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八佾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八佾舞

 

 

 

八佾舞”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祭祀舞蹈,是中华传统礼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礼”的最好诠释。

涵义

八佾舞【bā yìwǔ】:亦作“ 八溢 ”。亦作“ 八羽 ”。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佾,舞列,纵横都是八人,共六十四人。《论语·八佾》:“ 孔子 谓 季 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朱熹 集注:“佾,舞列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汉书·礼乐志二》:“千童罗舞成八溢。” 颜师古 注:“溢与佾同。佾,列也。” 南朝 宋 王韶之 《开封府君歌》:“堂献六瑚,庭舞八羽。” 唐 杨炯 《盂兰盆赋》:“铿九韶,撞六律;歌千人,舞八佾[1]。”

表演

八佾舞的舞者身着古代制式礼服,一组三十二人(男)手执盾、戚,另一组亦为三十二人(女)手执雉翟、龠。

从动作层面上来看,古代八佾舞均依照舞谱进行表演,动作庄严齐一,节奏平稳,无快慢之分,是纯礼仪的祭祀舞蹈。

使用的乐器多为古代传承,如编磬、编钟、胡琴、笛子等。[1]

参考文献

  1. 八佾舞 祭孔圣,网易 2020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