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張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夏張鎮 |
中文名 :夏張鎮 所屬地區:山東省泰安市 |
夏張鎮地處區境西南部,北靠道朗鎮和天平鄉,南接肥城市過村鎮。東與滿莊鎮、馬莊鎮相連,西與肥城市儀陽鎮為鄰。面積116.74平方千米。鎮機關駐夏北村,距泰城19公里。泰東公路橫穿全鎮。[1]
建置區劃
夏張古稱敖陽里,相傳因處敖山(鳳凰山古名)之陽而名,後因夏、張兩姓逐漸繁榮,清宣統二年更名夏張。鎮境,1912年屬泰安縣親賢區。1931年屬第二區。
抗日戰爭時期屬第四區。1949年屬第十二區,後改夏張區。1957年撤區並鄉後劃為夏張、玄家樓兩鄉。1958年改建為夏張、玄家樓兩公社。1984年改為夏張辦事處。1985年建鄉。1994年建鎮。鎮以機關駐地村得名。1999年,全鎮轄71個行政村,92個自然村。
氣候特徵
夏張鎮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常年降雨量850mm,地上總儲水量為5000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充足,水質清澈,無任何污染和污染源,生態環境良好,空氣清新。
夏張鎮屬大汶口遺址文化區,有着風景秀麗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青龍山、金牛山、小泰山、鳳凰山、盤龍山起伏蜿延於夏張鎮西、北、東部,同泰山主峰襟帶相連,在一山、一水、一聖人黃金旅遊區的黃金點上,春天梨園生態民俗園萬畝梨花花香怡人,
秋天蘋果、桃、梨、板栗滿山遍嶺,碩果纍纍;東漢時期的"演武場"、"飲馬池"遺址仍存,優質山泉水至今常流不斷,漢代的"蛇丘城"、元朝的"無梁殿"都具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山下寬闊的嶺地與鎮南平坦肥沃的土地連為一體,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遺址
夏張自古有"九省御道"之稱,現有2000年前的古驛道和一處1000年前的古驛站遺址。遺址位於夏張鎮景點三官閣附近,露出地面的古驛道僅20餘米,其他部分被建築廢墟掩埋。古驛道用青石板鋪成,路面寬約3米,由於年代久遠,石路中間車轍有很深的凹陷,最深處約20厘米。
據了解,夏張鎮還是歷代帝王封禪泰山的西御道。據地方文獻記載:九省御道建於秦代,宋代還是通往京都的交通要道。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朝廷在此建立夏張驛站,並配驛丞、驛役、儀仗隊、鼓樂隊、鳴炮兵等。宋真宗當年封禪泰山是從肥城方向走這條道來到泰山腳下的。
自然資源
夏張鎮資源十分豐富,礦產資源主要以石灰岩、花崗岩、紫沙為主,其特點是儲存量大,質量優,易開採,交通運輸方便,近期又在楊家坡、前後牛發現特大石膏、鹽礦,為工業發展提供原材料保證;
礦泉水資源主要以梨園山泉水和南泉、香水灣泉水為主,水的各項指標經權威大專院校化驗,各項指標均到或超過飲用礦泉水的標準,含有高鈣、低納、偏硅酸等十幾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
礦泉水資源儲量大,日可開採100噸以上;林果資源主要以蘋果、黃梨、大櫻桃、核桃、板栗等為主,年總產量達5000萬公斤;土特產資源質優量大,夏張青皮蘿蔔、泰山金絲絞瓜、梨園脆梨等在省內外享有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