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唐人街歌謠 李錫文

重新導向頁面
唐人街歌謠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唐人街歌謠》中國當代作家李錫文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唐人街歌謠

留學或移民,本是同一地球上的人們從一地遷移至另一地,是人類正常、自然地流動。但對於中國「無產者」來講,無權無錢,「人往高處走」就成為一種渴望。「高」對普通中國人來說是出國的門檻費用高,一個本科生的留學費用,足以花去一個工薪族半生的全部積蓄。攥着全家人的汗水和希望,一幫幫年輕人開始了他們在異國他鄉的艱苦奮鬥歷程,從而演繹出無數悲壯而豪邁的故事。

「請到天涯海角來」——真正到了天涯海角,就逐漸為國內觀眾所遺忘

為了反映華人新移民的奮鬥歷程,抒發海外學子對祖國親人的一片深情,30年前新西蘭華裔詩人楚客先生等共同創作了10餘首「唐人街歌謠」。彼時澳大利亞華人著名歌唱家沈小岑和著名吉他手Tery曾演唱這些歌謠,使之在當地的華人圈中迅速擴散開來。我搜集到的幾首如下:

藍色家園

——中國留學生之歌

不是回憶在憶念之前,

不是遙遠在遠古的昨天。

相約你我千年的夢幻,

擁有一個藍色家園。

不是遺忘在忘卻之前,

不是苦難在難以告別的昨天。

相聚你我心中的思念,

同屬一個藍色家園。

相約無雨無花無風的季候,

相聚無怨無悔無盡的街頭。

不必曾相識,你微笑的臉,

不需要語言,我是你一生的平安。

海洋不是漂泊的風帆,

有淚水才有新的地平線;

天空不是希望的背面,

十字星光也把黑夜點燃。

相 逢

靜靜看着你,

幾分親切與陌生,

過去許多年,

這份感覺說不清。

輕輕喚着你,

多少酸楚和溫馨,

人生苦別難,

今宵才相逢。

遠行不必道珍重,

幾回淚眼迷濛,

春花秋月杯中酒,

無語到無明。

都說天上人間,

是我是你是夢。

千里相聚總有緣,

今生更不同。

青山不改變,

綠水依然着真情,

人生有別離,

就一定有重逢!

老 外

小時候偶然也碰上老外,

爺爺說那個人從水深火熱里來。

三分之二的地球是大海,

藍眼睛好像充滿悲哀。

老外,老外,你從哪裡來?

心裡是否在把幸福等待?

我的紅旗也會插到你家鄉,

啊,紅旗飄揚好像紅莓花兒開!

長大後我獨自漂洋過海,

阿妹說外國也許挺奇怪。

這裡的人們也管我叫老外,

老外是誰誰都搞不明白。

老外老外你從哪裡來 ?

心裡一定在把幸福等待。

花花世界也有許多無奈,

唉,無奈我看不見紅莓花兒開。

男左女右

男左女右……男左女右……

從前請人看過手相,

說我一生註定要流浪,

那年北方的風越刮越猛,

跟着候鳥飛過太平洋。

男左女右有時不可輕信,

握着你的手握不住命運,

這裡的冬天經常下雨,

一個人的時候也會有故事。

活着嘛就得四處奔波,

「財運線」算不出合適的工作,

有陽光沙灘就有歡樂,

本地的窮人身體挺不錯。

唐人街跟唐人實在無關,

外國的月亮也是圓的,

雖說「感情線」變化莫測,

每想起你卻總很難過。

白鬍子老頭大紅衣衫,

你不過聖誕我也不過年,

男左女右好運常在,

雙掌合十一生都平安。

男左女右……男左女右。

在澳的中國留學生中有不少人讀過這些詩歌,它們雖非出自於名家之手,但卻以飽滿的激情深深地感染着人們。它是對廣大海外學子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

讀了這些歌謠,我記住了「楚客」這個名字。

讀着這歌謠,我想起了飽經滄桑的唐人街。在世界各國華人比較集中的地方大都有唐人街,唐人街往往是這一帶華人同胞的商業、文化和政治活動中心,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立性,簡直成了「國中之國」。據說全世界的唐人街還有一個共同特色就是街面狹窄。澳大利亞一些城市的唐人街也是如此。每天清早,唐人街上活躍起忙碌的人群,不一會兒就會熙熙攘攘,車水馬龍。這情景,既是繁華,也反映出街道狹窄的「先天不足」。在外國人看來,這就是一條小街,如同我們的小胡同。這兒的人們就被限制在這麼一個小天地里。我注意過這個現象,也曾做過考證:唐人街之所以窄,是因為它是早期華人在開發當地經濟中同貧困做鬥爭、同種族歧視做鬥爭的環境中興起的,它是歷史的見證人。

悉尼唐人街叫「信德街」;我曾在墨爾本生活過一年多,墨爾本唐人街叫「小博克街」。它們都是起源於華工淘金時代。曾幾何時,唐人街給洋人的印象是賭博、吸毒、賣淫之地和廉價勞動力市場,是藏污納垢之處,唐人街的美麗因此變得灰暗起來。然而,歷史跨越了兩個世紀之後,唐人街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唐人街走出無數商業巨子、政治強人,唐人街已成為繁榮與文明的象徵。同早期海外華人相比,華人新移民們已不再滿足於淘金掙錢,他們追求的是政治與社會地位的提高。更為可貴的是,許多新移民或留學生把中華民族的愛國傳統和創業精神繼承下來。從楚客先生詩詞的字裡行間,人們不難看出這些。我看到,許多華人儘管已在澳洲生活多年,但打交道最多的還是華人同胞,海外聯繫最多的還是祖國親人。他們有什麼喜訊,首先想到的是給祖國的親人打個電話,共同分享幸福。中文報刊和中文廣播電台在華人中有廣闊市場,華人們看報紙看電視,最關心的除了澳洲本地新聞之外就是中國的新聞。如果你發現街道、廣場或商業中心外的長凳上有些中老年華人端着一張報紙或雜誌,那八成是華文的,甚至是來自中國大陸的。

在澳華博物館裡陳列着一條據稱目前世界最長的「龍」。每到三大傳統節日 農曆春節、中秋節和端午節,這條「龍」都要來到唐人街,和廣大華人共度佳節。人們耍獅舞龍,踩高蹺,表演武術,演唱民族歌曲和戲劇。人流如潮,盛況空前,「龍」將海內外華人緊緊聯繫起來。「相聚你我心中的思念,同屬一個藍色家園。

不必曾相識,你微笑的臉,不需要語言,我是你一生的平安。」[1]

作者簡介

李錫文,散文作家,生於「60」後,大學畢業於「80」後。2000年起先後加入天津市作家協會。

參考資料