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和平號空間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和平號空間站(俄語:Мир,英語:Mir,兼有「和平」與「世界」之意)是前蘇聯建造的一個模塊軌道空間站,蘇聯解體後歸屬俄羅斯。和平號經過數年由多個模塊在軌道上組裝而成。它是人類首個可長期居住的空間研究中心,同時也是首個第三代空間站

和平號空間站曾經保持着9年又358天的人類在航天最長連續逗留紀錄[1],通過多國合作,和平號空間站曾經接待過多國的宇航員。航天飛機-和平號計劃期間,美國的三台航天飛機(亞特蘭提斯號發現號、奮進號)共拜訪空間站11次,帶來補給以及乘員替換。和平號由多個模塊在軌道上組裝而成,首個模塊於1986年2月19日發射升空,其後至1996年的十年時間之中,其他多個模塊相繼升空。

2000年底,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因和平號部件老化且缺乏維修經費,決定將其墜毀。和平號最終於2001年3月23日墜入地球大氣層,碎片落入南太平洋海域中(尼莫點)。和平號的研究任務今後由國際空間站所取代。

結構

包含6個經常在軌的組件:核心艙,量子1號天文物理艙,量子2號氣閘艙,「晶體」號實驗艙,「光譜」號遙感艙,「自然」號地球觀測艙;美國航天局為其提供了一個專門用於與航天飛機對接用的對接艙。

發展

和平號空間站是蘇聯在1976年2月17日決定研發的第三代空間系統,用以取代之前的禮炮計劃DOS-17K空間站。其中四個禮炮空間站的部件自從1971年就開始發射升空,還有三個在研發和平號空間站的時候陸續發射升空。當時的計劃是發射和平號(DOS-7)和星辰號(DOS-8)為禮炮空間站裝配4個塢站接口。

1979年2月,和平號空間站計劃綜合了弗拉基米爾·切洛梅管理的金剛石計劃[2]。塢站的接口能力得到加強,以適應TKS宇宙飛船。能源科研生產聯合公司負責空間站的整體設備,但是,整個計劃分包給了禮炮KB,當時赫魯尼契夫國家航天研製中心的研發部門正在忙於能源禮炮7號聯盟號以及進步號的工作。禮炮KB從1979年末開始實施,和平號原先的圖紙在1982至1983年左右被放棄。新的系統吸收了禮炮計劃的數字電腦飛行控制以及迴轉陀螺儀(來自金剛石計劃),新的自動對接系統,牛郎星通信系統,氧氣發生器以及二氧化碳過濾器。

在1984年初期,和平號空間站的計劃幾乎陷於停頓,所有的資金被轉移至暴風雪計劃,以支持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早日升空。不過資金也很快回到計劃中,當年2月末3月初時,瓦朗坦·格盧什科在第27屆黨代表大會上表示,和平號空間站一定要在1986年初期升空。

現在所有的計劃都已經清楚,空間站必須在1986年初期發射。1984年4月12日(宇航員節)這一天,空間站被運送到拜科努爾,做最後的系統整合與測試。1985年5月6日,和平號到達發射場。在赫魯尼契夫國家航天研製中心的地面模型測試結果,需要更換或者重做2500根纜線中的1100根。1985年10月和平號被推到無塵室。發射的第一次嘗試是在1986年2月16日,但是由於通信問題而失敗,第二次嘗試在1986年2月19日 21:28:23 UTC成功發射升空。滿足了當時蘇聯的政治底線。

視頻

和平號空間站 相關視頻

和平號空間站
花樣團參觀和平號空間站,宇航員講述艱難任務經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