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天轮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轮坝

图片来自flickr

基本资料

国家     中华民国台湾

位置    台中市和平区天轮里

操作者   大甲溪发电厂

管理单位  台湾电力公司

水坝类型  混凝土重力坝拦河堰

天轮坝,是大甲溪水力发电系统中从上游算来第四座水坝,由台湾电力公司管理。位于台中市和平区天轮里,位于上谷关附近的大甲溪中游,即位于谷关发电厂下游2.5公里、谷关水库下游10公里处。 [1]

主要功能

  • 是将大甲溪溪水经由隧道引至天轮发电厂发电,是大甲溪上最早完成的水坝
  • 天轮发电厂下游13公里处设有天轮坝后池堰,系调节天轮发电厂尖峰发电之尾水。
  • 1999年马鞍坝于天轮坝后池堰上游完工运转后,天轮坝后池即转为马鞍发电厂之后池。

历史沿革

  • 大甲溪流量丰沛、河床坡度陡峻,所以早在日治时代,日本人就已经知道大甲溪的水力发电潜力,故于1942年由台湾电力株式会社开始建设“天冷发电厂”,但因当时是世界大战末期,日本人在资源耗尽后于1944年10月停工。
  • 光复后,台湾电力公司获得美援协助开始天轮电厂续建,全部土木工程于1951年10月完成。
  • 1952年3月开始装设容量26,500KW的第一部发电机,同年9月5日电厂正式发电。9月9日老蒋总统莅厂视察,亲自题名该厂为“天轮发电总厂”。
  • 第二部机组,容量也是26,500KW,于1952年10月动工,1953年8月并联发电。
  • 第三部机组,容量也是26,500KW,于1956年4月9日并联发电,并且因天轮坝顶加装闸门,将川流式改为调整池式发电。
  • 第四部机组,容量也是26,500KW,于1978年11月30日并联发电,但天轮引水隧道的最大安全通水量只有每秒68立方公尺,水量不足,因此四部机组的装置容量全部下修为22,500KW,总装置容量为90,000KW。
  • 德基水库完成后,下游各电厂串联运转,但天轮坝的容量太小、输水隧道供水也不足,电厂无法再扩充,天轮坝常常溢流,损失发电效益,因此在天轮坝上游右岸约100公尺处另建一新的取水口,装设国内惯常水力机组中容量最大(105,500KW)发电机一部,称为新天轮发电厂,于1996年4月30日商转,但编属为“大甲溪电厂天轮分厂第五部机”,故天轮分厂总装置容量达195,500KW。
  • 本坝坝高48.2公尺、坝长91公尺,原设计容量82.4万立方公尺(2011年3月实测剩27.3万立方公尺),比较大甲溪上其他的水坝,如德基水库、青山坝、谷关坝、马鞍坝、石冈坝分别完成于1974年、1970年、1961年、1999年、1977年,天轮坝是大甲溪流域最高龄的水坝。

结构物数据

  • 坝型:混凝土重力坝
  • 坝顶标高:753.2公尺
  • 坝底标高:705.0公尺
  • 坝高:48.2公尺
  • 坝顶长:91.0公尺
  • 有效蓄水量:54万立方公尺

外部连结

视频

天 轮 坝

参考文献

  1. 天轮坝运用要点  ,水利法规查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