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极涛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北极涛动是中国生态学的一个名词术语。

汉字是用于记录汉语,进行书面交流,传承民族文化的书写符号系统[1],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书法艺术[2]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蕴藏着许许多多的文化内涵。

名词解释

连接着另一个更大的循环,那就是北极涛动(AO)。北极涛动北纬55°地区之问的地面大气压力的周期性变化。位于北纬国的阿拉斯加州南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和俄罗斯的莫斯科。北纬55°就是低压,反之亦然。当北极的气压为低值时,北极涛动指数为正。

北极涛动指数为正时,高压区向南扩展,风暴路径北移,穿过斯堪的纳维亚和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地中海地区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天气干燥,而欧洲和亚洲天气温暖。当北极涛动指数为负时,中纬度地区的气压相对较低,地中海地区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天气变得潮湿,出现更多风暴和龙卷风,而欧洲和亚洲的内陆地区比较寒冷。

一些气候学家认为北大西洋波动/北半球环行模式(NAO/NAM)是影响范围更为广泛的北极涛动(AO)的一部分。据此,这种现象有时被总称为北极涛动/大西洋波动(AO/NAO)。

2010年1月2日,瑞士天气严寒,寒潮给欧洲大部带来强降温。

通常北极极地中心为低气压控制,有着极冷的空气,并被周围的高气压包围着。这种“南高北低”的态势称为北极涛动正位相。在这种情况下,冷空气都被限制在极地范围,因此人们会感觉冬天也不那么冷。

但是从21世纪初开始,北极涛动正位相逐步减弱,开始向负位相发展,也就意味着,“南高北低”逐渐转为“南低北高”,北极极地中心逐渐被高气压控制,之前一直限制在极地范围的冷空气就被排挤南下,导致寒流出现,从而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气温。2009/2010年正是这种情况,而被排挤出来的三股冷空气就正好影响了东亚、欧洲及北美三个地方,造成极端冷事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