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芙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侯芙生 中國石油化工專家。1923年11月28日出生,江蘇省江蘇省無錫市人。早就讀東林小學和正風中學。1947年畢業於上海國立暨南大學獲理學士學位。1950年後歷任石油工業部東北石油十廠總工程師,石油部生產技術司主任工程師、處長,石化部石油化工科學院處長,石油部煉油化工生產司副總工程師、副司長等職。1983年任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副總工程師(正局級),技術經濟顧問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現任中國石化總公司科技委員會副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兼任中國石油學會常務理事,世界石油大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委員。
2018年10月31日,侯芙生院士在北京[1] 逝世,享年95歲。
研究貢獻
侯芙生長期從事煉油、石油化工及化纖等方面的工程技術和生產工藝的研究。多次負責編制煉油、石化生產和科技發展規劃;研究以石油為原料的煉油、化工、化纖行業的聯合,實行原料的優化互供;指導渣油催化裂化制乙烯等煉油、石油化工重大科技攻關;改革潤滑油[2] 傳統生產工藝;指導節能技術改造,大幅度降低能耗;解決重大工程項目如高橋重油催化、揚子加氫裂化、齊魯氯鹼以及撫順腈綸、巴陵已內酞胺等裝置運行中的技術難題。多次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主編《石油煉製基本知識》、《中國煉油工程師手冊》、《走向21世紀的中國石化工業》等專著4本。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個人作風
侯芙生是個作風正派,對自己嚴格要求,對事業認真負責的老科學家。他的一舉一動都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真正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全國科技工作者的榜樣,是我們的楷模。侯芙生更是一個高瞻遠矚,有遠見卓識的科學家。1982年,應殼牌公司邀請,侯先生率團去法、英、德、荷四國參觀考察煉油廠。侯先生對這次考察很重視,從煉油廠的技術操作管理、節能、環保到所有工藝,包括常減壓、催化裂化、加氫裂化、潤滑油台架評定等,一項一項實地考察。
侯先生對代表團的團員要求也很嚴格,要求他們都要懂外語。會上是有翻譯的,但是,他要求每個人都要用英語提問,並做詳細記錄,會後認真核實。回國後,上報了出國考察的一本詳細的技術匯報,並在石油部專門舉行了報告會。這次考察,對中國今後的潤滑油品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整個潤滑油工藝得到了全面改革。當時中國的潤滑油是按蘇聯模式生產,潤滑油生產水平都不太高,潤滑油基礎油質量較差,當時被派到石油七廠搞試點,進行技術攻關,終於生產出了高質量的基礎油。
突出業績
但要做出好的潤滑油,光有合格的基礎油不成,還要有好的添加劑,好的配方,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侯先生在參觀完英國的一家潤滑油調和廠後,覺得很不錯。於是他們決定改變生產體系,改成生產基礎油,再調和成成品油的工藝體系。並於當年把原來搞軍工燃料的621廠,改造成現在長城潤滑油公司,使原來只用供軍用的潤滑油開始走向民用市場。到了八十年代末,中國的潤滑油技術和國外的差距明顯縮小。中國終於可以生產出高檔潤滑油。後來證明,長城潤滑油成長得很好。應該說,長城潤滑油能有今天的成績,侯老是功不可沒的。
侯先生在考察時發現,殼牌那麼大的公司,那麼多產品,只使用一個商標。他意識到公司品牌形象的重要性。於是從那個時候就開始主張一個公司只樹立一個品牌。基於長城潤滑油已經在市場上推廣開來,他就建議把"長城"品牌在市場上樹立起來,並把石化系統內的其他潤滑油品牌都統一到"長城"上來。2004年,中國石化的潤滑油品牌終於實現了"長城"的統一,並取得成功。
此外,殼牌公司的低能耗也引起了侯先生的注意。當時國內能耗在105萬大卡,這就意味着,每煉一噸油就要消耗十分之一的油。於是,在他的具體領導和指導下,煉油廠開始大搞節能改造。經過六年的努力,將能耗降低到71萬大卡,6年節約原油930萬噸。後來他還專門召開了石油系統的節能工作會議,總結出煉油廠節能的具體措施。無論是當時,還是今天,都是意義深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