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太行山脉

太行山脉(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读作taihangshan。太行山脉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余公里。它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

中文名 太行山

外文名 T'ai-hang Mountains 、T'ai-hang Shan、Taihang Shan

别 名 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

位置和重要性 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

构 成 多种岩石结构

组成 最高峰五台山(3061.1米) 北段主峰小五台山(2882米) 南端主峰板山(1791米)

目录

气候特点

[1] 从气候上看,太行山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虽四季分明,但冬长夏短。太行山年平均气温在10℃左右,气候条件与承德相近。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5℃,平均最低气温在-10℃左右;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3℃,平均最高气温在28℃上下,偶尔会出现高温天,但概率可以说是相当低。在这里四季分明,但明显的冬长夏短,冬季长达半年,夏季两个月不到。年日照时数将近2500小时,平均每个月的日照时数在200小时左右。太行山年降水量在534毫米左右,7月降水最多,为132.3毫米,12月最少,为4.4毫米。从多年的气象资料统计的结果来看,平均每年7月,雨日大概在一周左右,可见这个时候雨下得还是比较大的。7月是太行山气温最高、降雨最多的一个月,同时也是雷暴天气最多的一个月,所以选择7月去大峡谷时机并不算好,相对来说5-6月以及8-9月应该是最佳旅游时间,这段时间气温比较适宜,山上的风景应该很漂亮,不过5月和8月的雨水稍多些,但通常不会下得很大,雨后的空气一定会更清新,而且雨后易出雾,景色还会更美。而4月,10月温度稍低了些,最低气温只有5、6℃的样子,有点冷,选择这个时间段来旅游,一定要带足衣服,注意保暖,穿棉衣都不为过。

水系情况

[2] 山西高原的河流经太行山流入华北平原,流曲深澈,峡谷毗连,多瀑布湍流。河谷及山前地带多泉水,以娘子关泉为最大。河谷两崖有多层溶洞,著名的有陵川的黄围洞、晋城的黄龙油、黎城的黄崖洞和北京房山的云水洞等。在太行山深山区河北省赞皇县,有世界最大的天然回音壁。

人文历史

[3] 太行山形势险峻,历来被视为兵要之地。从春秋战国直到明、清,两千多年间烽火不息。公元前650年,齐伐晋,入孟门、登太行。齐桓公曾悬车束马窬太行。公元前263年,秦国攻伐韩国,在太行山“决羊肠之险”,一举夺韩荥阳。公元前204年,刘邦被困于荥阳、成皋之间,他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北扼飞狐之口,南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之津,终于转危为安。东汉元初元年(公元114年),汉安帝为防外敌侵犯洛阳,下诏在太行南端36处要冲屯兵。曹操围临漳,袁尚轻易率军东出太行,结果大败于曹军。晋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后燕慕容垂进伐西燕,屯军于临漳西南。西燕慕容永令全部人马前去堵塞太行山口,慕容垂引兵自滏口进入,灭了西燕。隋末,李世民与窦建德相争,李世民进据虎牢,使窦不能越过太行,李乘机占领上党,尽收河东之地。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刘福通率起义军越过太行,火烧上党。元将察罕粘木儿塞井陉、杜太行,遏止起义军向北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河北、山西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的领导和指挥下,创建了太行区(晋冀豫边区)。发轫于太行山的游击战,迅速发展到西起同蒲铁路、汾河,东至渤海,南靠黄河,北沿正太、沧石路的广大地区,先后形成许多重要战略区。

视频

美丽中国:太行山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