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列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塔列朗 | |
---|---|
塔列朗 | |
原文名 | Charles-Maurice de Talleyrand Périgord |
出生 |
1754年2月2日 法國巴黎 |
逝世 | 1838年5月17日 | (84歲)
國籍 | 法國 |
職業 | 外交家 |
夏爾•莫里斯•塔列朗(Charles Maurice de Talleyrand Périgord,1754年2月2日-1838年5月17日)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著名外交家,為法國資本主義革命的鞏固做出了極大貢獻。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30年代,曾在連續6屆法國政府中,擔任了外交部長、外交大臣,甚至總理大臣的職務。
目錄
青少年時代
1754年2月2日,夏爾·莫里斯·塔列朗誕生在巴黎一個古老的貴族家庭里。他的祖先從10世紀卡佩王朝建立時起就已經是宮廷貴人了。按血統來說,他的父親塔列朗伯爵查理-達尼埃爾同國王路易十六還是表兄弟!
塔列朗儘管出身名門,然而他的童年卻是不幸的。父母按照當時法國貴族的生活方式,整天忙於社交活動,只顧自己尋歡作樂。小夏爾出生不久便被寄養在巴黎郊區的奶媽家裡。兩歲時,他從高柜子上摔下來,把右腳摔傷了。過了好幾個月,父母才知道這件事,可是殘疾已經造成,他成了一個終生只能藉助拐杖走路的跛子。4歲時,他被寄養在外省的一個親戚莎萊夫人家,又過了兩年,僕人把他從莎萊夫人家直接送到了巴黎的一所寄宿學校--父母竟沒想到應該先讓孩子回家來見見面!6年後,他又染上了天花,父母既不探望他,也不接他回家養病,只讓僕人把他送到奶媽家,病癒後又送回了學校。夏爾在學校,整天沉默寡言,鬱郁不歡。他因身體殘廢,自慚形穢,不願交朋友,但又感到孤獨,缺少愛撫和溫暖。慢慢地,他萌發並滋長了對父母和親屬的怨恨。他決心用自己的智力來戰勝自己的不幸,並且勝過周圍的人。
15歲時,夏爾中學畢業,父母沒跟他商量一下,就把他送進了聖·秀爾比斯神學院。夏爾的哥哥童年就已夭折,所以夏爾已經成為長子,可是父母卻剝奪了他承襲爵位和財產的長子繼承權,硬要讓他當神甫。在神學院的五年裡,他仍然很少說話,不愛交友,既孤單又苦惱,把空餘時間都消磨在圖書館裡。當時能夠找到的革命書籍,包括盧梭、伏爾泰的著作,他都讀過。
1774年,夏爾·莫里斯·塔列朗從神學院畢業了。第2年他獲得神甫稱號,這年6月路易十六即位,父母派他參加了加冕典禮。大典過後,路易十六賞賜塔列朗蘭斯市聖雷米修道院院長職,年金18,000鋰。 1776年初,塔列朗又上巴黎大學神學院進修了兩年。結業後,繼續當他的院長。1778年,長期流亡國外的老叛教者伏爾泰回到巴黎,受到許多人的崇拜。塔列朗竟也跑去拜訪了他,甚至請求得到這位84歲老人的祝福。此事一經傳開,宗教界領袖十分惱怒,巴黎大主教特地把塔列朗叫去訓斥了一頓。因為那個院長職務是個只拿薪水不幹事的美差,他有的是時間。他在巴黎買了一所舒適的小房子,在蘭斯和首都輪流居住,狂飲濫賭,尋花問柳。薪金不夠開銷,他便到交易所去搞投機,大把大把地撈錢。他的貪婪、卑鄙也就從這時起開始出了名。他交遊廣泛,口才敏捷。在宮廷且在僧侶界、在貴婦的沙龍里,他到處鑽營,打通關節,取得了權貴們的信任和寵愛。1787年,他差一點得到紅衣主教的職位,只是由於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阻撓,才未如願。不過,在革命前夜,1788年12月,路易十六還是應塔列朗父親臨終前的請求,簽署了任命塔列朗為奧頓區山主教的文件 這就是塔列朗走上社會的頭15年,他的黃金時代。他享盡了巴黎上層社會的榮華富貴。可是,革命的風暴來臨了。
革命的主教
1789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爆發。這時,塔列朗在其一生中面臨第1次重要的抉擇。他憑着敏銳的政治嗅覺,意識到強大的革命力量必然會埋葬腐朽的封建王朝。 當時新舊國債高達45億鋰,人們都看到;可以解決危機的唯一捷徑,就是由國家沒收並賣掉價值30多億鋰的法國天主教教會的土地。可是,這會得罪還沒有公開站在反革命一邊的教會; 10月10日,作為奧頓區教士代表的塔列朗,出席制憲議會討論教會土地問題。他建議把教會土地收歸國有,還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有關法律草案,滔滔雄辯,強調指出:教會財產與世俗人的私有財產不同,它本來就是屬於全體信徒,也就是屬於國民的,所以國家有權收回。這次會議爭論得很厲害,雖然其他主教激烈反對,制憲議會還是以多數票通過了"教會土地由國家處理"的決議案。當天晚上,巴黎民眾一片歡騰。他們被塔列朗主教的"自我犧牲精神"深深感動了,從此,貴族和僧侶恨透了他,革命陣營卻開始信任他。他逐漸成為革命的紅人,為制憲議會起草重要報告和文件。當時,保王黨到處散發污衊革命的反動小冊子、傳單、詩歌和文章。為了抵消反革命宣傳的影響,1790年2月,塔列朗被委託向民眾發表演說。他在廣場上面對成千上萬的群眾慷慨陳詞,對各種反革命言論於以逐條駁斥,贏得了熱烈的掌聲和喝彩。他的任務完成得很出色,1周後,即被選為制憲議會主席。
羅馬教皇恨透了這位"革命"主教,宣布把他革出教門。但是塔列朗對此充耳不聞,繼續從事他的宗教活動。直到1791年秋,他覺得自己的主教角色已經扮演完畢,這才自動地扔掉他久已厭惡的黑法衣,換上了漂亮的世俗貴族服裝。
1792年1月,塔列朗被派往倫敦,去執行使英國保持中立的任務。但是倫敦極不禮貌地對待這位瘸腿使節。7月初,塔列朗回到巴黎,奧普聯軍正向法國推進。7月25日,奧普聯軍總司令不倫瑞克公爵卡爾·威廉·斐迪南發表宣言,公然威脅法國。8月10日,巴黎人民發動武裝起義,攻下了王宮。 面對群情激昂的人民起義,塔列朗一面起草了一份譴責路易十六專制制度的備忘錄,通知英國政府:法蘭西共和國成立了。同時,他又以這份備忘錄作掩護,從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丹東手裡騙取了出國護照,於9月中旬逃往英國。也幸虧他跑得快,因為兩個月後,杜伊勒里宮內路易十六的秘密壁櫥被發現,在藏有國王通敵文件的鐵柜子里,有兩份文件可以證明在1791年塔列朗同國王也有過一些小勾結,而這在當時那種急風暴雨般的革命氣氛下,就足以把他送上斷頭台的了。
熱月黨外長
塔列朗在英國流亡了1年多,1794年1月,又被英國政府驅逐出境、那時,在歐洲各國到處都有對他切齒痛恨的法國流亡貴族,塔列朗被迫遠涉重洋,跑到了美國。窮極無聊,只得做些土地投機買賣來打發光陰。1794年7月,法國發生熱月政變, 1796年9月,塔列朗終於回到了巴黎。這時,法國早已打退了第一次反法同盟,並把戰爭打出了國界。雖然5個督政對他都沒有好感,但他們缺少千練的外交人才。1797年夏,塔列朗的密友,著名女作家斯塔埃爾夫人冒着酷暑,一連8次拜訪督政保羅?巴拉斯,為他說項。7月18日,塔列朗終於如願以償被督政府任命為外交部長。
作為外交部長,塔列朗對法國外交部進行了許多有利於資產階級的改革。他規定駐外領事要為法國商業服務。他還恢復了附設於領事局的青年翻譯學校,為駐東方各國的大使館、領事館培養了一批人材。當然,塔列朗給自己規定的最主要的近期目標還是接近波拿巴將軍。他知道:在不久的未來,波拿巴將是法蘭西的唯一主宰。於是,這位外交部長寫紿遠在意大利的將軍的信件,口氣日益諂媚。
拿破崙臂膀
1797年夏秋之際,督政府發生危機。保王黨控制了兩院多數,陰謀發動叛亂。塔列朗寫信同拿破崙·波拿巴商議,從意大利派來奧熱羅將軍支持督政巴拉斯。1797年9月4日(共和5年果月18日),他們發動了塔列朗第1次參加的政變,這天夜裡,兩個右翼督政,1個被捕,另1個逃走了。5日晨,巴黎實行軍管,兩院被清洗,保王黨議員全被抓住。政局穩定了。應該說,塔列朗的建議和果敢行動,對果月事件起了很大的作用。
1797年12月7日,波拿巴回到巴黎,受到隆重的歡迎。塔列朗尤其突出地向將軍獻上肉麻的阿諛之詞,仿佛是在迎接一位偉大的君主凱旋。 波拿巴回國不久,就向督政府提議進攻埃及,以打擊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削弱它的經濟力量。塔列朗又竭力支持這項計劃。但波拿巴出發後,1798年底,奧、英、俄、那不勒斯、土耳其等國又組成第二次反法同盟軍,一直打到法國邊境來了。俄軍統帥蘇沃洛夫攻入意大利,1799年,波拿巴在北意的戰果喪失殆盡。人民更加不滿,督政府地位動搖。這時,塔列朗也受到了攻擊。7月20日,他辭職離去。1799年10月16日,波拿巴從埃及趕回巴黎發動霧月政變,推翻了督政府。政變的許多細節,都是波拿巴在塔列朗的府邸同他一起策劃的。塔列朗還受波拿巴的派遣,帶了一筆巨款去"說服"巴拉斯自動退職。可是他剛一張嘴,頗識時務的巴拉斯便表示同意下台,塔列朗也就樂得把這筆錢留在自己的口袋裡了。12天後,他重新出任外交部長。
對於法國的外交政策,塔列朗有着自己的設想。他主張:法國應當同奧地利的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結盟。但是懷着征服全世界野心的波拿巴,不願把自己局限在法國的疆界以內。從1800年至1812年,他的政策是要在不斷擴張領土的戰爭中,迫使奧國和各小國屈服,同時與俄國結盟,以便在海上同英國對抗。霧月政變後成立的由3個執政組成的執政府,實際上只是第1執政波拿巴一人說了算,他對塔列朗的外交設想根本不予理睬,只命令外交部長忠實地貫徹自己的意圖。
開頭幾年,塔列朗的確是個忠實的執行者。他奉波拿巴之命,寫信紿俄國沙皇保羅一世,通知他:法國將把1799年法俄戰爭中的所有俄俘(6,000人)穿戴整齊、武裝完備地連同軍旗一併送還,而且不要求交換法俘。信中有意奉承地指出:在意大利,戰勝法軍的不是英國人,也不是奧國人,而是俄國人。 波拿巴獻的小殷勤和他的輝煌戰績,使保羅一世·彼得羅維奇產生了以俄法聯軍去侵略印度的野心。俄、法兩國一時相當接近。這些活動使歐洲列強特別是英國極為不安。英國駐俄大使惠特沃斯組織了一個暗殺集團,1801年3月,保羅一世被刺殺。俄法聯盟就此中斷。
塔列朗忠實地執行波拿巴的外交政策,他盡心竭力地為波拿巴的肆意侵略擴張製造堂皇的"根據"。 1802年秋波拿巴派米歇爾·內伊元帥率軍30,000進入瑞士,乘機占領了這個國家。塔列朗起草並散發文件,振振有詞地強調:占領瑞士完全是為了"平定和防止瑞士內部的騷亂與分裂"。
1804年3月初,在破獲一起由流亡英國的路易十六的兄弟們策劃的謀刺第一執政的案件時,波拿巴得到不確的情報:住在中立區巴登大公國的當甘公爵是這一陰謀的指揮者。塔列朗力主逮捕,槍決當甘公爵,並有意激怒波拿巴:"顯然,波旁家族以為,您的血沒有他們的血那樣高貴。"這句不冷不熱的話觸到了波拿巴的痛處, 3月14日,一隊法國憲兵闖入巴登,把當甘押送到巴黎東南的萬森城堡。塔列朗還為他們侵犯別國領土的非法行為,給巴登政府送去了謊話連篇的公文。3月20日,當甘被交軍事法庭審判,雖未發現他與這次暗殺陰謀有任何牽連的罪證,還是在3月21日夜被處死了。為這件事,拿破崙一直遭受各國宮廷和貴族的咒罵,本來,在嚴酷複雜的政治鬥爭中,錯殺無辜也是難免的;但塔列朗的無恥卻在於:當波旁王朝復辟後,他竟然在友人中大肆宣揚自己曾冒險秘密通知當甘逃走、而當甘未聽勸告致遭橫禍等等。謊言編得活靈活現,以致當甘的父親都信以為真了。他於1818年專程登門拜訪塔列朗表示感謝,而塔列朗也居然厚着臉皮接受了老頭的擁抱和感恩。
拿破崙稱帝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加冕稱帝。塔列朗在通知駐外使節的文件里,竭力描繪加冕的"重大意義"、人民對皇帝的狂熱感情。1806年10月底,法國在耶拿戰役大敗普魯士後占領了柏林。11月21日,拿破崙在柏林頒布著名的大陸封鎖令。它禁止法國及所有歐洲大陸國家與英帝國進行貿易。塔列朗被召到柏林去,受命起草這方面的文件。他知道,這個政策對敵人固然不利,但必將引起全歐洲的不滿和反抗,所以對法國更是可怕的災難。然而,他沉默着遵命照辦。
拿破崙十分賞識他的才能,稱讚他是大臣中"最聰明能幹的人",對他的賞賜也極為優厚,先後任命他擔任了外交部長,外交大臣(1799-1807)、宮廷侍從長(1804-1802);還被封為意大利領地本尼凡托親王(1806年封),帝國副大選侯(1807年封)。這些頭街給他每年的合法進款就有650,000金法郎。豪華的宮廷生活、奢侈的舞會宴會、巨大華麗的宮殿、出門500僕從的前呼後擁,都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近50歲的塔列朗,仍然同時有着好幾個情婦。其中,寡居的葛蘭夫人竟長期住在他家裡,引起了各國駐法大使夫人的反感。她們拒絕出席法國外交部長主辦的舞會。消息傳到拿破崙耳中,他就下令外長同葛蘭夫人結婚,就這樣,1802年,塔列朗十分勉強地開始了家庭生活。
貪污受賄
在拿破崙統治期間,塔列朗的貪污受賄也達到了頂峰。這時候,幾十萬法郎都不大頂用了,一開口就是上百萬,上千萬。美國代表為了美法商務條約不致拖延批准,一次就送給他2,000,000法郎。 1801年《呂內維爾條約》簽訂後,波拿巴和奧皇弗蘭西斯為了酬謝他,已經各送了他幾十萬法郎,可是他還假裝要索取賠款,又向奧國訛詐了15,000,000法郎。德意志小王公施太因弗爾特想要獲得一小塊土地,托丹麥大使送給塔列朗夫人50,000金鎊,求塔列朗說情,這位夫人讓大使轉告:非1,000,000不收。小王公只得照給。於是,塔列朗上報拿破崙時,以無可辯駁的理由說明需要把這一小塊土地劃歸施太因弗爾特。拿破崙不知內情,提筆就簽字同意了。
行伍出身的拿破崙認為用戰爭手段公開掠奪是理直氣壯的,而偷偷摸摸地敲詐勒索則是可恥的。他對塔列朗的巨富來源很懷疑,但並未深究,他需要利用這個人的才幹。表面上看起來,塔列朗對拿破崙的服從是十分恭順;實際上他從未停止過思索。在拿破崙帝國最輝煌鼎盛的時候,他卻對它的牢不可破產生了懷疑。固然,在1807年6月的弗里德蘭戰役中,法軍大敗俄軍,迫使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在涅曼河上同拿破崙結盟;普魯士被粉碎,《提爾西特和約》把它割得只剩不大一塊了。這些都是偉大的勝利。但是皇帝並不肯就此罷手,他在擴張的道路上已經不能止步。而俄、英等大國顯然不肯自甘滅亡,一定會動員全歐洲的力量同他作殊死搏鬥。塔列朗預見到:拿破崙不斷"播下新戰爭的種子,而這些新戰爭在席捲歐洲和法國之後,終將導致他本人的毀滅。"其實,這時候已經不止他一個人,許多元帥、大臣都在提心弔膽,誰不知道歷史上類似的世界帝國都是短命的呢。不過塔列朗不光是思索,他開始行動了。
1807年8月10日,《提爾西特條約》剛剛簽訂不久,塔列朗突然辭去外交大臣的職務。拿破崙厭惡他利用職權敲詐勒索,批准了他的辭職,但同時又封他為副大選侯,他的任務只是在重大節口裡穿着紅袍,作為侍從長站在皇帝的身邊。從此,塔列朗與拿破崙的命運分開了。
背叛拿破崙
1807年,拿破崙占領葡萄牙和西班牙。遭到強烈反抗,西班牙人民展開了游擊戰爭。半島戰爭開始。為了防止正在加緊重新武裝的奧國再次興兵,以免被迫在兩條戰線上同時作戰,拿破崙有意炫耀並設法鞏固法俄同盟。1808年9月,他到埃爾富特去同沙皇亞歷山大會面時,把塔列朗也帶去了。 就在埃爾富特,塔列朗開始第一次叛賣拿破崙。當時,亞歷山大由於在奧斯特里茨戰役和弗里德蘭戰役的兩次慘敗精神異常不振--他是懷着惶恐不安的心情來到埃爾富特的,可是沒想到卻在這裡受到了意外的鼓舞。
9月27日,兩個皇帝第1次見面。也就從那天晚上開始,塔列朗每晚都同亞歷山大秘密會晤。他對亞歷山大說:"陛下!您為什麼到這兒來?您應該拯救歐洲,而您也能夠拯救歐洲,只要您抵制拿破崙!法國人民是文明的,而法國的君主不文明;俄國君主是文明的,而俄國人民不文明。所以,俄國君主應當與法國人民結成同盟。"他力勸亞歷山大採取強硬立場,絲毫不要向拿破崙讓步。埃爾富特會談期間,每天早上,拿破崙指示塔列朗如何同亞歷山大談判,以鞏固法俄同盟;而幾乎每天晚上,塔列朗都教給亞歷山大如何在談判中與拿破崙頂牛。就這樣,出於同法國爭霸的野心,亞歷山大最終沒有向拿破崙保證在法奧大戰時一定站在法國一邊。
另外,這時拿破崙已經決定同妻子約瑟芬·博阿爾內離婚。他讓塔列朗向亞歷山大試探,可否娶亞歷山大的妹妹為法國皇后。塔列朗則勸亞歷山大儘量推託敷衍,不要答應。於是,亞歷山大藉口此事要由母后作主,含糊其辭地不置可否,終於使這門親事未能成功。 塔列朗回國以後,俄國駐法使節就開始向本國政府不斷報告這個叛變者送來的許多有用的情報,塔列朗甚至出賣軍事情報,並向俄國提供自己策略性的建議;同時,他還設法同奧國駐法大使梅特涅暗中接近。
拿破崙也明白亞歷山大與他的結盟是虛假的,而且奧國可能不久又要開戰。1808年秋,他親自趕到西班牙,想要儘快平定這"窮流氓的騷動",好騰出手來對付大國, 12月4日,皇帝進入馬德里。可是西班牙人民起義的烈火更是兇猛,每一間茅屋都成了一座抗敵的堡壘。法國軍隊越來越深地陷入了這個難以自拔的泥潭,這時,長期對拿破崙陽奉陰違的塔列朗,開始在熟人中間宣傳拿破崙的西班牙政策失敗了。
遠在西班牙的拿破崙風聞此事,又聽到塔列朗與警務大臣富歇相勾結,準備推出若阿尚·繆拉元帥來代替他的傳說,加上他需要準備對奧戰爭,便於1809年1月中旬星夜奔馳巴黎。拿破崙剛一回到首都,就立即把大臣們召進王宮,緊握着拳頭撲向塔列朗,厲聲怒罵:"你!小偷!壞蛋!喪盡廉恥的人!""你欺騙所有的人,出賣所有的人!對於你,沒有神聖的東西,你連生身父親都會出賣。我對你恩重如山,而你卻想盡法子來反對我。已經10個月了,你散布謠言,好象我在西班牙的事情進行得不好。""你聽着!我要象砸碎玻璃一樣把你砸碎……你--絲襪里的臭泥!臭泥!"
塔列朗紋絲不動地站在那裡,平靜地、彬彬有禮地聆聽着皇帝對他的瘋狂叫罵,等拿破崙的雷霆發作過後,塔列朗才環顧一下四周嚇呆了的同事們,冷冷地說了一句:"這麼個偉大人物,可惜沒點兒教養。"他聽出來了,拿破崙雖然懷疑他叛變,但並沒有抓到真憑實據。對於這場奇恥大辱,他的回答是:立即開始新的叛賣! 第2天他就同梅特涅見了面,正式提出自己要為奧國服務,並索取了幾百萬法郎。
法奧重啟戰端
1809年春,法、奧兩國重啟戰端。7月6日,法軍在第二次多瑙河谷戰役慘勝;10月14日,兩國簽訂了《維也納條約》,1810年3月11日,拿破崙同奧皇弗朗茨二世的女兒瑪麗·路易絲舉行了婚禮,塔列朗明白,這次聯姻只不過是暫時的握手言和,而決不是真正的結盟。此時的拿破崙,握有無上的權力,直接間接地幾乎控制了整個歐洲。而塔列朗卻看到了皇帝正在從令人眩目的頂峰走向滅亡的深淵。他繼續他的叛賣活動。
從埃爾富特起,他的貪贓受賄已經變成駭人聽聞的出賣祖國了。他把法國的情報出賣紿敵國政府,換取巨額金錢。法、奧開戰後,塔列朗把拿破崙如何部署軍團的秘密都出賣紿奧國;他甚至把拿破崙的文件也偷出來過。他提供給俄國的情報,都是由俄國使團顧問涅謝爾羅捷轉送彼得堡的,後者每次都要當場付錢。
1810年12月,塔列朗密告俄國:拿破崙準備讓波蘭重新獨立,要從普魯士割下西里西亞、從奧國割下加里西亞併入波蘭。他建議俄國快跟土耳其議和、把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讓給奧地利,以得到土耳其、奧地利兩國的友誼,從而聯合他們對法作戰。同時,他還估計到拿破崙正在作進攻俄國的準備。1811年3月,塔列朗預言法俄戰爭將在1812年4月1日開始。因此他竭力勸告俄國同英國進行秘密談判,表面上執行大陸封鎖政策,暗中則加以破壞。
當時,法,俄兩國都在準備戰爭。所以塔列朗的情報對俄國極其有用,而對法國當然為害很大。1812年5月9日(僅比他的預計遲了1個月又8天),拿破崙發動了俄法1812年戰爭。420,000大軍分幾路經由德意志各國和波蘭開往俄國邊境,出徒前,拿破崙曾想把塔列朗帶走,好監視他。可是臨行時竟忘記了。這是拿破崙後來悔之莫及的一樁事。1812年年終,法軍從莫斯科潰退,塔列朗對近友說:"到了該把他推翻的時候了。"本來,如果拿破崙老老實實地待在國內,是不大可能被推翻的:士兵和農民擁護他,部分資產階級支持他,又有富歇嚴密的警察網。可是,昏了頭的拿破崙卻挑起戰瑞,把自己的主力部隊開到遠方去白白消耗掉,這就紿他的政敵有了可乘之機。 12月5日晚,拿破崙從俄國離開了自己只剩下30,000人的軍隊,坐上雪橇,隻身跑回法國,徵召新軍。可是,連僕從國軍隊在內的600,000侵俄大軍的覆沒,已經成為他的帝國崩潰的開端。
帝國崩潰
1813年初冬,英,俄,奧,普、瑞典等國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幾乎動員了全歐洲的人力和物力,與法國決戰。塔列朗在一次宴會上宣布:拿破崙就要垮台了!在座的人都默不作聲,他們對這一預言已經深信不疑。就在這年的10月16日至18日,在著名的萊比錫各民族大會戰中,拿破崙終於被盟軍徹底擊敗,11月9日,他率領殘部回到巴黎,而敵人的大炮已在法國邊境轟鳴了。
塔列朗盼望皇帝快些失敗, 1814年3月17日,他派出密使、波旁王室的代表維特洛爾伯爵,到同盟軍軍營,送給亞歷山大一封信。在這封未署名的、故意寫得文理不通的便箋里,他建議同盟軍不要理會還在遠方打仗的拿破崙:而是立即直接進攻巴黎。3月25日黎明,盟軍打到巴黎城下。29日,路易絲皇后帶着兒子出走內地,許多大臣都跟了去,塔列朗卻找到藉口留在了巴黎。1814年3月31日上午11時,以俄皇亞歷山大一世為首的同盟軍100,000人開進巴黎。塔列朗懸着的心終於放下來了。
復辟策劃者
1814年3月至4月,是60歲的塔列朗一生中最得意的時候。此時,法國沒有主宰,未能阻止敵軍進占巴黎的拿破崙待在楓丹白露,波旁們還沒有回國;而同盟國的首腦亞歷山大正準備向他討主意,3月31日下午,沙皇住進了座落在巴黎協和廣場對面的塔列朗的私邸。普魯士國王,俄國外交大臣,奧國代表也都被請來開會。
會上主要是研究把法國交給誰統治好。塔列朗選定路易十六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他在流亡中已自稱路易十八),可是,亞歷山大對波旁王室和普羅旺斯伯爵都沒有好感。他想立拿破崙的兒子羅馬王,讓瑪麗·路易絲皇后攝政。還有人提到約翰·貝爾納多特和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力浦。塔列朗努力說服亞歷山大,他說:法國人民渴望和平,而只有在"正統的"舊王朝的統治下,和平才能得到應有的保障。只要同盟國宣布不再同拿破崙及其家族成員進行談判,他本人可以保證元老院會表明法國需要波旁的意願。亞歷山大最後讓步了。
同一天,塔列朗以帝國副大選侯的身份召集元老院會議,廢除了原來的憲法,任命了以他為首的臨時政府。第2天,元老院和立法院宣布拿破崙的統治告終。按着,帝國的官吏,元帥和將軍一個個宣布效忠復辟王朝。4月6日,拿破崙被迫在楓丹白露簽署了退位文告,隨後波流放到地中海上的厄爾巴島。也就在4月6日這一天,元老院在塔列朗的主持下:通過新憲法,決定召回波旁王室和路易十八。
同盟國與法國開始了談判,代表法國的主要談判者還是塔列朗:這一次,他又爭取到了一個重要的預備條約;預備條約承認了1792年的法國國界,這是4月1日宣言的必然結果,因為宣言允諾尊重法國"在歷代合法國王統治下那樣的領土完整"。
對于波旁復辟的策劃者塔列朗,波旁們同拿破崙一樣,也是既憎惡又離不開。他們讓他保留了拿破崙給予他的所有官銜,並繼續擁有意大利領地本尼凡托。他收到國王及其近屬送的很多禮物。他還保留了從國庫偷走的價值幾百萬法郎的黃金。1814年5月13日,路易十八又做了督政府和拿破崙做過的事:任命塔列朗為外交大臣。
塔列朗本來希望在波旁復辟這種舊的"正統王朝"的形式下,儘可能保留一些法國革命和帝國時期資產階級所獲得的成果,以期用新舊結合的辦法來鞏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牲利,但一開始他就失望了。連他要求採用人民喜愛的三色旗和三色徽,波旁們都不肯,偏用他們的白旗、白徽。塔列朗鄙夷地說:"波旁們什麼也沒有忘記,什麼也沒有學會"。路易十八批准了一部憲法,算是建立了一個與過去的君主專制政體不同的政權,在王位上坐了下來。下一步,塔列朗所關心的便是列強將如何對待法國了。
他作為外交大臣,第一件要做的事是與同盟國談判締結和約,1812年5月30日,巴黎和約正式簽訂。法蘭西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並得到國際上的正式承認。被歐洲聯合力量打敗了的法國,居然能保全它的領土完整,甚至不必付出賠款,這不能不被認為是一個奇蹟。應陔說,塔列朗本人多年來對拿破崙的暗中出賣和公開作對,是他與同盟國討價還價時的一個重要資本,因為他可以以同盟國"自己人"的身份,代表法國要求列強節制些,當然,也不能忽略更為重要的國際因素,列強讓法國完整地保留下來,首先是為了在戰後的歐洲逮立起各大國都有利的均勢。
就法國來說,巴黎和約固然使它逃過了毀滅的厄運,保存了國家,但是頭等強國的地位還遠沒有恢復。它不能讓列強拚命擴大地盤,而使自己降為次等國。它必須奪回這個國際地位。為了在維也納會議上能同俄國沙皇亞歷山大、奧國外交大臣梅特涅英國外交大臣卡斯爾雷這些第一流的外交家對陣,並取得勝利,法國只能又派出塔列朗。
維也納會議
維也納會議的主要目的是恢復和鞏固歐洲大陸的封建統治,為了剝奪其他國家的發言權,俄、英,奧,普4大國企圖合夥把維也納會議控制在它們手裡。為此,這4國先在倫敦開會商量辦法。這對一心想重新躋身於大國之列的法國是十分不利的。但是6月倫敦會議首先把四大國相互間的重重矛盾暴露了出來。俄國一心要吞下拿破崙留下的華沙大公國,普魯士十分垂涎德意志境內資源豐富工業發達的薩克森王國;英國則竭力反對俄國更強大,奧國也不願俄、普兩國再擴張。4國在倫敦未能達成協議。塔列朗在巴黎一直注意研究倫敦會議的消息和文件,決定利用矛盾取得法國要取得的東西。最重要的兩條,就是防止俄國吞併波蘭,摧毀普魯士鯨吞薩克森的計劃。
接着,塔列朗又開始在4大國中尋找盟友。由於英國在歐洲的傳統政策是使歐陸各大國勢均力敵,彼此對立,以便它充當仲裁者的角色,從中漁利。同時,它又特別反對俄國過份擴張。所以,塔列朗決定先同英國接近。維也納會議前,英國外交大臣卡斯爾累到巴黎同塔列朗會談,同意法國摧毀俄國吞併波蘭的計劃。英法這次會談,成為後來維也納會議上塔列朗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塔列朗組成使團後,便着手挑選可以在維也納主持自己沙龍的主婦。按照維也納的習慣,許多大事都是在宴會,舞會上決定的。所以這位主婦必須出身高貴,能幹、美麗,能協助他順利工作。按理說,她當然應該是他的夫人。但塔列朗夫人此時既老又蠢,顯然不能稱職,於是,塔列朗不顧輿論,選中了自己的侄媳多羅賽·貝里哥爾·丁諾夫人。多蘿賽才30歲,一切條件都十分優越,而且正為丈夫的濫賭和無能而對自己的婚姻不滿。她答應了伯公的要求。從此,塔列朗夫婦開始分居,而多蘿賽成了塔列朗家的主婦,直到他逝世為止。
1814年9月23日,法國使團到達維也納。塔列朗馬上開始鼓動如簧之舌,在反法同盟各國之間進行挑撥離間,設法搞垮這個同盟,他看到:失去拿破崙這個共同敵人的同盟者,從第1天起就互相咬起來了;而且他們在錯綜複雜的矛盾中,又有1個共同感受到的威脅:涅瓦河上的巨熊正企圖代替剛被囚禁的塞納河上的獅子稱霸歐洲。所以他們都需要同法國拉關係。這是可以好好利用的。
塔列朗的第一個目標是設法擠進4大國會議,首先,他向4國宣布:同盟國與法國既已簽訂和約,維也納會議的文件上就不該再出現"同盟國"的字樣。10月1日大會開幕前各國所做的一切,對法國說來,都不存在。這個聲明打亂了4大國的計劃,倫敦會議的決定無法拿出來了。其次,塔列朗又提出了在維也納會議上起了決定作用的所謂"正統主義原則"。塔列朗利用這個頭等封建的、頭等君主專制的原則,來捍衛資產階級的法國。這個原則,他在上半年已經用過,使沒有武力保衛自己領土完整的法國免於被瓜分;現在它又可以用來遏止普魯士和俄國的擴張野心了。塔列朗把這條原則先同卡斯爾累、梅特涅商量過,得到了他們的同意,最後也被其他各國所接受。戰勝國首先根據這個原則來安排各國疆界,如在各大國的要求仍得不到滿足時,便分割拿破崙統治過的小邦或小盟國作為"補償"。塔列朗在維也納會議上最重要而艱巨的任務是為波蘭和薩克森問題同亞歷山大進行的鬥爭。他為此費盡心機,全力以赴。法、奧都認為,薩克森王國是它們在東方和北方的一個緩衝國,它的存在是很重要的。所以塔列朗首先鼓動奧國出來反對侵犯薩克森,並揚言法國有200,000軍隊,有時還說有400,000,暗示自己對抗俄、普的野心還是有實力作後盾的。 為了把波蘭從沙皇手裡奪下來,10月3日和23日,塔列朗同亞歷山大兩次交鋒,展開激烈的舌戰。但是亞歷山大寸步不讓,狂言"我有200,000人在波蘭,讓他們試試把我趕走吧!"24日,梅特涅又同亞歷山大大吵了一場,也沒有結果。11月14日,普魯士乾脆侵入薩克森,想造成既成事實。一時間,各國關係十分緊張:巴伐利亞,奧地利開始討論作戰計劃,法國也準備命令軍隊進入戰場,亞歷山大則正式宣布他要任意處理波蘭問題。社會上紛傳戰爭即將爆發。
破同盟
俄、普兩國的貪婪,紿塔列朗造成了破壞舊反法同盟、建立新反俄普同盟的時機。12月25日,他試探着向卡斯爾累建議成立英奧法同盟,當時後者還下不了決心。可是沒過幾天,局勢又進一步緊張了。在12月30日的會上,俄國大使聲稱非照俄國的方案辦事不可。卡斯爾累當場提出抗議,次日,他余怒未息地前來拜訪塔列朗。這時,塔列朗又提出建立英法奧同盟。卡斯爾累立即表示同意,並提出由他來起草條約的草案。草案被塔列朗和梅特涅接受了。1815年1月3日晚,3國代表簽了字。這是個秘密防禦同盟條約。英、奧、法3國宣誓一致行動,保證巴黎和約的實施,3國在它們中間的任何一國受到攻擊時,有責任立即互相支援;法,奧各出兵150,000,並配備相應的大炮輜重;英國如不能提供規定的士兵人數,則要為每個士兵付出20英鎊;設立軍事委員會,萬一俄軍進攻西歐,要訂立聯合軍事計劃。條約上簽名的順序是:塔列朗,梅特涅,卡斯爾累。
於是,從這天以後,在召開4國會議時,梅特涅和卡斯爾累就堅持要請塔列朗也參加會議。1月11日,塔列朗終於擠進了4國會議,被正式邀去參加4國討論每個問題的會議,從此,4國會議變成了5國會議。而在5國會議上,總是3票對2票,問題就好解決了。由於亞歷山大蠻橫地占住華沙大公國不放,法、英、奧3國代表最後只得讓步,但他們不肯在薩克森問題上再遭失敗了。尤其是卡斯爾累,此時他正接到被召回國的調令,在英國反對黨和輿論的攻擊下,他不願毫無成就地回去,所以堅持不讓普魯士得到整個薩克森。2月9日,大家終於找到了一個妥協方案:薩克森國王留下包括來比錫和德累斯頓等28座城市在內的1,300,000人口的地方,另一半有720,000人口的較貧困的地區加上波蘭的土恩則劃給了普魯士。卡斯爾累原想把多而富的一半劃給普國,而塔列朗堅持把這多一半留給薩克森王。梅特涅支持他。塔列朗勝利了。
塔列朗的勝利
經過幾個月的緊張鬥爭,塔列朗的勝利的確不小。現在,法國重新成為強國之一:各大國保證遵守巴黎和約,法國保住了1792年的領土完整;英,俄、奧、普4國反法同盟瓦解,而有利於法國的法、英,奧反俄,普的同盟秘密成立了;塔列朗擠進了4國會議,使決定國際問題的會議不能不聽到法國的聲音;法國東北部仍保有一個較強的緩衝國薩克森,使法國的世仇普魯士未能因鯨吞整個薩克森而變得更強大。當然,這些成績不能全記在塔列朗個人的名下。但是他施展外交手段,充分利用各大國間的矛盾,改善了法國的處境。他所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然而,這個人改不了貪財的毛病。他一面在維也納會議上板着臉說教:"我不能搞什麼交易!"一面又在會下同一些王公進行金錢交易。他答應為薩克森國王爭領土(這本來就是法國的既定政策),從國王手裡拿到5,000,000金法郎。為了堅持讓波旁王族在那不勒斯復辟,他又從舊那不勒斯王費迪南四世那裡得到2,000,000法郎。正當歐洲各國為分贓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 1815年3月7日,拿破崙逃離厄爾巴島,重返法國的消息傳到了維也納。同盟各國害怕塔列朗再倒向拿破崙,便紛紛給他送黃金。塔列朗心中暗自好笑:他哪會幹那種蠢事:拿破崙的東山再起,是不可能長久的。3月13日,在維也納的八國代表發表聯合宣言,宣布拿破崙成了"世界和平的擾亂者"和"人類之敵",'不再受法律保護"。這個狠毒的宣言,等於號召人人有權刺殺拿破崙。在宣言上第1個簽名的就是塔列朗。
可是拿破崙對塔列朗此舉卻毫不介意。他派人找塔列朗,要塔列朗再轉過來為他服務。拿破崙這麼做,不僅是因為塔列朗一向善變,尤其是因為他在杜伊勒里王宮發現了路易十八匆忙逃走時未及帶走的1815年1月3日法、奧.英三國秘密條約的副本。他派人把這份文件送給沙皇亞歷山大,想用它來離間俄國同英,奧的關係,並使塔列朗處於困境。亞歷山大突然看到這個反俄秘密條約,當然十分惱火。但他對拿破崙的不共戴天的仇恨還是壓倒了一切。他當着梅特涅的面,把文件付之一炬,表示不予計較,繼續同各國代表商量如何聯合打敗拿破崙。這一次,拿破崙雖未得逞,但從此以後,亞歷山大對塔列朗確是更加憎惡了。
1815年6月18日,第七次反法同盟軍在比利時的滑鐵盧戰役戰敗拿破崙。他的"百日"統治告終。路易十八又重新坐上法國王位,並召回塔列朗,任命他為總理大臣。
新內閣
新內閣需要做的第1件事就是與同盟國簽訂新的和約。塔列朗又去參加談判了。在這次談判中,普魯士人大叫必須永遠削弱法國,要求割去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但是俄、英政策不變,仍然支持法國領土不可侵犯的原則。1815年9月26日制訂的和約草案,從法國奪去了一點土地;要法國付出賠款700,000,000法郎,外加對私人賠償240,000,000法郎;同盟軍150,000人占領法國東北部海陸要塞3至5年;法國還得歸還從別國掠奪來的藝術品。第2個巴黎條約比第1個苛刻多了:但"正統主義"的原則仍然使法國保留1790年的國界;與法國接壤的普魯士仍然未能構成對法國的巨大威脅。儘管如此,塔列朗還是不願意接受這條約,11月20日,代表法國在第2個巴黎和約上簽字的是路易十八。
拿破倉的威脅消除了,法國處於150,000外國軍隊的占領下,它已經不再可怕了,談判能手塔列朗也就沒有什麼用處了。亞歷山大和波旁們都想把他收拾掉。塔列朗並非革命家,但卻稱得上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他冷靜理智,有着清醒的政治頭腦。他在感情上雖不喜歡革命,但革命來到了,卻能明識大體,順應潮流,而且善於鞏固革命成果。就是在波旁2次復辭之後,他也希望儘可能多地保留一些革命時期和拿破崙時期的東西。這就使得波旁復辟王朝更加討厭他了。在1815年7月塔列朗組成的內閣中,拿破崙的舊部很多,保王分子對此很不滿意。他們本來就想把革命時期和拿破崙時期的新東西全部消滅,把已經走上資產階級工商業發展道路的法國重新拉回封建貴族專制的軌道上去。特別是在"百日"期間,沒有一個人主動起來捍衛復辟的波旁王朝,這就使他們遷怒於那些與革命,與拿破崙有過牽連的人:他們擬好了殺人名單。塔列朗極力反對這種血腥的清洗,認為波旁們是在毀滅自己。但是在全國,特別是在南方,已經開始了可怕的屠殺。9月24日,塔列朗晉見路易十八:要求改變政策,並以辭職相要挾。不料國王順水推舟,滿口答應:"好:我將任命新的內閣。"就這樣,塔列朗出乎意外地下台了。總理大臣一職,很快就由亞歷山大推薦的黎塞留公爵所接任。
鞏固新政權
波旁們雖然甩掉了塔列朗,但深知他慣於玩弄陰謀詭計,所以也不敢過份得罪他。他下台後,年俸還有100,000法郎,還是貴族院的終身議員,並保留着宮廷侍從長的稱號。他開始撰寫《回憶錄》並囑咐家人,回憶錄必須在他死後30年才可以出版。
塔列朗也仍想重返政治舞台。他不僅冷眼注視着波旁們自己挖自己的牆腳,而且積極行動,要把波旁們趕下台。他以倫敦為基地,糾集一些人,創辦報紙,公開反對波旁的政策。1824年,路易十八死去,他的弟弟查理·阿圖瓦伯爵即位,稱查理十世,他比路易十八更為反動。塔列朗開始同自由資產階級的頭面人物搞在一起,並成為他們中間的核心人物。他們經常在他的家裡聚會。從1829年起,塔列朗又開始同與大資產階級關係密切的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浦接近。
1820年8月,查理十世任命波里尼雅克為總理大臣、此人一貫主張全面復辟專制制度。他的上台,意味着法國政局再一次急劇地向右轉。1830年7月25日,國王和波里尼雅克宣布解散下議院,恢復報刊檢查,改變選舉制度,使只有貴族出身的人才有選舉權,巴黎人民忍無可忍,於7月27日發動武裝起義。7月29日,杜伊勒里宮被攻占。還在起義爆發的第2天,政府軍向城外撤退時,塔列朗就預料革命即將取得勝利。他立即寫信紿路易·菲力浦,勸後者乘機出來推翻波旁。路易·菲力浦信任塔列朗的政治遠見,就趕到巴黎去同革命者站在一起。但是,查理十世於7月30日宣布退位,把王位傳給了小孫子波爾多大公,任命路易-菲力浦為監護人。路易·菲力浦面臨抉擇:或者當"監護人"侍候"合法"國王直到他成年自己掌權;或者立即同波爾多大公決裂,把王冠搶到手,他的擁戴者都勸他做國王。路易·菲力浦舉棋不定,便又派人去請教塔列朗。塔列朗讓他接受王冠。 1830年8月9日,路易·菲力浦被大工商業和金融資產階級擁立為國王,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就此結束。
法國"七月革命"鞏固了資產階級對封建貴族反動勢力的勝利,使歐洲各王朝又吃了一驚,其中最為震怒的是沙皇尼古拉一世,他堅持要以武裝干涉來推翻"街壘國王"路易·菲力浦,恢復波旁王位。他密令華沙當局準備派兵,同時要普魯士也出兵共同干涉法國。
政局右轉
為了打破外交孤立的局面,路易·菲力浦派人去倫敦,要求英國承認他的政權。當時,英國由於國內階級矛盾激化,決定改變對外政策,不願干涉法國內政;而且路易·菲力浦曾經多年流亡英國,是個親英派,在制訂國內外政策時每每以英國為榜樣,因此英國很快就承認了他,英國政府承認法國新政權不到6天,塔列朗就被路易·菲力浦任命為駐倫敦大使。因為他不僅是個富有經驗、年高而仍幹練的歐洲知名人士,而且同英國首相威靈頓公爵又有私交,這一消息傳到了彼得堡,俄國感到英法關係已經鞏固,而不去出兵打法國。反而起義反沙俄的波蘭人,又需要它大力對付,於是也只得承認了路易·菲力浦政權。
重返官場
1830年9月,離開政界15年的塔列朗洋洋得意地重返官場,24日,他和多蘿賽到達倫敦。那一天,他的馬車裝飾着三色花條,招搖過市,似乎在向英國人民表示:一個革命的法國代表來到了。果然,他獲得了英國勞動群眾的高聲歡呼。到了晚上,他出入上流社會,身穿華麗絲袍,佩帶鑽石飾物,儀表優雅,辭令華美,又儼然是位高貴的紳士,使得英國貴族倍感親切。作為大使,塔列朗根本不把法國外交大臣莫菜放在眼裡。他直接同國王或國王的姊姊阿德拉綺達公主聯繫;或者讓多蘿賽同當時已有影響的路易-阿道夫·梯也爾通信。外交大臣發現外交政策不是在他部里制訂,而是在駐倫敦大使館裡制訂的,所以雙方關係緊張。但塔列朗倚仗同路易·菲力浦的友誼,有恃無恐。他的使命是建立並鞏固英法友好關係,並在這個基礎上,聯合奧地利,反對俄國和普魯士。這正是他歷來的主張,所以執行起來得心應手。他的使命完成得很好。
當然,國內還是有不少人對塔列朗不放心。他們特別懷疑他為了討好英國將在阿爾及利亞和比利時問題上出賣法國的利益。所謂阿爾及利亞問題,是指1830年6月波里尼雅克政府派遣遠征軍去征服阿爾及利亞的殖民戰爭。路昌·菲力浦繼續了這場戰爭。而英國出於自身的利害關係,則一直予以反對。所謂比利時問題,那就又更複雜一些了。原來,維也納會議把被拿破崙吞併的比利時劃歸了荷蘭。可是,1830年8月25日,比利時受法國七月革命的影響也爆發了革命。革命派立即要求與荷蘭分立,宣布比利時獨立。比、荷間開始了戰爭。同時,另一些比利時共和派又要求把比利時併入法國。他們得到法國部分人的支持,但英、俄等國堅決反對。
在以上兩個問題上,塔列朗的想法都同英國一致,但他是根據法國的利益考慮的。他認為,阿爾及利亞人民英勇抗法,戰爭顯然無法在短期內結束,這不僅要使法國耗費巨大的人力和財力,而且還會遭到國際輿論的強烈反對,所以不如儘早收兵。但在莫萊和法國輿論的壓力下,他讓步了,至於比利時問題,如何處理得既能符合法國的利益,又能取得國際上的同意,這是頗費斟酌的。塔列朗認為唯一的辦法是讓比利時獨立。為此,他建議在倫敦召開國際會議。
1830年11月4日,俄、普、奧、荷,法各國代表參加的倫敦會議召開了,塔列朗代表法國出席。他和威靈頓建議會議期間荷、比雙方應先停戰。他們擬定的停戰協定又規定:荷、比軍隊部要留在原地不動,這就等於已經承認比利時是一個國家了。次日,塔列朗提出法國的方案:1、比利時從荷蘭分立出來,建立君主統治下的獨立國;2、君主可以是荷蘭王室的奧倫治親王;3、奧倫治如不能成為君主,比利時人自己選舉國王;4、法比邊界的要塞除盧森堡外都不能交給別的國家。在這個方案中,最重要的顯然是獨立和立誰為王的問題。11月初,在倫敦會議尚未做出任何決定時,比利時議會就已投票決定建立君主國,並要路易·菲力浦之子尼摩爾親王為比國國王。塔列朗立即勸告法王拒絕後一要求。
俄,奧.普三國起初一致反對比利時獨立。12月20日那天,倫敦會議連續開了七個小時,塔列朗不屈不撓,極力維護比利時人獨立的願望。最後,在英國的支持下,終於使會議達成了同意比利時獨立的協議。倫敦會議還經過漫長而艱苦的討論,選擇了塔列朗所中意的德意志的利奧波德親王為比國國王。此人同英國王室關係密切,同時,他又親法國而反對俄、普。所以他得到英、法兩國的大力支持。塔列朗還計劃着給利奧波德送去一位法國新娘,使他更加親法(不久以後,路易·菲力浦的長女果然成了比國王后)。1831年7月21日,利奧波德一世在布魯塞爾宣誓就位。
比利時問題的圓滿解決,可以說是塔列朗在駐倫敦大使任內的代表作。為此,他收到了許多賀信,特別是路易·菲力浦為在法國的東北方出現一個友好鄰邦而感到由衷的高興,他在給塔列朗的信中說:"條約是偉大的里程碑。日子越往後,法國就越要頌揚你的成就。"其實,比利時的獨立是比利時人民鬥爭的結果,也是當時各大國互相妥協的產物。塔列朗對它既不能創造,也不能出賣。他只是盡了法國外交家的力量罷了。他最該挨罵的,還是貪財受賄。這位八十歲的歐洲豪富,愛錢已成病癖。在這次外交事務中,他又接受了荷蘭國王15,000英鎊的"饋贈"。比利時王后曾抱怨塔列朗由於接受了荷王的賄賂,才在荷、比劃分領土和分擔國債問題上,竭力偏袒荷蘭。當時,她只是說說而已,並沒有抓到什麼根據。可是100年後,1934年,她的這個猜想卻真的被荷蘭政府公布的文件證實了。塔列朗駐英時,雖然英法關係友好,但他與英國的外交大臣巴麥尊關係很壞。因為塔列朗常常從巴麥斯頓那裡探聽到最新消息後,就立即派親信去交易所為他謀利。
1832年4月,塔列朗同英,西、葡各國簽訂了一系列有關伊比利亞半島的極重要的協定,保證互相支持,反對互相攻擊,從而防止了因西班牙王位之爭可能引起奧、普等國參加的戰爭。以近80歲的高齡來完成這樣的事業是不容易的,塔列朗甚至贏得了政敵們的讚揚。1834年11月,久戀官場的塔列朗終於告老退休,1838年5月17日,他在自己那座巨大華麗的瓦朗塞堡里與世長辭。在多蘿賽的堅持下,塔列朗死前同教會和解了,他取得羅馬教皇的寬恕,接受了神甫的臨終祈禱。
歷史的產物
18世紀末到19世紀前30年,是法國新興資產階級同腐朽沒落的封建勢力生死較量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漫長的殊死搏鬥的過程中,資產階級需要採用各種手段徹底戰勝自己的對手,奪取並鞏固政權。它需要火和劍,也需要談判和結盟,這就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塔列朗同拿破崙一樣,這時就應運而生、脫穎而出了。 但是從貴族陣營里分化出來的塔列朗,並不是一個真正的資產階級革命者。他雖然也受過伏爾泰和盧梭的思想教育,但並不是他們的忠實信徒。他熱愛、嚮往奢侈豪華的貴族生活,而對當時比貴族"粗俗"的資產階級的衣着談吐和生活方式,都深深厭惡和鄙視。但是他理智地預見到資產階級是在上升的,勢不可當的力量,必然會取得勝利而封建專制制度卻如同風中殘燭,將是一去不復返了。為了追求榮華富貴,他只有投靠那唯一能給他以可靠的官階和金錢的資產階級。
塔列朗離開了自己出身的貴族階級,在資產階級與封建殘餘勢力浴血苦戰的這幾十年裡,盡力為資產階級服務。他幫助加強了資產階級在教會中的地位,革新了外交工作,並為厲屆政府制訂有利的外交政策貢獻了自己的才智。特別是在維也納會議上,他為法國的領土完整並恢復法國的強國地位進行了頑強而有效的鬥爭。當然,他所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是由於當時的國際條件造成的。但他充分施展了個人的才能,深謀遠慮,手段靈活地利用各大國之間的矛盾和談判對手的細微疏忽來達到有利於法國的目的,這還是應該肯定的。
塔列朗在其一生中,最為人們所不齒的是他的連續背叛。在法國當時政治風雲變幻莫測的幾十年裡,許多著名政治家都上了斷頭台或者被迫流亡國外,而塔列朗每次都能逢凶化吉,除了短期流亡和下台外,總是能青雲直上,永保高官厚祿,最後以84歲高齡,在自己華麗宮殿的病榻上壽終正寢。這種超人的政客手腕,不能不使人感到驚訝而又憤憤不平。
他是怎麼搞的呢?他總是在他的主子行將垮台之際暗中把笑臉轉向未來的勝利者。他從路易十六轉向共和國,從共和國轉向督政府,又轉向執政拿破崙,再從拿破崙轉向復辟的波旁,最後從波旁又轉向路易·菲力浦,這些彎曲的路都走通了。難怪有人說他整個一生"都在出賣那些收買了他的人"。要是衰老和死神沒有降臨,他可能還會在1848年革命時再轉向共和國呢。
但是,塔列朗在自己的遺囑中卻說:回顧我的一生,我發現,對任何一個黨派,在它自暴自棄之前,我從未背棄過它。這雖然是他為自己的辯護之詞,卻也不是完全沒有一點道理的。表面上看來,他確實背叛了每一個他為之服務過的政權,但是,他並不是無原則地隨心所欲地朝秦暮楚:他的每次轉向都同當時最大的歷史事件有關;而且在實質上,他從未背叛過剛剛鞏固了勝利的資產階級。就連他在1814年叛變到復辟的波旁王朝方面時,也還是千方百計地企圖保留資產階級的政策。如果再仔細想一下,我們還可以發現,塔列朗的行動總是遵循着兩個原則(儘管他自己可能不一定是完全自覺的):一.拋棄必然沒落的貴族階級,同正在上升的資產階級站在一起。18世紀末,法國封建貴族君主專制制度的垮台已不可避免,新興的資產階級一定能取得勝利。這時,他背叛了路易十六,投入了1789年資產階級革命的營壘;1830年,出於同樣的理由,他再次背叛波旁王朝,跑到資產階級的七月王朝方面去了。二.稱霸世界的欲望,是無法實現的,只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必須設法制止,甚至不擇手段。拿破崙企圖靠窮兵黷武來建立世界帝國,即使竭盡國力,也沒有成功的希望,只能使法國遭殃甚至毀滅。所以他在拿破崙帝國鼎盛時期就開始背叛拿破崙,跑到敵人方面去,以促使拿破崙儘快垮台。同塔列朗的賣力分不開的波旁王朝的復辟,是歷史的一次倒退。但是這次倒退是不可避免的。沒有這次波旁的復辟,失去拿破崙的法國政局就得不到穩定,資產階級也就不可能有充分時間站穩腳跟去準備下一次的戰鬥。
很清楚,法國當時那麼頻繁的政權易手,恰恰是法國資產階級取得勝利.鞏固勝利的必經階段。因此,塔列朗連續為6屆政府服務,總的來說,只不過是順應了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問題在於:他在每一次拋棄前一個政權、倒向後一個政權時,幾乎總是使用暗中叛變的兩面派手法,而不是採取光明正大、公開自己觀點的方式。尤其應當指出的是,他為了打倒拿破崙,甚至不惜私通敵國,接受金錢,出賣國家機密,這種卑劣的改治品質和手段,將永遠受到正直的人們的譴責。
塔列朗年譜
1770年入巴黎聖敘爾皮斯神學院學習 。
1775年任蘭斯聖丹尼修道院院長 。
1780年任法國教會總代表 。1788年任歐坦教區主教。
1789年被選為三級會議第1等級代表 ,主張把三級會議改為國民議會,並獲通過。在制憲議會中傾向第三等級,提議沒收教會財產,屬憲政派主教。
1792年出使英國,勸說英國保持中立 ,不加入反法聯盟 。同年8月10日法國人民推翻君主政體,塔列朗因與國王路易十六秘密通信,受到國民公會的指責。
1794年1月被英國驅逐出境,同年3月赴美國旅行。
1796年9月返回巴黎。
1797年7月被督政府任命為外交部長,1799年7月辭職,11月積極參與拿破崙·波拿巴發動的霧月政變。
政變後,1799~1804年擔任執政府外交部長。
1804~1807年任第一帝國外交大臣,1804~1814年任宮廷侍衛長,1806年被封為貝尼文托親王和公爵。
1807年被封為帝國大副選侯。在執行拿破崙一世爭取沙俄帝國和離間奧地利和普魯士的政策中起重大作用。1807年後,由於不同意拿破崙一世的大陸封鎖政策和無限制的侵略戰爭,開始暗中從事反對拿破崙一世的活動 。
1808年9月隨拿破崙一世出席歐洲君主會議,同亞歷山大一世秘密勾結 。
1814年3月間,他協助反法聯盟軍攻陷巴黎。4月1日,元老院任命塔列朗主持臨時政府。他積極主張廢黜拿破崙一世,擁立路易十八為國王 。波旁王朝復辟後任外交大臣 ,5月30日代表法國簽訂《巴黎和約》 ,1814年10月~1815年6月率法國代表團參加維也納會議。會上利用反法同盟國之間的矛盾,提出"正統主義原則",既保衛戰敗的法國領土免被瓜分,又以此遏制俄國和普魯士的擴張野心 。
1815年1月他同奧地利 、英國簽訂反對俄國、普魯士的秘密軍事協定。
拿破崙百日統治失敗後 ,塔列朗於1815年9月24日被迫辭職。此後,從事《回憶錄》的寫作。1830年七月革命後 ,塔列朗再次被任命為駐英大使,竭力維護英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