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无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何无忌 |
东晋末年将领 |
字 号 :字无忌 籍 贯 :东海郡郯县 官 职 :江州刺史、广武将军 追 赠 :侍中、司空 谥 号 :忠肃 出 生 地 :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410年5月9日 |
何无忌(?—410年5月9日),字无忌,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人。东晋末年将领,名将刘牢之外甥。
- 少有大志,拜徐州从事,拜东海国中尉。
- 元兴三年,随同刘裕带领北府军平定桓玄之乱,光复晋室,荡平诸桓势力,拜江州刺史,封安成郡公。
- 义熙六年,率军讨伐卢循之乱,败于徐道覆,持节战死。追赠侍中、司空,本官如故,谥号忠肃。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 何无忌少有大志,获州府命为从事,后转太学博士,舅舅刘牢之镇守京口时也常与他参议大事。
- 隆安四年(400年),司马元显封其子司马彦璋为东海王,任命何无忌为东海国中尉,加号广武将军。
- 元兴元年(402年),刘牢之受命作为前锋都督讨伐荆州刺史桓玄,但当桓玄率军渐渐逼近建康,刘牢之仍没进攻桓玄,反倒因怕灭桓玄后不能被司马元显所容,终决定向桓玄投降。何无忌以及刘裕在当时屡次恳切的谏止刘牢之,但刘牢之都不从,还是向桓玄投降。桓玄及后击败了司马元显,并将司马元显和其党众,以及司马彦璋也处死了。何无忌知道司马彦璋被处死,就在集市上痛哭,获当时的人称许。
- 刘牢之被桓玄调为会稽内史,被刘牢之视为削夺其权力的行为,于是图谋起兵讨伐桓玄。然而,刘牢之将计谋告诉刘裕后,刘裕却以人情皆附桓玄,拒绝支持刘牢之。当时何无忌亦问刘裕自己去向,刘裕说:“我看刘牢之肯定会失败,你可随我返回京口。若桓玄守晋臣之节,我就与你辅助他;否则,我就与你共谋消灭他。”何无忌听从而与刘裕同返京口,而刘牢之亦因得不到其他幕僚支持而失败自杀。[1]
兴举义兵
- 元兴二年(403年),刘裕奉命攻伐叛乱的卢循,在击败卢循后,何无忌偷偷去见刘裕,劝说刘裕在山阴县起兵讨伐桓玄,不过刘裕想等待桓玄正式篡位,而在邻近建康的京口起兵讨伐,故此没有实行何无忌的建议。十二月,桓玄篡位称帝。
- 元兴三年(404年),刘裕与何无忌返回京口,密谋讨伐桓玄,复兴晋室,于是与刘毅、王懿、孟昶、檀凭之等人共谋起兵。刘裕等军于二月乙卯日正式起兵,并于次日成功夺取了京口及广陵两个重镇的控制权。当时何无忌亦推荐了刘穆之给刘裕作为主簿。刘裕及后率军攻陷建康,桓玄出走江陵,刘裕在建康以武陵王司马遵承制建立行台,司马遵遂以何无忌为辅国将军、琅邪内史,并授予司马道子府中精兵,命其与刘道规在刘毅统领下追击桓玄。 [3]
讨平诸桓
- 四月庚戌日,何无忌和刘道规就于在桑落洲与何澹之军作战,何无忌纵然知道何澹之不在来攻的船舰之上,不过仍劝刘道规尽力进攻,意图强大自军的士气并降低敌军士气。何无忌等夺取了来攻的船舰后宣称何澹之已被其所俘,令敌军军心惊扰,何无忌于是与刘道规乘胜进攻,于是大败何澹之,并接连攻下湓口和寻阳,将在寻阳的晋室宗庙神主以及武康公主和琅邪王妃褚灵缓送回建康。十月,刘毅等再率何无忌等西进讨伐桓振,先陷夏口以及冯该分兵戍守的鲁山城和偃月垒,至十二月再取巴陵。
- 义熙元年(405年),因南阳太守鲁宗之举兵讨伐桓氏,桓振率兵进攻鲁宗之,而刘毅等就乘时进陷江陵,何无忌及后护送晋安帝返回建康。三月庚子日,何无忌转督豫州、扬州之淮南、庐江、安丰、历阳、堂邑五郡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但何无忌尚未至任就改持节都督江东五郡军事、会稽太守。
- 义熙二年(406年),何无忌迁都督荆、江二州之江夏、义阳、绥安、及豫州之西阳、新蔡、汝南、颍川三州八郡诸军事、江州刺史。同年,封安成郡开国公,赐食邑三千户并加督司州之弘农及扬州之松滋二郡军事,加散骑侍郎,进镇南将军。[2]
持节战死
- 义熙六年(410年)二月,广州刺史卢循乘刘裕北伐南燕的机会叛乱,进攻江州。三月,何无忌自寻阳引兵拒卢循。长史邓潜及参军殷阐都劝谏何无忌不要轻进,应当据城而守,积蓄精锐与其对抗,不过何无忌都没有听从。三月壬申日,何无忌与卢循部将徐道覆相遇于豫章,徐道覆命令数百兵以强弩登临西岸小山射击何无忌军。刚巧西风暴急,无忌所乘小舰飘向东岸,徐道覆于是乘风命大舰进逼何无忌之舰,何无忌军遂奔走溃败。不过何无忌至此厉声曰:“取我苏武节来!”以示像昔日苏武持节不屈节于匈奴之忠。当符节送至时,何无忌执节以督战。但是当时叛军人数太多,何无忌虽毫无惧色,但仍持节战死。
- 何无忌之死,令全国震惊。朝野人士更以昔日何无忌与刘裕等共谋讨伐桓玄之时皆作计算筹谋,而如今败死却因轻率出兵,感到痛惜。朝廷追赠何无忌侍中、司空,本官如故,谥号忠肃。 [3]
人物轶事
- 何无忌忠贞坚定,但意气用事,每当有人做事不合其心意,情绪就会显现在其说话和神态上。在刘毅反攻桓振等人占领的江陵时,何无忌虽受刘毅统率,但他却以此烦扰,自行解除统率,刘毅以其专擅,于是奏免其琅邪内史职位,改以辅国将军摄军事,更因而与一直交好的刘毅产生嫌隙。[4]
- 义熙初年,殷仲文弃暗投明,做了东阳太守。何无忌十分仰慕殷仲文,殷仲文也答应要顺道拜访何无忌。何无忌更加钦佩,命令文人殷阐等人撰写义构文,以等待殷仲文的光临。没想到殷仲文精神恍惚,没有经过何府。何无忌怀疑他轻视自己,大发脾气,告诉刘裕。於是殷仲文便被刘裕杀死。
人物评价
- 蔡东藩:无忌猛将也,而失之轻;刘毅亦悍将也,而失之愎,轻与愎皆非良将才,徐道覆谓其无能为,诚哉其无能为也。
- 桓玄:何无忌,刘牢之之甥,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谓无成!
- 司马德宗:无忌秉哲履正,忠亮明允,亡身殉国,则契协英谟;经纶屯昧,则重氛载廓。及敷政方夏,实播风惠。妖寇构乱,侵扰邦畿,投袂致讨,志清王略。而事出虑外,临危弥厉,握节陨难,诚贯古贤,朕用伤恸于厥怀。
史书记载
- 《晋书·卷八十五·列传第五十五》[5]
参考资料
- ↑ 《晋书》:何无忌,东海郯人也。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人有不称其心者,辄形于言色。州辟从事,转太学博士。镇北将军刘牢之,即其舅也,时镇京口,每有大事,常与参议之。会稽世子元显子彦章封东海王,以无忌为国中尉,加广武将军。及桓玄害彦章于市,无忌入市恸哭而出,时人义焉。随牢之南征桓玄,牢之将降于玄也,无忌屡谏,辞旨甚切,牢之不从。及玄篡位,无忌与玄吏部郎曹靖之有旧,请莅小县。靖之白玄,玄不许,无忌乃还京口。
- ↑ 《晋书》:初,刘裕尝为刘牢之参军,与无忌素相亲结。至是,因密共图玄。刘毅家在京口,与无忌素善,言及兴复之事,无忌曰:“桓氏强盛,其可图乎?”毅曰:“天下自有强弱,虽强易弱,正患事主难得耳!”无忌曰:“天下草泽之中非无英雄也。”毅曰:“所见唯有刘下邳。”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无忌伪著传诏服,称敕使,城中无敢动者。初,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也,甚惧。其党曰:“刘裕乌合之众,势必无成,愿不以为虑。”玄曰:“刘裕勇冠三军,当今无敌。刘毅家无儋石之储,樗蒱一掷百万。何无忌,刘牢之之甥,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谓无成!”其见惮如此。及玄败走,武陵王遵承制以无忌为辅国将军、琅邪内史,以会稽王道子所部精兵悉配之,南追桓玄,与振武将军刘道规俱受冠军将军刘毅节度。玄留其龙骧将军何澹之、前将军郭铨、江州刺史郭昶之守湓口。无忌等次桑落洲,澹之等率军来战。澹之常所乘舫旌旗甚盛,无忌曰:“贼帅必不居此,欲诈我耳,宜亟攻之。”众咸曰:“澹之不在其中,其徒得之无益。”无忌谓道规曰:“今众寡不敌,战无全胜。澹之虽不居此舫,取则易获,因纵兵腾之,可以一鼓而败也。”道规从之,遂获贼舫,因传呼曰:“已得何澹之矣!”贼中惊扰,无忌之众亦谓为然。道规乘胜径进,无忌又鼓噪赴之,澹之遂溃。进据寻阳,遣使奉送宗庙主祏及武康公主、琅邪王妃还京都。又与毅、道规破走玄于峥嵘洲。无忌进据巴陵。玄从兄谦、从子振乘间陷江陵,无忌、道规进攻谦于马头,攻桓蔚于龙泉,皆破之。既而为桓振所败,退还寻阳。无忌与毅、道规复进讨振,克夏口三城,遂平巴陵,进次马头。桓谦请割荆、江二州,奉送天子,无忌不许。进军破江陵,谦等败走。无忌侍卫安帝还京师,以无忌督豫州扬州淮南庐江安丰历阳堂邑五郡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加节,甲仗五十人入殿,未之职。迁会稽内史、督江东五郡军事,持节、将军如故,给鼓吹一部。义熙二年,迁都督江荆二州江夏随义阳绥安豫州西阳新蔡汝南颍川八郡军事、江州刺史,将军、持节如故。以兴复之功,封安成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增督司州之弘农扬州之松滋,加散骑侍郎,进镇南将军。
- ↑ 《晋书》:卢循遣别帅徐道覆顺流而下,舟舰皆重楼。无忌将率众距之,长史邓潜之谏曰:“今以神武之师抗彼逆众,回山压卵,未足为譬。然国家之计在此一举。闻其舟舰大盛。势居上流。蜂虿之毒,邾鲁成鉴。宜决破南塘,守二城以待之,其必不敢舍我远下。蓄力俟其疲老,然后击之。若弃万全之长策,而决成败于一战,如其失利,悔无及矣。”无忌不从,遂以舟师距之。既及,贼令强弩数百登西岸小山以邀射之,而薄于山侧。俄而西风暴急,无忌所乘小舰被飘东岸,贼乘风以大舰逼之,众遂奔败,无忌尚厉声曰:“取我苏武节来!”节至,乃躬执以督战。贼众云集,登舰者数十人。无忌辞色无挠,遂握节死之。诏曰:“无忌秉哲履正,忠亮明允,亡身殉国,则契协英谟;经纶屯昧,则重氛载廓。及敷政方夏,实播风惠。妖寇构乱,侵扰邦畿,投袂致讨,志清王略。而事出虑外,临危弥厉,握节陨难,诚贯古贤,朕用伤恸于厥怀。其赠侍中、司空,本官如故,谥曰忠肃。”子邕嗣。
- ↑ 《晋书·刘毅传》:“刘裕命何无忌受毅节度,无忌以督摄为烦,辄自解统。毅疾无忌专擅,免其琅邪内史,以辅国将军摄军事,无忌遂与毅不平。”
- ↑ 《晋书·列传第五十五》 .国学网.201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