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常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常怡
西南政法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生 1931年1月5日
山西省沁水县
国籍 中国
职业 法学教育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比较民事诉讼法》

常怡,我国著名民事诉讼法学家,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奠基人[1]西南政法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中国法学会理事,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委员。1960年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副博士学位,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主编《民事诉讼法教程》、《强制执行的理论与实务》、《告诉申诉的理论与实务》等19本教材、专著及工具书,在法学刊物上发表文章30余篇。

人物生平

1931年1月5日生,山西省沁水县人。1947年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至1951年8月任山西省沁水县龙渠村小学教员,太岳行政公署民政处干部科干事,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人事处科员1951年9月至1955年8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学习;1955年9月至1956年10月在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1956年11月至1960年11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民事诉讼法专业副博士学位,1960年11月获得法学副博士学位,1961年8月至今在西南政法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

职务

曾任诉讼法教研室副主任(副处级)、支部书记和支委[3]

兼任第三届中国法学会理事,第一届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四川省法学会常务理事。现兼任第四届中国法学会诉讼法研究会顾问,第一届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委员,第一届重庆市人大立法咨询委员会委员,郑州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汕头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

法学专著

□比较民事诉讼法/常怡,2002-12-1版 □民事诉讼法学(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常怡,2002-12-15版

□民事诉讼法学--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常怡,1994-3-1版

常怡 法学论文

□《中国调解制度》 /常怡,,

引文索引(常怡的论著被以下论文引用仅限本网不完全收录)

□论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弊端和改革 /罗辑,,

□论物证鉴定结论与专家证人证言的区别 /刘红娟,,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民事司法救助制度 /周成泓,,

□浅析法官助理制度对我国民事审前程序构建的积极意义--以诉讼效率为价值指引 /何惠生,高原,,

□试论信赖利益保护、例外及当事人更换--刍议对"方舟旅行社"诉"东方航空公司"一案引发的思考 /刘江,,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认 /王志杰,,

□新一届村委会可否以诉讼方式向上届村委会成员索要公章 /刘京柱,,

□执行竞合问题的构想 /何艳芳,余茂玉,

□级别管辖制度的新思考 /余茂玉,,

常怡

□论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程序 /郑治虎,,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权利不平等倾向 /奚玮,,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 /奚玮,,

□重构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我见 /田涛,兰平,

□论专利侵权责任 /施国明,,

□论民事执行权的再分配----兼谈执行体制改革 /王建军,,

□试析我国专利权保护的特别规定 /徐巍,,

□浅谈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上自认 /牛生光,,

□民事诉讼中的抗辩和否认 /徐巍,,

□证据的属性问题研究--浅析民事诉讼中视听资料的合法性 /王清镇,,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论 /田平安,,

民事程序价值之管见

相关访谈

西政的辉煌是如何铸就的?西政现象能否复制?高校该不该把开办法律专业作为吸收生源的招牌?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民事诉讼法界泰斗级人物,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奠基人常怡教授。

常怡教授已有80高龄,但他依旧精神矍铄。因为听力不好,常怡教授戴着耳机跟记者交流。

关于辉煌西政学生出了很多高官

华西都市报:1978年考入西政的学生已经占据了中国法律界的半壁江山,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常怡:文革期间,西政的老师大都没有离开学校。文革结束之后,学校具备了复课的条件,比其他政法院校恢复招生早一两年,这在时间上具有优势。

文革之后,国家急需100多万政法人员,受过专业法律教育的学生就成为“香饽饽”,特别是1982年,刚刚毕业的第一届本科学生抢手得很。

湖南省省委书记周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朱孝清等等……都是1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大学的。

从主观上来看,经历了10年文革之后,很多学生渴望知识的心愿十分强烈,教师传授知识的心愿同样强烈。

华西都市报:为什么西政有些课

堂上有两名教师同时教学?这对教学有什么积极意义?

常怡:西政的校训里有“辩论文化”这个说法,这是学习法律必须具备的文化,两个老师同时教学,可能出现不同的观点,两种观点的碰撞能够给学生带来灵感。

这种辩论的传统延续了几十年,已经成为一种西政文化。

关于成绩西政光辉还在继续

华西都市报:有人把西政比喻为“没落的贵族”,已不再光辉,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常怡:应该说西政的光辉依旧。78级学生的辉煌与当时的历史原因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当时的社会背景,我想也成就不了现在这么多的高官要员。

不应该以1978级学生为历史样本,辉煌是不能复制的,现在不能用有多少人当了大官来衡量学校的光辉。而应该看到西政为国家培养了多少懂法律的人,按照法律要求办事的人。

1979年西政才建立了5个硕士点,现在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

学校今年招收的本科生就有接近5000人,而且现在的教学条件比文革后刚刚恢复招生那会儿要好得多,因此,西政没有没落,西政的光辉还在继续。

华西都市报:目前全国有550多所高校开办了法学专业,您如何看待法律专业“大众化”这个问题?

常怡:西政是一张名牌,正在遭到很多严重地复制。有些学校招募几名法律专业毕业的老师就开始组建法学系,法学院。有的学校基础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环境也不好,这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

华西都市报:前段时间有报道说,有个博导一次性招牌了40多名博士生。您认可“批量生产”博士生吗?

常怡:教学生不应该跟医生号脉一样,10分钟就能够诊断一个病人。有些大学教授告诉学生:我有事会给你打电话,不给你打电话就不要来找我。这种教学态度对学生极度不负责任。

我的学生随时可以找我,我每个星期至少会跟学生见一两面,我也要随时掌握学生的情况。根据我的经验,每年带3个博士生就足够了,最多不能超过5个人,否则就成了走过场。

参考来源

  1. 常怡 ,百度
  2. 诉讼法学家——常怡教授 ,道客巴巴, 2017-03-18
  3. 常怡 ,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