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庄人的休闲生活(牛撇捺)

中庄人的休闲生活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中庄人的休闲生活》中国当代作家牛撇捺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中庄人的休闲生活

我从小受的是唯物主义化的教育,至今仍能牢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对存在有反作用力”。

伟人说过,“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极度贫穷了,思想会变,会从俯首帖耳、忍辱负重变得不安稳以致造反。但这种精神上的反应,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弹,并未“飞跃”与“攀升”,精神未登上更高的层级。造反的农民与未造反的农民,同在一个精神台地上。 中庄人穷,穷得半温半饱。贫穷磨蚀了人的自尊心、自信心,磨蚀了人的想象力、模仿力与创造力。贫穷让人陷入宿命论,以为自己的状况,不是社会造成的,而是祖上与自己上辈子没积德,或者说自己祖坟的风水不好,因而使然。贫穷使人安于现状、安于命运的安排。贫穷使人消极、冷漠、麻木。所以,贫穷并不一定能使人“要干,要革命”。中庄人的精神世界是苍白的、贫瘠的、寂寥的。人们没有合理的追求、远大的志向、积极的思考。得过且过吧。这刚好符合四人帮等人的要求与国家某一时期的安排。

在一片冷寂之中,也有零星的火苗与涌动的热潮。村民于“顺天承运”中也免不了走走神,跑跑偏。在一片阶级斗争、抓革命促生产的喧嚣中,找找自己的宁静与快乐。

在繁重的体力劳动、贫困的物质生活、单调的人际交往中,中庄人尤其中庄的男人,苦中作乐,忙中偷闲,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或曰精神宣泄。

抽旱烟算是物质享受还是精神享受?或曰兼而有之吧。但我以为偏重精神。有专家研究,人类的早期,经历过几十万年洞穴的升火取暖、烧烤炊煮,到后来的刀耕火种。对于烟雾,已很适应。因此,抽烟有害健康的说法,可信,可不信。而且还有人说,抽烟与喝酒、做爱一样,能增加人的多巴胺,能使人获得幸福感与快慰感,能使人长寿。中庄的男人对抽烟有害还是有益的问题没有什么研究吧,他们也不屑去研究。他们抽烟,缘于父辈的榜样,缘于男人本能的对烟雾刺激的依赖,缘于驱除困乏、排遣寂寞的需求。旱烟叶比黄烟叶等烟叶肉厚,味道比香烟叶要“冲”得多。但旱烟的好处是抽了不生痰,而且好种,容易得到,可视为零成本。

旱烟很皮实,撒几颗籽在自家院子里,或田间地头,就能发芽生长。其产量还比较高。 抽旱烟时,一般用废旧报纸或旧书纸撕成条,倒上旱烟末,卷成个喇叭筒,用唾液粘合,即成。讲究的人用铜烟锅、玉石烟嘴。更讲究的人则用铜质水烟锅,如抽水烟般抽旱烟。 农人家里的旱烟一般装在一个小簸箕里,或铁罐或纸盒里。里面再放一些撕好的纸条。有人来串门闲聊,端出来待客。平时农人将旱烟装在一个白布或黑布缝制的小口袋里,袋口穿根小细绳,一拽即开,一拉即合。懒一些的人,小口袋也不拿,抓一把烟叶装在口袋里即可。早些年时,人们要拿火镰、火棉引火。将火棉放在火石(石英石)上,用铁质火镰敲打,使火棉着火燃烧,将烟点燃。我到中庄时,时代已大有进步,大家开始用两分钱一盒的“安全火柴”。

俗话说,烟酒不分家。农民虽然穷,但相互让烟敬烟方面,豪气丝毫不输城里人。人们见了面,争先拿出自己的烟叶口袋,让对方卷“土炮”抽。

旱烟的劲道特别大,不会抽的人受不了。旱烟抽“醉”了,比酒喝醉了难受得多。恶心,想吐,但又吐不出。让人不知如何是好。大概有似于晕船的感觉吧。

一代一代的农民,尤其下苦力的农民,离不开旱烟。他们的一生,是烟气升腾、烟雾缭绕的一生。也是辛辣呛肺的一生、苦煎苦熬的一生。

文革后期,也有农民开始抽几分钱、一两角钱的纸烟(香烟)。比如有一个牌子的烟叫“经济”烟,白纸盒包装,五分钱一包。即便香烟不很贵,但对于基本没有货币收入的农民,还是有些奢侈。香烟多是年轻人在抽,而且大多是偶尔为之。

除了抽烟,条件好的人,特别是老人,还会喝“罐罐茶”。之所以叫“罐罐茶”,是因为熬煮茶叶的器皿是陶罐或搪瓷茶缸,俗称“罐罐”。煮罐罐茶的茶叶用茯砖茶,是茶树的粗枝老叶经过发酵后压制而成的茶,属粗茶。此茶虽便宜,但有去腻、消食、解乏等功效。西北西南的一些民族,比如藏族蒙古族等,须臾离不开。很多汉族人,尤其汉族的农人、老人,也都喝茯砖茶成瘾。

罐罐茶要像熬中药一样熬煮。茶瘾大的,要熬得茶水能抽丝,熬得罐罐里只剩几口茶。据说这样的茶喝了能解渴,能解闷,能让人身心舒泰。有一种说法,农人出去耕地、劳作,如果早上喝了罐罐茶,大半天甚至一天都不会感到渴。可惜中庄的人与中国大多数农民一样,太穷,买不起茶叶。因此之故,喝罐罐茶的人越来越少。到后来,只有儿女或亲戚在外地工作,能支援几个“活钱”的人家,才喝得起罐罐茶。而且,烟不分家,茶可是要分的,轻易不招待人。所以,在缺钱时节,什么分家,什么不分家,不是感情说了算的,钱说了算。

[1]

作者简介

牛撇捺,1965年3月生于山西省垣曲县,现供职于垣曲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