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共和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威尼斯共和國(威尼斯語:Repùblica de Venèsia;意大利語:Repubblica di Venezia),拉丁語中傳統上稱「La Serenissima」(意大利語:Serenissima Repubblica di Venezia,意為「最尊貴的威尼斯共和國」),是位於現今北意大利,以威尼斯的潟湖社群為中心的海上共和國。它於5世紀至1797年存在,聖馬可獅為其國徽象徵。共和國於中世紀時發展成為一個經濟中心,並在文藝復興時期穩固了這一地位。雖然在文藝復興時期,以意大利文出版已成為標準,但直至今日威尼斯語依舊被居民們所使用。
威尼斯早期因鹽的交易而開始繁榮,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這座城邦開始成為海權國。它統領了地中海以及歐洲與 北非、亞洲的貿易。威尼斯海上力量參與了十字軍東征,其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尤其出名。然而威尼斯視羅馬為敵人,並保持了由威尼斯宗主教規劃的高水平的宗教及意識形態獨立,以及高度發達的獨立出版業,其在幾個世紀裡作為避開羅馬天主教審查制度的安全之所。威尼斯逐步征服了亞得里亞海沿岸,成為最為富裕的商人階級的居住地,對城內知名的藝術及建築創作進行贊助。威尼斯的商人們是當時歐洲極具影響力的金融家。這座城邦同時也是一些知名的歐洲探險者,如馬可·波羅,以及作曲家安東尼奧·維瓦爾第及貝內德·托馬塞洛的故鄉。
共和國由威尼斯總督統治,其由威尼斯大議會的成員選舉,城內的商人和貴族形成寡頭政治。威尼斯及其他意大利地區的海上共和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威尼斯居民們逐漸地開始支持這套治理體系。
美洲以及通往東印度的大西洋新航路的開闢,標誌着威尼斯作為海上共和國開始走向衰落。威尼斯城邦在與奧斯曼帝國海軍的交戰中被擊敗數次。1797年,威尼斯共和國被撤退的奧地利和法國軍隊洗劫,隨後被拿破崙一世入侵,威尼斯共和國被分為奧地利威尼斯省、法國附庸國奇薩爾皮納共和國以及法屬伊奧尼亞群島。19世紀,意大利統一後,威尼斯成為意大利王國的一部分[1]。
總督
威尼斯總督 (Doge)是專制的統治者。最初總督由拜占庭帝國任命,從11世紀起,則改由本地選舉產生。總督為終身制,但常有被彈劾、被暗殺、被罷免和被流放者。自公元726年,至1797年威尼斯滅亡,總督共119人,千餘年中,總督平均任期九年。
威尼斯總督上任前需宣誓(promissione ducale),誓言不僅使總督效忠威尼斯,還規範其職責、限制其權力,相當於職業合同。總督誓言起初不過是一種形式,但後來越來越複雜。11世紀之後,新總督就職前,由一個特別委員會草擬誓辭,另外一個委員會檢閱前任統領的記錄,並提醒特別委員會添加、修改誓詞。
1228年,里奧多貴族削弱威尼斯總督的職權,設立顧問團(日後名為「哥蘭提亞」)和最高法庭(日後名為「沙羅維亞」)。 他們亦成立了兩個部門稱為「薩比安提斯」(sapientes),於日後發展成了六個部門。「薩比安提斯」轄下的部門和某幾個其它組織被稱為一個「高里捷奧」(collegio),它是一個協助實行政府職務的部門。1229年由主要議會選舉出來的六十人1建立了一個參議院,名為「威尼斯元老院」(Consiglio dei Pregadi或Senato)。在這段時間總督還有少許實權,而真正的權力操控在威尼斯大議會上,這是一個極為限制的議會式機構,只准許共和國內的貴族成員參與。威尼斯聲稱其政府是「古典的共和國」,因為其政府是由總督的君主專制、參議院的貴族政治和大議會的民主政治三種體制混合而成的聯合政府。
威尼斯唯一的貴族是商業貴族,在1297年通過了一部憲法,除了約兩百個最富有的家族外,將其他人排除在統治威尼斯的大議會(又稱「大元老院」)之外。由此它避免了專制主義和民權政府兩個極端,使寡頭政治得以安穩地維持其權力達幾個世紀之久。威尼斯政府的管理方法好比是一種廣泛的商業合作,在這種合作中,領導家族作為股東和董事產生作用,無論如何這使得威尼斯獲得一種中世紀後期不常見的內部安寧和繁榮。
1335年,「十人議會」設立並變得權力強大,而大約於1600年它因為職權受到規限而變得隱匿、沒有多大作為。它的權力隨着時代轉變有所不同,由原來是大議會的從屬,到後來甚至反過來職權高於大議會。
宗教
威尼斯人信奉天主教,但是不受教宗約束,這在中世紀是一種獨特的現象。威尼斯主教由威尼斯參議院提名後,由執政官通知教宗,教宗可以否決,但不能自推候選人。威尼斯有60個到70個教區,各教區神父由本區內房產所有人推舉,然後由威尼斯主教任命。一般僧侶受貴族監視。聖馬可是威尼斯的主保聖人[2],聖馬可大教堂與威尼斯執政官官邸相連。
視頻
威尼斯共和國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威尼斯「獨立夢」百年未斷 曾被列強爭奪劃割,豆瓣,2013-06-21
- ↑ 海洋霸權 威尼斯共和國興衰史 ,搜狐,2016-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