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名勝 |
中文名稱;名勝
|
名勝,漢語詞語,拼音是míng shèng,指具有觀賞、文化或科學價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動植物、化石、特殊地質、天文氣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蹟,革命紀念地、歷史遺址、園林、建築、工程設施等人文景物以及它們所處的環境,風土人情等。風景名勝是指資源集中、自然環境優美、具有一定規模和遊覽條件,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定命名、劃定範圍,供人們遊覽、觀賞、休息和進行科學文化活動的地域。[1]
釋義
1、有名望的才俊之士。
2、有古蹟或優美風景的著名的地方,古代重要遺產。
出處
《晉書·王導傳》:「會三月上巳,帝親觀禊,乘肩轝,具威儀, 敦導 及諸名勝皆騎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宣武 集諸名勝講《易》,日說一卦。」
宋 劉克莊 《滿江紅·傅相生日甲子》詞:「籌邊外,招徠名勝,登崇勛舊。」
《北齊書·韓晉明傳》:「朝庭處之貴要之地,必以疾辭。告人云:『廢人飲美酒,對名勝,安能作刀筆吏返披故紙乎?』」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這樣名勝的所在,而今破敗至此,就沒有一個人來修理。」
清 袁賦誠《睢陽尚書袁氏家譜》:「九世樞(袁可立子),又好遊覽名勝,足跡所至,盡搜岩穴之奇,海內推為風雅冠冕。」
清 王鵬運 《[[<彊村詞>序]]》:「南方名勝富亟游,以便北首。」
孫犁 《烈士陵園》:「這一地區之所以稱為名勝,並不在於……山上有奇松,山中間有怪石,山下有泉水。」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