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威廉·狄尔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威廉·狄尔泰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wei lian ·di er tai


威廉·狄尔泰(Wilhelm Dilthey,1833年11月19日-1911年10月1日),德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1]

简介

威廉·狄尔泰(Wilhelm Dilthey,1833年11月19日-1911年10月1日),德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

生平

生于比布里希。1866至1882年,先后在巴塞尔、基尔、布雷斯劳和柏林大学任教。他是柏林普鲁士皇家科学院院士,德国“生命哲学”的创始人。他曾研究黑格尔青年时期的手稿,于1906年发表了《黑格尔青年时代的历史》。最初属于新康德主义,后转向生命哲学,致力于所谓“历史理性的批判”,主张“历史的相对主义”。认为哲学的中心问题是生命。通过个人“生活的体验”(Erlebnis)和对生命同情的“理解”(Verstehen),就可认识到文化或历史即生命的体现。强调和不同的生活类型(理性的、情感的、意志的)相应的是不同的宇宙观,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宇宙观为其特征。他同时认为任何一种宇宙观都是相对的,这就是历史主义的要义。他创立了一门新的学科──“精神科学”[2] ,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以及人的精神”。他认为,要了解人的历史和社会现实存在的各种联系,就得再度体验人的各种生活,只有通过这种“体验”才能达到“理解”。精神科学家在分析研究对象时,是从人给予他周围世界的意义出发。这种意义表现在人的讲话和行动的习惯之中,表现在对道德价值的看法和艺术作品之中。因此,人通过“体验”这些生活的表现,就能理解自己的历史,而这种理解又为人系统地解释自己的经历提供了依据。狄尔泰强调人的直觉和心理因素,否定19世纪兴起的用历史方法来研究文学艺术和其他人文科学的做法,与以舍勒尔为代表的强调证据、强调事实的实证主义方法相反。尤其是狄尔泰对生命价值、超越性意义的强调,以及穷尽生命意义和本质的观点,深刻影响着从传统到现代深刻裂变的文化语境。狄尔泰的这种学说对20世纪初德国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著作

他的主要著作有《精神科学导论》(1883)、《黑格尔青年时代的历史》(1905)、《论德国的文学和音乐》(1937)等。与文学研究有关的重要著作有《施莱尔马赫的一生》(1870)、《诗人的想象力》(1887)和《体验与文学》(1905),后者收入《近代欧洲文学的发展》、《戈特霍尔特·埃夫赖姆·莱辛》、《歌德与诗的幻想》、《诺瓦利斯》和《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等 5篇论文。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