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宋國公 蕭禹(575-648),隋煬帝蕭後之弟,以外戚為隋煬帝重臣。因反對出征高麗,被貶為河池郡守,到任後受薛舉進攻,奮力抵禦。李淵起兵後,歸附唐朝,善行政,終生為李淵重用。李世民即位後,因與房玄齡、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從不「改過自新」。後來李世民評價其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大唐二十四功臣宋公蕭禹排名第九。
蕭禹
蕭禹(575-648),隋煬帝蕭後之弟,以外戚為隋煬帝重臣。因反對出征高麗,被貶為河池郡守,到任後受薛舉進攻,奮力抵禦。李淵起兵後,歸附唐朝,善行政,終生為李淵重用。李世民即位後,因與房玄齡、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從不「改過自新」。後來李世民評價其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大唐二十四功臣宋公蕭禹排名第九。
馮勝
馮勝(?-1395),明初大將。初名國勝,又名宗異,漢族,定遠(安徽定遠)人。馮文質次子,馮國用之弟,喜讀書,通兵法,元末與其兄國用組織武裝結寨自保。後投靠朱元璋,,朱元璋略地至妙山,國用偕勝來歸,甚見親信。從下滁(安徽滁縣)、和(安徽和縣),戰三叉河、板門寨、雞公山,皆有功,渡江,積功為元帥。國用死後命襲兄職,為親軍都指揮。洪武五年,明軍十五萬兵分三路,出擊漠北,徐達的中路軍為擴廓帖木兒(王保保)大敗於嶺北(泛指和林一帶),死傷萬餘人,李文忠輕敵冒進阿魯渾河(今蒙古 烏蘭巴托西北),與元將哈剌章激戰,幾乎戰死;只有馮勝率傅友德等連戰皆捷,六月十一日,攻下亦集乃路(今內蒙古 額濟納旗),至瓜州(今甘肅安西東)、沙州(今甘肅敦煌西),七戰七勝,繳獲牛羊等大量戰利品,十月二十四日,明軍班師回朝。 此後,從援安豐,決戰鄱陽湖,下武昌降陳理,克平江俘張士誠,論功僅次常遇春,遷右都督。吳元年(1367年),以右副將軍從大將軍徐達北伐,下山東,取汴、洛、潼關,論功列第三。中原平定,封宋國公。後數率大軍出塞征擴廓、納哈出。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馮勝為大將軍,與傅友德、藍玉等率兵二十萬遠征遼東,降伏納哈出,設置泰寧、福余、朵顏三衛。因累積軍功而受封宋國公,「詔列勛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僅次於徐達、常遇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