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鄯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古鄯鎮,隸屬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地處縣城南部,東與馬營鎮、總堡鄉接壤,南與滿坪鎮相連,西靠南大山,北與西溝鄉、巴州鎮相鄰,行政區域面積132平方千米。
古鄯鎮,漢代為金城郡轄地、龍支縣治,東漢為隴右郡都尉治所;隋唐時期,龍支隸屬隴右道部州;元時屬甘肅行省,為西寧州轄地;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此設驛站,為西寧衛7個驛站之一;清又設巴暖三川營於此,駐兵鎮守;古鄯曾為古絲綢之路(南道)和「唐藩古道」的必經之地;截至2018年末,古鄯鎮有戶籍人口23610人;截至2019年10月,古鄯鎮下轄1個社區和24個行政村。
2018年,古鄯鎮有工業企業有3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7個。[1]
中文名: 古鄯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
地理位置: 地處縣城南部
面 積: 132 km²(截至2018年)
下轄地區: 1個社區和24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972
郵政區碼: 810800
氣候條件: 大陸性高原氣候
車牌代碼: 青B
人 口: 23610人(截至2018年末)
目錄
建置沿革
古鄯鎮,漢代為金城郡轄地、龍支縣治,東漢為隴右郡都尉治所。
隋唐時期,龍支隸屬隴右道部州。
元時屬甘肅行省,為西寧州轄地。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此設驛站,為西寧衛7個驛站之一。
清又設巴暖三川營於此,駐兵鎮守。
古鄯曾為古絲綢之路(南道)和「唐藩古道」的必經之地。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古鄯鎮下轄24個行政村:古鄯村、三姓莊村、范家河村、樺林准村、郭家山村、樺林灘村、山莊村、七里村、小嶺村、夏家河村、尖嶺村、菜子灣村、三岔村、聯合村、來家山村、劉家灣村、鄧家山村、牙合村、峴子村、李家山村、馬營莊村、後山村、徐家莊村、柴溝村。
截至2019年10月,古鄯鎮下轄1個社區和24個行政村:古鄯鎮社區、古鄯村、三姓莊村、范家河村、樺林灘村、郭家山村、山莊村、尖嶺村、三岔村、聯合村、菜子灣村、夏家河村、小嶺村、七里村、徐家莊村、峴子村、馬營莊村、牙合村、劉家灣村、來家山村、鄧家山村、樺林嘴村、後山村、李家山村、柴溝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古鄯鎮地處縣城南部,東與馬營鎮、總堡鄉接壤,南與滿坪鎮相連,西靠南大山,北與西溝鄉、巴州鎮相鄰,距縣城40千米,行政區域面積13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古鄯鎮境內地處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地勢屬半淺山半腦山地區,海拔2120—2480米。
氣候
古鄯鎮境內屬大陸性高原氣候,年平均降雨量410毫米,年平均氣溫2.4攝氏度。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古鄯鎮轄區總人口23487人,有漢、回、土、藏等民族。
截至2018年末,古鄯鎮有戶籍人口23610人。
經濟
2011年,古鄯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作物以小麥、玉米、馬鈴薯、豌豆、蠶豆、油菜籽、胡麻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黃芪、當歸、板藍根、黨參、柴胡、百合等,近年,大力推廣旱地全壟雙膜玉米種植技術,打造了2個萬畝全膜雙壟栽培技術推廣示範區,2個千畝全膜雙壟栽培技術推廣示範片;耕地面積5.1萬畝,農業總產值2807.5萬元,比上年增長8.5%。
2011年末,古鄯鎮有商業鋪面門店286家,年銷售額2800萬元,已逐步成為工商貿綜合性集貿市場和集農副產品批發、零售,餐飲服務等為一體的經濟中心。
2018年,古鄯鎮工業企業有3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7個。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古鄯鎮有近209名中小學生享受到「兩免補」政策,發放住校生生活補助30萬元,貧困生學習用品補助16200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古鄯鎮有農家書屋24個,文化大院2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古鄯鎮有村衛生室24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0886人,參合率90%;2010年下撥合作醫療門診藥費及其他補助119.2萬元。
社會保障
2011年,古鄯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53戶,人數63人,發放資金38.1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880戶,人數2497人,發放資金345.67萬元,扶助殘疾人121人,優撫對象68人,發放保障金45.23萬元;對71名低保戶發放生活保障金13.93萬元;對121名高齡老人發放生活補助金5.04萬元。
交通
古鄯鎮有川官公路縱貫全境,有古郡堡子橋、夏家河橋和山莊橋3座。
風景名勝
古鄯鎮境內至今尚存有六七百年歷史的城垣,以亭台樓閣著稱的「古部八景」城隍廟、關帝廟、玉皇閣、石佛寺、娘娘廟等珍貴的古建築和文物古蹟部分保存,境內的七里寺峽聞名省內外,其噴涌於峽口岩石下的七里寺藥泉,以奇特的療效功能而聞名於甘、川、藏、寧等省區;境內富有神話色彩的娘娘天池、宏偉壯觀的古部水庫,湖光山色相互映照,景色格外宜人,不失為一處理想的旅遊、休閒、避暑、療養勝地。
視頻
【1】2012年春節,青海民和古鄯鎮聯合村社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