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北海坑道 (南竿乡)

南竿北海坑道

图片来自journey

南竿北海坑道,又称南竿42据点,是位于中华民国马祖列岛南竿乡仁爱村和梅石村之间的一条隧道,过去为陆军马祖防卫指挥部因战略因素兴建,专供游击战艇停泊使用的地下码头。隧道从铁板海岸线一直延伸到井字形交错的水道,成为马祖地区的特殊战地景观。

目录

历史

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机后,为避免恶劣天气和解放军袭击,根据连江县志续修初稿兵事志中,“马祖小艇坑道案”工程始于1965年马防部司令官雷开瑄的建议,但参谋总长黎玉玺蒋中正总统批示为“缓办”。后因文化大革命造成台海情势动荡,因战略任务需要,1969年1月,国防部批准于雷开瑄司令官任内,分别在南竿、北竿、东引、西莒开凿小艇坑道。以用于停泊机械化登陆艇与游击战艇,好方便军方人员进行物资卸载,西莒工程后因发生塌方,造成充员兵死伤17人,因安全堪虑停工。

1969年1月,经签奉蒋中正总统指示后,将马祖小艇坑道案定名为北海案,并列为第一优先构建设施,国军动员全岛二师、三步兵营、一工兵营和一倾卸车连,编成3组,总约7万人士兵兴建北海坑道,预算为3,600万馀元。其中位于南竿的工程由陆军第26师采24小时三班制施工,翌年26师轮调返台后,任务交由步兵84师接替,共耗时约820天兴建,大部分为人力一凿一斧,使用十字镐、圆锹、畚箕等工具挖掘花岗岩,少量使用空压机或雷管爆破炸药,不过这也导致部分工人在施工过程丧生,最终南竿北海坑道工程于1971年5月29日完工[1]当时坑道共可容纳120艘小型海军舰艇,不过落成不久后,由于马祖海域潮差极大,导致坑道内的船只出入困难,后经同年7-8月受娜定台风和贝丝台风袭击南竿影响下,导致坑道设施毁损严重,因此封闭停用。

1990年,北海坑道重新开放辟为军民休闲场所,在1992年终止金马地区战地政务后,2000年,北海坑道由交通部观光局马祖国家风景区管理处取得拨用经营。经过改建并对外开放,近年在经过积极推动,除在坑道提供舢舨与独木舟,令游客能够借由船夫解说绕行坑道,更成为马祖著名的蓝眼泪观赏地点,目前坑道入口设有军人铜像与展示区,以纪念过去开凿隧道牺牲的军人。

结构

北海坑道步道全长700公尺。构成坑道主要岩体为花岗岩,并设有一条高18公尺,宽10公尺,长640公尺的水道。隧道内海水在退潮时深达4公尺,在涨潮时深达8公尺。[2],坑道开凿成井字型,利用马祖花岗岩地质坚硬的特性,能够提供极佳的保护,另设有两个通向外海的水道,现以封闭。

因现场潮汐影响,北海坑道开放的时间有所不同,须配合潮汐涨退才能进入参观,夜间参观采预约制。[3]

参考文献

  1. Beihai Tunnel. Taiwan, the Heart of Asia. [15 June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5). 
  2. Beihai Tunnel (Nangan). Matsu National Scenic Area Administration. 10 May 2021 [15 June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1). 
  3. 北海坑道开放时间. 马祖国家风景区.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