阶段需要父母来做些什么。心理抚育的内容哪些在先,哪些随后,哪些是基础性的理抚育、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抚育?如果完全不知道,有无学习的兴趣?如果没有或没时间,建议最好不要当父母。如果认为孩子出生后会自然长大、会自然懂事,那么人们一定失望。因为只要心理抚育不到位,那么,电视、网络就会教育他(她),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种种“毛病”时再行动已晚。这就是心理发展是有关健期的。尤其是在独生子女的时代,父母没有实验期,当父母终于明白心理抚育的道理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期。所以,心理学尤其是发展心理学,应该作为欲为人父母者的必需知识,有条件者一定要阅读《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各社区或医院在进行孕期教育的时候,要增加父母如... 人的情绪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和人之间是会有矛盾的,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都要知道你的底线,就是你情绪再大,你什么行为也绝对不能为。我认为法律也是这样,其实它不是针对一个人的,它事实上是对一个社会的规则,虽然你有道理,但是你也不能任性。

书评

一个人的童年,造就了他的成年。——李玫瑾

过去看撒贝宁老师主持的《今日说法》,经常邀请曲新久教授和国内研究犯罪心理学的第一人的李玫瑾教授。


这些年,在各个媒体上和《铿锵三人行》 节目中,李玫瑾教授极力推荐和倡导对儿童进行心理抚养和人格教育。

这些举措不仅仅能帮助人避免走入犯罪的道路,更能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善良人

李玫瑾教授在书中从犯罪人的心理成因角度来探寻犯罪的动机,以及犯罪人犯罪的背景。书中大量的事例表面很多人在同年出现心理不健康的情况和缺乏心理抚养的过程,会导致在成年后走向犯罪的道路。

什么人容易犯罪?

犯罪人群分为两种:危险人格和危险情结。

这里重点探讨反社会人格、犯罪人格和缺陷人格。

反社会人格是一种偶发性和激情性事件,大多数时候防不胜防。如本月贵州安顺的公交车坠湖时间。如果在犯罪实施的准备阶段,有机会能给自己自救。

例如:刘德华主演的电影《解救吾先生》中,是以一起真实的演员绑架事件改编而成。在真实案件中,被绑架人也是通过一次次地对话和交流,才给了自己时间和机会。


如果遭遇绑架。其一,不要大喊大叫。因为喊叫会纵然提升环境给绑匪造成的压力,此时应该先冷静,避免有能让引起绑匪情绪过激的行为。

其二,站在绑匪的角度与之平等对话。大多数绑架都只会是要钱才伤及人身。可以等找机会表达:“你是不是有什么难处啊?我觉得这个社会大家都挺难的,你可以跟我说说嘛?能帮的我一定帮。”

其三,在绑匪冷静之后,跟他分析他绑架人让他又危险。他需要什么,你都可以配合他。

如果人性尚存,绑匪就不会再过多的伤害人身。

其次犯罪人格的特征是家庭有残缺,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幸。父母双方或者吸毒或者酗酒,或者患有精神疾病、或者根本不负责任。

犯罪人格的动机简单,手段残忍。心中没有生命的概念,没有善良和道义。为了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为了自己几分钟的快乐,就把一家人从小到老全部杀掉,也有犯罪人曾经谈到杀人和杀鸡没有区别。2014年河南焦作灭门案。

最后,缺陷人格的特征是人格的缺失或者不健全,这种类型也是近些年逐步上升的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

过于宠溺的家庭背景,在外表看来很好。但是是非判断的能力差,比较任性。宠溺抚养恰恰是没有是非观的抚养。

就是想要什么给什么、爱听什么说什么、怎么高兴怎么来。例如2019年震惊全国的大连13岁男童杀10岁女童案、以及药家鑫案等等等等。

性侵和性教育

性侵中侵害者与被侵害者具有某种自然或社会的优势。男性对女性的体力优势、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年龄优势、领导从属关系之间的社会地位优势。

实施性侵害的人员心理分为以下几类:

机会型性侵。因为对方不具有相应的性知识和性意识,在毫无防备的状态下极易容易被侵害。这种情形主要体现在成年人对未成年人。


优势地位型性侵。对某种权力的控制和对资源的限制而对对方进行侵害。

报复型性侵。这些人在性生活上有过压抑和挫折的背景。在实施性侵的过程中会有性虐待的行为,这类过程中往往夹杂着暴力手段,并具有严重的伤害行为和杀人后果。

性满足型性侵。只为了性体验和性满足,大多具有沉泥黄色录像的背景,且没有途径满足自己的欲望。

人的心理过程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性心理发展过程。

6岁之前的性教育在于灌输性别的观念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12岁前后的性教育在在于让青少年懂得性别的魅力与修养。此时的青少年已经初具性意识,懂得对性的表达和理解的方式。

16左右开始引导青少年关注性道德和性法律。不做违背异性意愿的事情,要尊重异性和不要取笑异性。

心理抚养

1、 人性是依靠同年的抚养出来的。12岁之前儿童对抚养人有着浓厚的依恋,此时如果抚养的缺失会导致儿童心理的缺位。

2、 人的养育过程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抚养人,最好有多个抚养人参与,这样有情感的抚养可以增加肌体接触和爱语氛围,影响孩子的情感和语言能力。

缺少言语的环境,会导致儿童进入幼儿期后、不爱出声、不爱表达、说话迟钝。

3、 抚养的方式影响儿童认知的发展。当儿童身边抚养人情感丰富、语言丰富的时候。这些孩子更爱说话,同时更会观察别人的反应。

4、孩子的抚养需要一个稳定的抚养期,至少要六年,最好延伸到12岁。尤其是在最重要的头六年,如果父母陪伴时间少、成长环境被破坏,人性就乱了,后来再去教育是没用的。

5、心理抚养必须亲自抚养,社会和学校是不可代替的。在抚养过程中,孩子会不自觉地复制抚养者的观念和性格特征,所以做父母的修好自己很重要。

6、如果一个人童年老是被教育当乖孩子,他其实会有情绪的,这种情绪没表达出来,就会往心里积攒。罪犯中玩阴的、变态的,小时就是听话的乖孩子。

8、30岁以后的人,最基本的心理营养就是组建自己的家庭并形成亲情力量。人到中年的情感生活,尤其是婚后的家庭状况,决定了一个中年人的生活质量。


最后选个人性幽微的案例吧

善待他人是救命的东西,2003年有个案件就是黄某采用自制的“木马床”杀害了很多青少年,最后那个孩子没被杀,为什么呢?

黄某在折磨他的时候把他捆上,勒晕过去醒过来后他一直哭求:“你别杀我,我是独生子,我有爸爸妈妈,我还有没有胳膊和腿的大爹,还有个奶奶,你要是杀了我,他们以后怎么办呢?你也有妈妈,你如果就这么没了,你妈妈回来找不到你他会怎么样呀?”

结果说的黄某大哭,黄某哭道:“我妈才不管我死活呢,我在与不在他们都不管我。

”然后这个少年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要是不嫌弃我,等你老了,你把我认做干儿子,我陪你,我把你接过来,为你养老。”

黄某最后把它放了。这是天性,这个孩子就是特别善良,所以我觉得做母亲的要教会孩子,善待别人,善良能救命,一念之仁能救命。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