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叉黃鵪菜
二叉黃鵪菜(學名:Youngia bifurcata Babcock et Stebbins)是菊科黃鵪菜屬的一種植物。
- 中文名二叉黃鵪菜
- 拉丁學名Youngia bifurcata Babcock et Stebbin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亞 科舌狀花亞科
- 族菊苣族
- 亞 族萵苣亞族
- 屬黃鵪菜屬
- 種二叉黃鵪菜
目錄
形態特徵
莖常較矮小,近無葉,或多分枝或細小;頭狀花序較小而狹;總苞片在內層的有時有龍骨,稍加厚,結果時不變;瘦果稍扁,有不等形的縱棱,通常無明顯的喙,冠毛毛狀。
分布範圍
分布北京、陝西(洋縣)、甘肅(西固)、山東(煙臺)、江蘇(宜興)、安徽(歙縣)、浙江(昌化、麗水、臨海)、江西(萍鄉、興國)、福建(順昌)、河南(商城)、湖北(宣恩、巴東)、湖南(新寧、龍山)、廣東(翁源、乳源、信宜)、廣西(百色)、四川(天全、峨眉、康定、瀘定、石棉、攀枝花)、雲南(大理、昆明)、西藏(聶拉木、林芝)等地。生于山坡、山谷及山溝林緣、林下、林間草地及潮濕地、河邊沼澤地、田間與荒地上。日本、中南半島、印度、菲律賓、馬來半島、朝鮮有分布。
功效作用
性味:全草:甘、微苦、涼。效用:全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止痛。治咽痛,乳腺炎,尿道炎,牙痛,小便不利,肝硬化腹水,瘡癤腫毒。 功效:清熱解毒 用法 採幼葉用水燙、除去苦味後,用醬油調食,花亦可沾麵粉或蛋汁炸食。
食用
- 食用野菜:洗後用鹽水浸泡一夜後炒食,或以開水燙過後沾調味料食用。
- 黃鵪菜的幼芽、嫩莖葉、花蕾都可食用。
- 先以熱水川燙或浸盬水去除苦澀,再以魚幹、肉絲炒食或涼拌。
- 將花洗凈沾麵粉或蛋汁炸成甜不辣也別有一番風味。
- 原住民的吃法通常為︰將黃鵪菜川燙後,湯留著,菜和湯分開享用!
- 湯頭味苦,台灣原住民很喜歡喝,而菜則沾鹽巴吃。
藥用
- 以全草或根入葯。四季可採,洗凈,鮮用或曬乾。
- 全草具有利尿降壓、清火疏肝、解毒消腫及清瘀消水的功效。
- 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止痛。用於咽炎,乳腺炎,牙痛,小便不利,肝硬化腹水,尿路感染,白帶,風濕關節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