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周河镇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地处靖边县南部,东与延安市志丹县张渠乡相邻,南与志丹县顺宁镇接壤,西与延安市吴起县薛岔乡相连,北与中山涧镇王渠则镇毗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4千米 ,总面积383.80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周河镇下辖12个行政村 。截至2018年末,周河镇户籍人口15641人 。2011年,周河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44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8.52万元。[1]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6°32' 29"~106°35' 27",北纬31°26' 12"~31°30' 02"。地处仪陇县北部,东邻马鞍镇,南依石佛乡,西邻丁字桥镇、大风乡,北连福临乡。人民政府驻兴龙社区, 距县城55公里。

政区沿革 古称周家河,又称双龙场。1933年,设置马鞍区第六乡苏维埃政府。1950年5月,建双龙乡。1958年9月,建双龙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光华公社。1971年复名双龙公社。1980年改名周河公社。1983年改为周河乡。1992年9月,撤乡并入丁字桥乡。1997年5月,恢复周河乡。2000年6月,改为周河镇。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神溪、马梁、新华、白岩、英雄、水口等11个村民委员会和兴龙社区。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070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87人,城镇化率11%。另有流动人口350人。总人口中,男性5960人,占53.82%;女性4942人,占46.18%;14岁以下1750人,占16%;15~64岁7602人,占71%;65岁以上1350人,占13%;总人口中全部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7.4‰,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长率1.7‰。

总人口6921人(2017)。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4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52千米,总面积18.3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6.67平方千米,水域1.67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85.13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境内大部为低山,地势略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400~500米,最高点插旗寨海拔680米,最低点水口村海拔470米。

水文 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梅子河自丁字桥村流入,由西向东,从火盆坝村流出,境内河道长4.2千米。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砖用页岩,集中分布在东南部。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低温、霜冻、干旱、暴雨等。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全乡,受灾563户,受灾人口2987人,受灾房间数1465间,其中倒塌82间,一般受损1383间。 [2]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068万亩,人均0.68亩,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蔬菜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4698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6.8%。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红苕为主,经济作物为油菜、花生、水果、中药材为主,畜牧业以兔、猪、家禽为主。

工业 以酿造、建筑建材业为主。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1750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8.6%;拥有工业企业11家,职工6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30万元,比上年增长12%。

商业外贸 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31个,职工68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850万元,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800万元。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47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445元。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920万元,比上年增长21%;各项贷款余额1980万元。

结构调整

在方坝村建成了生猪生产基地,年内出栏生猪50头以上农户1户,同时组建了养猪专业合作社,规模效益不断彰显;在方坝、水口两村建成獭兔养殖基地。为了进一步巩固免业、生猪生产,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全市百万工程这一有利契机,将兔业、生猪生产纳入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为抢抓时机,镇干部放弃"5.1"长假和公休假休息,奔赴各村落实兔业生产。新建圈孔3500孔,引进种兔1050只,新培育獭兔养殖户40户,饲养种兔大户8户。投入农村信贷资金240万元,累计投放868万元,农村信用社融资达1477万元,极大地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

行政辖区

2011年末辖神溪、马梁、新华、白岩、英雄、水口等11个村民委员会和兴龙社区。[3]

社会事业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镇文化站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1处,各类文化专业户20户,各类图书室12个,藏书2万余册。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8所、小学1所,初中1所,在校学生共2355人,专任教师91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99%。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门诊部(所)1个,床位2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20张;执业医师4人,职业助理医师1人。2011年完成诊疗0.60万人次。11个村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8%。

体育

2011年末有学校体育场2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8%。

广播电视

有镇广播电视网络公司1个。现有有线电视户2580户,入户率85%。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0户,人数44人,支出11.25万元,月人均19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43户,人数548人,支出42.84万元,月人均68元;医疗救助19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29人次,共支出0.3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8万元。社会福利费32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2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8人。社区服务机构1个。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95万元;基金支出181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0.8万人,参保率95%。[4]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境内有1条乡道油路,长35千米。村村通公路,通村公路45千米。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邮政所1处,代办所1处,电信服务网点4个。信息通讯网络全覆盖,通讯便捷。

水利设施 2001年末有蓄水池2口,年蓄水量68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0.23万亩。有集中供水站1处,卫生井763口,解决了0.7万人的安全饮用水问题。

镇区市政建设

给排水 2003年建成周河自来水厂,年供水3.6万立方米。

供电 有供电管理站1个。通电率100%,年用电量50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98%,供电可靠率99.92%。

供气 2009年接通天然气管道,2011年末天然气用户200户。

园林绿化 2011年末镇驻地有街心花园1个,绿化面积300平方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