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太祝為中國古代官名。

太祝之名稱,最早為《周禮》中記載的西周官制,為六卿之一,負責管理天子宗廟事務。周官,太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掌六祝之辭,以祈福祥。秦漢有太祝令、丞,後漢亦曰太祝令、丞。晉、宋、齊、梁、陳、後魏、北齊皆因之。後周依周官。至隋,置太祝署,太祝令、丞。煬帝罷署,太祝八人。大唐初有七人,後增為九人,開元二十三年減置三人。掌讀祝文,出納神主。

其後在秦及漢初沿用此官名,開始真正設立此官,但其地位不如周禮記載的重要,是太常底下的屬官,任務亦為掌管祭祀的官員,漢景帝時一度將太祝改為祠祀。但之後歷代各朝大多都設有此官,其執掌值務亦多類似。

由來

「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1] 《周禮》規定太祝掌六祝之辭,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貞。一曰順祝,二曰年祝,三曰吉祝,四曰化祝,五曰瑞祝,六曰策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一曰類,二曰造,三曰禬,四曰萗,五曰攻,六曰說。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一曰辭,二曰命,三曰誥,四曰會,五曰禱,六曰誄。辨六號,一曰神號,二曰鬼號,三曰示號,四曰牲號,五曰粢號,六曰幣號。辨九祭,一曰命祭,二曰衍祭,三曰炮祭,四曰周祭,五曰振祭,六曰擩祭,七曰絕祭,八曰繚祭,九曰共祭。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以享右祭祀。凡大禋祀、肆享、祭示,則執明而號祝。順祝:順豐年也,年祝求永貞也,告祝祈福祥也,化祝弭災兵也,瑞祝逆時旱也,策祝遠罪病也。六辭皆是祈禱之事,皆有辭說以告神,故曰六祝之辭。順祝者,謂天人和同,納於大順也。年祝者,謂五氣時若,常大有年也。吉祝者,謂斂時五福,吉無不利也。化祝者,謂化被六極以為和氣也。瑞祝者,謂天不愛寶,形為上瑞也。策祝者,謂龜策不違於人,是謂大同也。號者謂尊其名更為美稱。神號者尊天曰皇天上帝,鬼號者尊祖曰皇祖伯某,壒號者尊地曰后土地祗,牲號者牛曰一元大武之類,齍號者黍曰薌合之類,幣號者幣曰量幣之類,致美於牲幣所以致敬於鬼神也。宗廟所祭者一家之親,內神也,故曰內事;郊社及山川之屬所祭者天下一國之神,皆外神也,故曰外事。稽首,拜頭至地也。頓首,拜頭叩地也。空首,拜頭至手,所謂拜手也。吉拜,拜而後稽顙,謂齊衰不杖以下者。言吉者,此殷之凶拜,周以其拜與頓首相通,故謂之吉拜雲。凶拜,稽顙而後拜,謂三年服者。

職能

南朝宋設太祝令一人、丞一人。掌祭祀讀祝迎送神。太祝,周舊官也。漢西京置太祝令、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曰廟祀[2]。漢東京改曰太祝。

《唐六典》

太祝掌出納神主於太廟之九室,而奉享薦裕袷之儀。凡國有大祭祀,盥則奉匜,既盥則奉巾悅。凡郊廟之祝板,先進取署,乃送祠所;將事,則跪讀祝文,以信於神;禮成而焚之。凡大祭祀,卿省牲,則循牲而告充。(禮告訖,牽牲以授太官。既享,則以牲之毛、血置之於豆而奠焉;饌入而徹之。既享,則酌上樽之福酒,且減胙肉,加之於俎,以贊祭酒歸胙之禮。又奉玉帛之篚及牲首之俎,俟禮成而仟焚瘞之儀也。)凡祭天及日、星辰之玉帛,則焚之;祭地及社稷、山嶽,則瘞之;海瀆,則沈之。

祭祀過程

國家祭祀中,太祝於太廟迎神,太樂奏迎神樂。太祝取玉幣,皇帝受玉帛。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跪讀祝文。最後奏樂送神。

視頻

太祝 相關視頻

太祝巧舌如簧,韓信眾人竟然信以為真

參考文獻

  1. 《禮記曲禮下》原文及注釋,贛江談道,2018-05-27
  2. 廟祀令,詞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