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冰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冰箱(又称电冰箱,日本和韩国的汉字皆称其为冷藏库[1],朝鲜在文化语译法为冷冻机)是以低温保存食物等物品的机械设备。工业用冰箱适用于工业环境,如餐厅、食品加工和超级市场。

发展历史

1834年美国人雅可比·帕金斯的发现导致了冰箱的发明。苏格兰人约翰·哈里森发现了冷却效应,到1862年,他的第一批冰箱就上市了。而德国工程师卡尔·冯·林德在1879年制造出了第一台家用冰箱。但在1920年代电动冰箱发明出来之前,冰箱并没有大规模进入家庭,而普及是在1920年的美国。

家用制冷设备在1910年出现,1913年拉森制造了第一台人工操作的家用冰箱,1918年美国kelvinator(克耳文内特中文)公司首次在市场上销售电冰箱,当年售出67台,1926年美国奇异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密封制冷系统的电冰箱,1927年第一台家用吸收式冰箱[2]出现在美国市场,在1930年代渐渐普及。1939年,双重隔间由通用电器引入商业用途。

结构

冰箱从结构上,一般包括箱体、制冷系统、电气系统

制冷系统

冰箱的基本作用是制冷,使箱内保持适当的低温。制冷系统一般由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或热力膨胀阀、蒸发器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制冷剂是一种能在低压下低温沸腾的液体,在沸腾时吸收热量,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压缩机提高制冷剂的气体压力,造成液化条件,通过冷凝器时凝结液化放出热量,然后通过毛细管时降低压力与温度,再通过蒸发器时沸腾汽化吸收热量,另现今发展运用制冷二极管,无复杂之机械装置,惟效能较差,运用于小型冰箱。

冰箱原用F12(氟利昂12)作制冷剂,因会破坏大气层的臭氧层,现改用R600a/R134a/R404等制冷剂。

此外,由于系统中难免存在一些水分和杂质,所以在毛细管进口端一般装有干燥过滤器

电气系统

电冰箱以电为主要能源,靠电动机驱动压缩机或以制冷二极管,一般还配上继电保护器和温控器。

采用压缩机之冰箱电机根据不同的起动方法,分为电阻分相起动式、电容起动式和电容起动电容运转式。全封闭压缩机的电机装在制冷系统的内部,长期与制冷剂和冷冻机油接触,并承受压力、高温等,所以要有耐制冷剂和冷冻油、电气性能稳定、耐高温、耐振动和冲击、有较大的起动转矩并保持清洁不含水分等要求。

箱体

箱体由结构材料和绝热材料组成,形成空间以贮存食品,并防止内外热量传递。箱体一般包括外箱、内胆、绝热层。冰箱内胆(内衬)一般是用ABS或HIPS板材经真空成型,厚度在1毫米以下,白色、光洁。绝热材料广泛使用的是聚氨酯发泡,其绝热性能优良,长期使用后导热系数变化很小。

有的单独配备冷涷室或冰藏室,有的则两者俱备。现在一些冰箱甚至划分为四隔,储藏各类食物

冷冻:-16 °C(0 °F)

肉类:0 °C(30 °F)

冷藏:4 °C(38 °F)

蔬菜:10 °C(48 °F)

冰箱的容量是以升或立方英尺计算。典型的冰箱,冷冻室容量有100升,冰藏室有140升。

相关信息

在中文世界里,“雪柜”和“冰箱”虽然被认为是同一种电器,但有时候却被刻意区别。

在语文上,由于冰箱是二十世纪的泊来货,“冰箱”这个名词在近代才使用。于中国大陆和台湾,普遍使用“冰箱”这个名词,而在港澳地区则惯常使用“雪柜”来形容相同的东西。

从冰箱的运作功能可将“雪柜”和“冰箱”区别出来。1970年代开始,冰箱才普遍流行于香港澳门﹑台湾,而双层冰箱更是港澳地区流行款式。由于双层冰箱的上层实际为冷冻室(Freezer),温度维持于华氏零度(0 °F 即 -16 °C)以下,而下层则为冷藏室,温度维持于(35 至 39 °F 即 3至5 °C) 故此,港澳人士通常将冷藏室称为“保鲜格”,将冷冻室称为“冰格”。

视频

冰箱 相关视频

冰箱正确清理3步法,彻底杀菌除臭还您健康冰箱,您学会了吗?
清理冰箱不用苦恼,教你快速清洗冰箱的小窍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